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汉书·食货志》《商君书·农战第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辟土殖谷曰农,作巧成器曰工,通财鬻货曰商。圣王量能授事,四民陈力受职,故朝亡废官,邑亡敖民,地亡旷土。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女修蚕织,则五十可以衣帛,七十可以食肉。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井田)经界。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采诗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此先王制土处民,富而教之之大略也。故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故民皆劝功乐业,先公而后私。
(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今为国者多无要。其君惛于说,其官乱于言,其民惰而不农。故其境内之民,皆化而好辩,乐学事商贾,为技艺,避农战。如此,则不远矣。夫农者寡而游食者众,故其国贫危。今夫螟、螣、蚼蠋春生秋死,一出而民数年不食。今一人耕而百人食之,此其为螟、媵、蚼蠋亦大矣。故曰,百人农,一人居者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故治国者欲民者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故诸侯挠其弱,乘其衰,土地侵削而不振。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夫民之见言谈游士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口也,则必避农。避农则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    
(节选自《商君书·农战第三》)
【注】①木铎:木制的铃。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种谷A必杂五种B以备C灾害D田中E不得F有树G用H妨五谷。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平,平定的意思,与《礼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平”意思相同。
B.说,说法的意思,与《五石之》“客得之,以说吴王”中的“说”意思不同。
C.之,到……去的意思,与《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中的“之”字意思相同。
D.进,指激励上进,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时而间进”中的“进”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首先描述了圣明的君王治理天下的盛况:他们能根据百姓的特点,让他们从事不同的职业,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在朝在野都能正常运转。
B.材料一介绍了农家种田、树桑、养殖等诸事的相关要领,强调勤奋耕耘,鼓励百姓们在田间投入心力,对井田制的模式及意义进行了概述。
C.材料一提出“使民以时”的观点,督促百姓收获时要抓紧时间,也暗示统治者不要妨害农时,与《种树郭橐驼传》中让百姓休养生息的立意相似。
D.材料二开头部分对一些没有掌握治国要领的统治者进行批判,认为他们没有抓住管理国家的关键,并指出了民间存在的种种问题,对百姓提出警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行人振木铎徇于路,采诗以闻于天子。
(2)避农则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
14.两则材料都提到使百姓安心耕作问题,其侧重点又有不同,请就此简要概述。(3分)
 
 
答案:
10.[答案]BDG。(3分,每选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解析]正确断句方式为:“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田中不得有树,用妨五谷。”断句时结合句子成分分析,关注两句间的对称关系。
11.B。(3分)
[解析]B“其君悟于说”的“说”是指各种混乱的“说法”,《五石之部》中“客得之,以说吴王”的“说”是进谏的意思,两个“说”意思不同,故正确。A材料中的“平”是“平衡”的意思,所在句是“劳役的征用和农事生产就能够平衡了”的意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亚”是“平定”的意思。两句意思不同,故错误。C材料中的“之”是“到··.·去”的意思,引申为“从事”,所在句是“统治老希望百姓们去从事农业生立”的意思:“之二虫,又何知”中“之”是指示代词“这个”的意思。两句意思不同,故错误。D材料中的“进”字是“激励上进”的意思,“时时而间进”的“进”是“进谏”的意思。两句意思不同,故错误。
12.D。(3分)【解析】“对百姓提出警示”错,材料二主要是论述了“制土处民”的策略,主要是对统治者提出期望。    
13.(1)使者摇动木制的铃在路上巡行,采集诗歌让天子知道。(2)(农民)逃避农耕就会看轻自己定居的土地(安土重迁),就一定不会(不肯、没有坚定意愿)替君王守土作战。
【解析】第一句,行人是指采诗的小吏,可以从前后文推断得出;“闻于天子”中的“于”,介词,给,“闻”,听,合起来是“给天子听”,可意译为“让天子知道”,得分点“闻”解释为听,听到,听说,知道,使……知道等都对;第二句,首先关注省略句,前面加主语“农民”;轻,意动用法,以……为轻,翻译为看轻,轻视,瞧不起等;居,定居的土地,引申为安土重迁。
【评分细则】共8分,一句4分;(1)句中,徇、状语后置句式、闻各1分,句意1分;(2)句中,轻、居、守战各1分,句意1分。
14.①材料一(从正面)强调完善井田制度,并平衡四业、使民以时,让百姓守望相助,安居乐业。②材料二侧重谈不重农事的危害,再从正反两面论述归心于农的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关键是读懂题干要求,围绕“使百姓安心耕作”相关内容确定答题区间,找到相应语句,组织语言作答。
[评分细则]共3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圣明的君王管理百姓,修筑城郭让他们居住,修治庐舍井田并平均分给他们,开设市场用来流通财货,设置学校来教化百姓;于是士农工商,四类民众都有自己的职业。学有所成而身居高位的是士人,开垦土地种植谷物的是农人,靠手艺技巧制作器物的是工匠,流通资财买卖货物的是商人。圣贤的君王考量人的能力,依此授与职事,士农工商四民各尽所能接受职司,所以朝堂上没有无用的官员,乡邑众没有游手好闲的百姓,土地上没有荒废的田地。播种谷物一定要杂播五种(五谷杂粮),用来防备灾害的发生(确保总有一些品种有收获)。田地间不要种树,因为它们会妨碍五谷生长。用心用力种田,多遍耕耘,收获的时候要像有寇盗来了一样抓紧农时。围绕着房子种植桑树,畦间种植蔬菜,瓜果种植在边角畦梗上。蓄养鸡、豚、狗、彘不要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女人们专心养蚕纺织,那么五十岁的人就能够穿上帛衣,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食了。管理百姓的关键,使他们依附于土地是根本。所以一定要确定各家土地的长度与面积,确定井田的边界。八户人家共有这块井田,各家授予一百亩私田,并负责公田十亩。百姓们出入往来中互相友爱,各村落间互相警戒,互相援助,有了疾病互相救助,百姓因此能够和睦相处,于是教育风化一致,劳役的征用和农事生产就能够平衡了。农历正月,群居的百姓们将要分散到田间去耕作,使者摇动木制的铃在路上巡行,采集诗歌让天子知道。所以为王的人不用看门窗之外就能知道天下的民情这是先王管理自己的国土,安置自己的百姓,让他们变得富裕,然后教导他们的大致方略啊。所以孔子说:“引导千乘之国的臣民,敬心于事而且有信用,节俭用度而且关爱百姓,使人民能依农时耕作。”所以百姓们都瓦相劝勉建立功劳,安居乐业,先国家公事而后个人私事。 
