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蔡襄《答谢景山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蔡襄《全宋文》

答谢景山①书
宋蔡襄
襄顿首景山足下∶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近蒙示书,盈千百言,引喻称类,若固守而不移者。某欲终不言,然使景山固而不移,特唱于人,亦某过之大者也。
某尝病景山好称学韩杜笔,语于人,今而曰∶“既师其意,又师其辞,何患?且嗜退之文辞,欲诱人同所乐也。”某谓由道而学文,道至焉,文亦至焉;由文而之道,因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与其诱人于文,孰若诱人于道之先也景山前书主文辞而言,故有是云,襄岂敢鄙文词哉?顾事有先后耳。襄之为文,无能过人,其句读高下,时亦类乎古人,无足怪也。
又病景山嗟世人之不知己,务以文词求于有位,今而曰∶“吾以文求正于有位,于道为无枉。古之人重其自进,我仕且困坠,求知于人无愧。”又云∶“在数顷田,必归耕海上。”景山何乐于自进,而勇于自退乎?是未离乎躁也。妄者易进而难退,猬者难进而易退,妄与猬,君子皆不由也。君子之于进退,唯其道而已矣。景山又多取前世重人自进为比,苛有异于襄之说,虽前世重人,襄不从矣,其称仲尼、佛肸②召而欲往,孟子不遇于鲁侯,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
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蹶,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斯亦景山未之思与夫圣人之言,吾畏之;贤者之规,吾愧之。有人加言于我,吾置其喜怒而辨其枉直。使其言蹈乎圣人贤者之说,吾畏而且愧焉;其言异于是,吾将悯之,岂暇受而为辱乎?小人之辱,君子不辱也。景山取之哉,取之哉,抑愤之心日益损矣!景山又云∶若使襄年四十而卑辱,未必能如己之恬然不苟也。襄又复而读之,益悲,岂行己之谬与?如景山且不能见信,尚何望于众人虽然,襄无求信于人,自信甚明。身之穷泰,不得而知之,为学远近,力穷则已,其所自信者,不却行而利动也。今日视前日,犹能乐其所是,而恨其所不至;使年益加而虑益广,岂肯舍所乐而从所恨哉!
与景山别久,思一相见,以道所怀,今虽谆谆其词,非求胜于景山。盖陈已之所守,抑未知景山以为非是也。诚以为非,是幸亦语焉,襄不敢惮烦于屡告也。不宣。襄顿首上。
(选自《全宋文》)
【注】①谢景山∶谢伯初,字景山,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官许州法曹,有《谢景山诗集》。②佛肸(x)人名,与孔子同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
B.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
C.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
D.夏中辱示新文数十篇其间/景山所称道而仆所不愿为者/因事往问幸而/时中欲景山/思而从之/不敢陈于文辞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固守而不移者”与“始皇之心日益骄固”(《过秦论》)两句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B.“虽前世重人”与“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两句中的“虽”字含义相同。
C.“如景山且不能见信”与“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相同。
D.“而恨其所不至”与“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恨”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采用辩驳的手法,表达作者淡泊名利,乐学自信,温厚雅正的处事态度,行文真诚坦荡,理直气刚。措辞精确凝练。
B.作者认为,“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体现,对谢景山沉溺文辞,倒置文道的写作倾向,抱有质疑、商榷的态度。
C.谢景山年过四十,仕途不顺,感叹世间少有知己伯乐,怨愤自己遭受意外欺辱,急于以文求进,却又轻言放弃,常常急躁不安。
D.作者既肯定前人效仿先贤孔孟自荐为官,又希望谢景山效仿孔孟自荐为官的方法,步入仕途,为国效力,实现价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由文而之道,困于道者多矣,是故道为文之本,文为道之用。(5分)
(2)又病景山恤仕宦之颠蹶,今而曰“非恤美仕之未得,愤意外之横辱。”(5分)

