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①,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以德以义,则四海之大,江河之水,不能亢②矣;太华③之高,会稽④之险,不能障矣;阖庐⑤之教,孙、吴⑥之兵,不能当矣。故古之王者,德回乎天地,澹⑦乎四海,东西南北,极日月之所烛。天赋行载,爱恶不臧。虚素⑧以公,小民皆之,其之敌⑨而不知其所以然,此之谓顺天。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谓顺情。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中华书局)
[注释]①劝:鼓励(做好事)。②亢:同“抗”,抵御。③太华:华山。④会稽:会稽山。⑤阖庐:同“阖闾”,春秋末期吴国君主。⑥孙、吴:孙指孙武,著名兵家;吴指吴起,善于用兵。⑦澹:同“赡”,充足。⑧虚素:恬淡质朴。⑨敌:同“适”,往。
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为天下及国_______
(3)不能当矣_______
(2)会稽之险 ________
(4)此之谓顺天______
9.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利 行 乎 天 下 而 民 不 识 岂 必 以 严 罚 厚 赏 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
10.本文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答案:
8. 和 抵挡 险峻 叫做
9.(1)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2)所以古代的人,自身隐没而功绩卓著,他们本身虽死但名声显扬。
10.本文认为统治者应用德行义,教化人民;为人质朴恬淡,处事公正;不以严罚厚赏治国。
【解析】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治理天下和国家。及:和;
(2)句意:都不能抵挡。当:抵挡;
(3)句意:会稽山的险峻。险:险峻;
(4)句意:这就叫做顺应了天性。谓:是,叫做。
9.(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句中有出现多个文言虚词,可从虚词入手,分析句子结构进行划分。“乎”在句中是语气助词,“利行乎天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字表转折,转入下一个意思的表述,“民不识”是主谓句,所以“而”和“下”之间应断开,“岂”是疑问代词,引出后文的反问句,故“岂”与“识”之间应断开。
故断句为:利行乎天下/而民不识/岂必以严罚厚赏哉?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注意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故:所以;彰:显扬。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首句“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提出治理国家的要素有二:德、义。后文“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是在阐释用德与义治国的优势,文章末尾“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再用严罚厚赏进行对比、衬托,指出严刑厚赏是衰落社会的政治表现,主张用仁德忠义驯服民众,教化民众,而非用严罚厚赏震慑民众。
参考译文:
治理天下和国家,莫过于用德,莫过于行义。用德用义,不靠赏赐人民就会努力向善,不靠刑罚邪恶就能制止。这是神农、黄帝的政治。用德用义,那么四海的广大,长江黄河的流水,都不能抵御,华山的高大,会稽山的险峻,都不能阻挡,阖庐的教化,孙武、吴起的军队,都不能抵挡。所以古代称王的人,他们的道德布满天地之间,充满四海之内,东西南北,一直到达日月所能照耀刊的地方。他们的道德象天一样覆盖万物,象地一样承载万物,无论对喜爱的还是厌恶的,都不藏匿其道德。他们恬淡质朴,处事公正,小民们也都随之公正,小民与王一起公正处事,自己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就叫做顺应了天性。王的教化改变了小民的面貌和习俗,小民自己却不知道受了教化,这就叫做顺应了人情。所以古代的人,他们自身隐没了,可是功绩却卓著,他们本身死了,可是名声却显扬。他们的主张畅通,教化大行。他们给天下人带来利益,可是人民并不能察觉到。哪里一定要用严刑厚赏呢?严刑厚赏,这是衰落社会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