材料二:
现在治理国家的人大多没能掌握要领。他们的国君被不同的说法弄得糊涂,那些官吏被一些言论弄得昏乱,他们的百姓懈怠懒惰,不愿意从事农耕。所以那些国家境内的民众都变得喜欢空谈巧辩,喜欢学习并从事经商,热衷学习手艺,逃避农耕和作战。如果都像这样,那么国家离灭亡就不远了。从事农耕的人少而靠巧言游说吃饭的人多,所以这个国家就会贫穷且危险。那些危害农作物的螟、螣、蚼蠋等害虫春天生出,秋天死掉,但只要它们出现一次,民众就会因虫害而歉收,几年没有饭吃。现在一个人耕种土地却需要供一百人吃饭,那么这些人比螟虫等害虫对国家的危害更大。因此说,如果一百人从事耕作,仅有一个人闲着,这个国家就能称王天下,十个人从事农耕,一个人闲着,这个国家就会强大:有一半人从事农耕,一半人闲着,这个国家就危险了。所以治理国家的人都想让民众去从事农耕。国家不重视农耕,就会在诸侯争霸时不能自保,这是因为民众的力量不足。因此,其它诸侯国就来骚扰它的弱点,利用它衰败的时机,国家的土地被侵占而国力一蹶不振。圣贤的君主懂得治理国家的要领,因此让民众都把心思放在农业上。一是就很少有奸诈之事,而且看重自己的故土不愿迁徙,一是能用奖赏和惩罚的办法来鼓励上进,一是可以用他们来对外作战。假如民众看见靠空谈游说的人就可以使自己地位尊贵,商人也可以发财致富手工业者也能以此养家糊口,就一定会逃避农耕。(农民)逃避农耕就会看轻自己定居的土地(安士重迁).就一定不会(肯、没有坚定意愿)替君主守土作战。    


相关文言文练习
《汉书·杨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朱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司马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刘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黄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汉书·毋将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晁错传》《晁错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楚元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陈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卜式传》《答苏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冯野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娄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王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项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彭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严母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德嗜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常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常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贾谊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朱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贾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辛庆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终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汉书·匈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金日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终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扬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霍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杨王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何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吾丘寿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黄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汉书·张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李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鲍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蒯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龚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黄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霍去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儒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魏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魏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杜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扬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食货志》《管子·治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张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车千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