 
答案:
10.【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B.夏天的时候承蒙你降低身份向我出示几十篇新作的文章,其中有你所称赞但我所不愿意做的,借由事情前来探询,幸而合乎时宜,想让你思考并遵从,(却)不敢用文词表达出来。根据语意停顿,其间修饰后面内容,所以排除A、B,根据固定结构幸而停顿,所以排除D。故选B。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固:固执。句意:如同固执坚守不变的人一样。固:固执。句意:始皇的内心一天天地更加骄横固执。“固”字含义相同。B.虽:即使。句意:即使是前世有权势之人。虽:即使。句意:即使又晒干了。“虽”字含义相同。C.见:放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句意:如果你尚且不能相信我。见:表被动。句意: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就消除了。“见”字含义并不相同。D.恨:遗憾。句意:却遗憾你所不能到达的。恨:愤恨。句意: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恨”字含义不同。故选A。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师从孔孟,自荐为官”错误,原文“其称仲尼……斯二者何求哉?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可见,作者并不是要求朋友“师从孔孟,自荐为官”,而是请朋友不要相信前世重人所说的孔孟也汲汲营营试图自谋仕进的说法,并为孔孟辩解他们不过“委乎天而待用者也”,并非自谋仕进。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参考答案】(1)通过学习文来学习道,被道困惑的人就很多了。所以说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工具。(“由”,通过;“困于道者多矣”,被动句式;“用”,工具,用具。三点各1分,句意2分)
(2)(我)又批评你忧虑做官的处境困顿,现在说:“不是忧虑得不到好的官位,是忧愤意外遭到无辜的屈辱。”(“病”,批评;“恤”,忧虑;“非恤美仕之未得”,宾语前置。三点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蔡襄顿首叩谢景山足下:夏天的时候承蒙你降低身份向我出示几十篇新作的文章,其中有你所称赞但我所不愿意做的,借由事情前来探询,幸而合乎时宜,想让你思考并遵从,(却)不敢用文词表达出来。近来承蒙你向我出示书文,大量的文词,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如同固执坚守不变的人一样。我想始终不说,但要是使你固执不改变,特意向别人宣扬,也是我的大过错了。
我曾经批评你好以学习韩杜笔法自诩,告诉别人,现在又说:“(我)学习他们的精神,又学习他们的文词,还担心什么呢?并且(我)爱好韩愈的文章,想诱导他人与自己一样喜爱。”我曾说通过学习道来学习文,道会达到一定高度,文也会达到一定高度;而通过学习文来学习道,被道困惑的人就很多了。所以说道是文的根本,文是道的工具。与其通过文来吸引别人,哪里比得上先通过道来吸引别人呢?你之前来信主张以文词为主,所以我有这样的一番话。我哪里敢鄙视文词呢?只不过是事情有先后之分罢了。我写文章,没有能力超过别人,行文断句的水平,当时也和古人类似,不值得奇怪。
(我)也不赞同你感叹世人不了解自己,一定要通过文词谋求高位,现在说:“我凭借文词谋求高位,并不损害道义。古人重视自谋仕进,我仕途尚且艰难窘迫,请求别人了解我也没有什么惭愧的。”又说:“(如果)有数顷田地,一定归隐山林或海上。”你为什么会以自谋仕进为乐,却又以自我隐退为勇?这是没有脱离焦躁呀。非分不踏实的人,容易冒进而且很难后退,性情急躁耿直的人很难自进却容易后退,非分不踏实和性情急躁耿直,这两种情况都是君子所不愿意遵循的。君子在进退方面,(愿意)遵的只有道而已。你又常常以前世有权势的人的自谋仕进为例自比,如果和我的说法不同,即使是前世有权势之人,我也不认同。就说仲尼,佛肿召见他,他打算前往,孟子不被鲁侯礼遇,这二者追求的是什么呢?委托上天,等待被任命呀。
(我)又批评你忧虑做官的处境困顿,现在说:“不是忧虑得不到好的官位,是忧愤意外遭到无辜的屈辱。”这也是你没有想到的吗?圣人的话,我敬畏;贤人的规矩,我(因做不到而)感到羞愧。有人说我,我将喜悦愤怒放置,然后辨别其中的是非曲直。如果他们的话符合圣人贤者的言论,我就敬畏而且感到羞愧;他们的话不符合(圣人贤者的观点),我将怜悯他,哪里有时间接受并(把这)当作羞辱呢?在普通人眼里是羞辱,在君子眼里不是羞辱,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要明白呀,抑郁愤怒的心会更加受损伤!你又说:如果蔡襄四十岁地位卑下屈辱,未必能像你自己一样的恬然不苟且。我又再次读信,更加感慨,难道是我立身行事的差错吗?如果你尚且不能相信我,还怎么企望众人呢?即使这样,我不求让别人相信我,我对自己的相信更加明晰。身体的困顿安泰,不能知道,求学的远近,只要尽力就可以了,大概所能相信自己的就是,行动上不退却,(想尽一切)有利于行动(的办法就可以了)。现在看从前,还能以你所坚持的为乐,却遗憾你所不能到达的;假使年龄越大而思虑越广,岂能舍去自己乐于坚持的而听凭自己所遗憾的呢!
和你分别很久了,想着能见上一面,来说出我的感怀。现在虽然说的是诚恳的言词,并不是要战胜你,是用来陈述我自己坚持的观点。不过不知道你会不会认为不是这样,如果(你)认为不是这样,希望你能告诉我,我不厌烦你的屡次告诉。不说了。蔡襄顿首叩拜致上。 



相关文言文练习
蔡襄《答谢景山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第五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六·齐闵王之遇杀》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元德秀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广名将传·徐达》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结《茅阁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濂《拙庵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资治通鉴·唐纪·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阅读练习及答案
袁宏道《叙小修诗》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李溥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劝学》《读荀》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洵《心术》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孟子题辞》《孟子·公孙丑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郭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中山策·犀首立五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楚一·张仪为秦破从连横》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郑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陶渊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大学之道》《礼记·中庸》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庄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不责碎玉吏》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不责碎玉吏》阅读练习及答案
杜牧《上池州李使君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