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自牧
四、对比阅读
重午(节选)
[宋]吴自牧
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①,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②。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杭城人不论大小之家,焚烧午香一月,不知出何文典。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选自《梦粱录》[宋]吴自牧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8年3月版)
临江仙
[宋]陈与义
高咏楚词酬午日③,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④。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⑤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⑥。
(选自《简斋集》[宋]陈与义 著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18年8月版)
[注释]①伏道:祈福消灾的神符。②白泽:辟邪神兽。③北宋灭亡后,陈与义在南宋建炎三年流落南方。楚词:特指屈原的辞赋。④句意为鲜艳的榴花比不上当年京师宴会上鲜红的舞裙。⑤戎葵:一种花卉,有向阳的特性。⑥湘中:指屈原投江处。
7.你和小萌整理《重午(节选)》中的文言词句,合作完成了下面的任务。
(1)整理文言词。
文言字词 |
方法借鉴 |
字词解释 |
又并市茭、粽 |
课内迁移法:愿为市鞍马 |
|
自隔宿及五更 |
句式勾连法:自初一日至端午日 |
|
满街不绝 |
查阅词典法:①断,停止;②穷尽;③极、最;④走不通,没有出路。 |
(填序号) |
(2)翻译文言句。
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8.小萌在阅读诗文时产生了疑问,你作了解答。
小萌:我们收集的文章和清代手抄本,有一处不一致。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重午(节选)》: 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
《梦梁录》清代手抄本: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除
你:(1)__________________
小萌:词人端午节高咏楚辞,借酒凭吊屈原,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敬意。
你:我认为不仅如此,还(2)_________________
9.小萌发现选文和词作都写到端午的葵、榴,但不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你为小萌作了简要分析。
答案:
7.(1)买 到 ①
(2)不只是富贵人家、大户人家这样做,即使是一些生活贫困、不宽裕的人,也要在这一天消遣娱乐。
8. “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更好。因为这两句押韵,更有韵律美,读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这两句是“士宦等家(做官的人家)所书,两句押韵,更符合其身份。清抄本有可能是在传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离乱、身世飘零的感慨和壮志难酬的痛苦。词人与爱国诗人屈原一样,都身怀家国之恨,颠沛流离,报国无门。本想承担北伐中原、匡扶宋室的大业,但无法实现。
9.《梦粱录》中写“家家买桃、柳、葵、榴”,反映了当时人们祈福消灾的普遍心理,表现出这样的习俗蔚然成风;“葵榴斗艳”则是以美景映衬良辰,渲染、烘托了端午佳节的氛围。
《临江仙》中的“榴花不似舞裙红”,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暗含今不如昔的悲痛之情; “戎葵凝笑墙东”,借葵花向阳的特性来比喻自己心系故国,始终如一,“戎葵凝笑”正是词人心灵的写照(或:词人以“戎葵凝笑”的乐景衬托“万事一身伤老矣”的悲情)。
参考译文
《重午(节选)》
杭州端午节的风俗,从初一到端午这一天,每一家都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一起买的还有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等,对着门供养。从前一天到端午当天五更,沿着门唱卖的声音,整个大街都是,一直不停。有的用艾草和多种草捆绑成天师的样子,悬挂在门头上,有的悬挂虎头、白泽等。有的士宦人家用鲜艳的朱红色,在正午时写“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等语句。这一天采集百草或修制药品,作为躲辟瘟疾的用品,储备这些东西果然很有效果。杭州城的人不论大小人家,都用一月时间焚烧端午制造的香,不知道出自什么典故。那一天,确实是葵花、石榴争奇斗艳,栀子花、艾草争着散发香气,粽子像金玉一样,来酬谢佳节美景。不只是富贵大户人家是这样,即使是贫穷人家,也姑且根据时令消遣娱乐。
《临江仙》
我放声吟诵楚辞,来度过端午。此时我漂泊在天涯远地,是一个匆匆过客。异乡的石榴花再红,也比不上京师里的舞者裙衫飘飞,那般艳丽。没有人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意,慷慨悲歌后,只有一身风动凉过。
万事都成过往,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墙东的蜀葵,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凄凉。杯中之酒,看起来与往年相似,我将它浇到桥下的江水,让江水会带着流到湘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