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通鉴纪事本末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薨,子孝公立。孝公发愤,布德修政,欲以强秦。八年,孝公令国中曰:“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卫公孙鞅闻是令下,乃西入秦。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
十年,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昔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
注:①公孙鞅(约前390—前338):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秦孝公初年任左庶长,实行变法。十年因功升大良造。十二年进一步变法。十八年统一度量衡制。二十二年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商洛镇)十五邑,号为商君,因称商鞅。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B.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D.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刑名指战国时以管仲、商鞅、申不害为代表的法家学派,主张循名责实,慎赏明罚。
B.“公叔召鞅谢曰”中“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乃令张良留谢”的“谢”相同。
C.中庶子,官名。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秦、汉为太子侍从官。历代沿置。
D.黥,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后亦施于士兵以防逃跑。刘邦的大将英布曾因犯罪被黥面。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孝公即位后想让秦国强大起来,他下令谁能让秦国强盛,就赐予高官与封地,公孙鞅在这样的情况下西行来到秦国。
B.公孙鞅在魏国国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深知公孙鞅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就重病不起,以致魏王错失良才。
C.卫鞅在秦国施行新法十年,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
D.司马光列举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在乱世守信的实例,目的是劝告当时的统治者治国要讲究诚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
(2)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14.商鞅如何解决变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请结合文章第三自然段简要概括。(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  A “未布”前省略主语“令”,“令既具”“(令)未布”是两个主谓结构的完整句子,应在“未布”前断开,排除B;“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中,“于国都市南门”是“立”的后置状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11.  B“与《鸿门宴》中‘乃令张良留谢’的‘谢’相同”错。“公叔召鞅谢曰”中“谢”指道歉,句意: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而“乃令张良留谢”的“谢”是辞别的意思,句意:于是让张良留下来辞别。两句中“谢”的含义不同。
12.  B“但还未来得及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就重病不起,以致魏王错失良才”错。由原文“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可知,公叔痤重病了之后,向魏惠王推荐了公孙鞅,只是最后魏惠王并未听从其建议重用公孙鞅。
13. (1)卫鞅到了秦国后,通过宠臣景监来求见秦孝公,用自己富国强兵的方略游说秦孝公。(“既”,已经;“因”,介词,通过;“说以富国强兵之术”,状语后置,应为“以富国强兵之术说”。每点1分,句意1分,共4分。)
(2)谈论高尚道德的人不迎合凡夫俗子,要建成大业的人不与众人商议。 (“至”,极;“成”,建立,建成;“不谋于众”,状语后置,应为“于众不谋”。每点1分,句意1分,共4分。)
14. ①秦人不愿变法时,商鞅以理先说服秦孝公;
②商鞅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在集市立木建信;
③太子犯法,商鞅主张对太子师傅施刑,以此立威。(每点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周显王七年,秦献公去世,其子即位为秦孝公。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整顿国家,修明政治,想让秦国强大起来。周显王八年,秦孝公在国内下令说:“现在宾客群臣中谁能献上奇计,让秦国强盛,我就封他为高官,给他封地。“卫国的公孙鞅听到这道命令,于是西行来到秦国。
公孙鞅,是卫国宗族旁支后裔,喜好法家刑名之学。他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公叔痤深知他的才干,但还未来得及推荐。正赶上重病不起,魏惠王前来看望公叔痤,问道:“您如果不幸去世,国家大事如何来处置?”公叔痤说:“我手下任中庶子之职的公孙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罢默然不语。公叔痤又说:“如果国君您不采纳我的建议而重用公孙鞅,那就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到别的国家去。”魏惠王许诺后告辞而去。公叔痤又急忙召见公孙鞅道歉说:“我必须先忠于君上,然后才能照顾属下,所以先建议惠王杀你,现在又告诉你。你赶快逃走吧!”公孙鞅摇头说:“国君不能听从你的意见来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从你的意见来杀我呢?”到底没有出逃。魏惠王离开公叔痤,果然对左右近臣说:“公叔痤病入膏盲,真是太可怜了。他先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去治理,一会儿又劝我杀了他,岂不是糊涂了吗?”通过宠臣景监来求见秦孝公,用自己富国强兵的方略游说秦孝公。孝公大喜过望,与他共商国家大事。
周显王十年,公孙鞅想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赞同。他对秦孝公说:“对下层人,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利益。谈论高尚道德的人不迎合凡夫俗子,要建成大业的人不与众人商议。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传统。”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最终制定变法的法令。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公孙鞅怕百姓难以确信,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公孙鞅又说:“能拿过去的赏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给他五十金。这时,公孙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法令颁布一年后,秦国百姓前往国都控诉新法使民不便的用千计算。这时太子触犯了法律,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将他的老师公子虔处刑,将另一个老师公孙贾脸上刺字。第二天,秦国人遵从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不敢再行私斗,乡野城镇都治理得井井有条。
臣司马光说: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当年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这四位君主的治国之道尚称不上完美,而公孙鞅可以说是过于刻薄了,但他们处于你攻我夺的战国乱世,天下尔虞我诈、斗智斗勇之时,尚且不敢忘记树立信誉以收服人民之心,又何况今日治理一统天下的当政者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魏博归朝》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通鉴纪事本末·初,淮阴侯死,淮南王黥布已心恐》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晋王病笃,立其子存勖为嗣》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陈敏之叛》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帝图恢复》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窦氏专恣》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兴元元年,朱泚更国号曰汉自称汉元天皇》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魏平辽东》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西》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江淮》阅读练习及答案
《冬十月,宋金刚进攻浍州,陷之,军势甚锐》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武宗平泽潞》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诸将之叛》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圣历二年,太后春秋高,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梁孝王骄纵》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篡周》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吐谷浑》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杨坚簒周》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陇蜀》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突厥》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武韦之祸》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赵充国破羌》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时左卫将军陈光请伐赵》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月,上御丹凤门楼,赦天下》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通鉴纪事本末·傅太后从弟右将军喜》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霍光废立》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南夷》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公孙瓒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突厥朝隋》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