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读通鉴论·武帝》《汉书·武帝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情之所发,才之所利,皆于理有当焉。而特有所止以戒其流,则才情皆以广道之用。止才情之流者,性之贞也。故先王之情深矣,其才大矣,以通天下之志、成天下之务,而一顺乎道。武帝曰:“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也。”有是心,为是言,而岂不贤乎?戒后世以为情,立大法、谨大防以为才,固通志成务者所不废也。然而终以丧德而危天下者,才利而遂无所择,情动而因溢于他也。因是而慕神仙、营宫室、侈行游,若将见为游刃有余之资,可以唯吾意而无伤;而淫侈妖巫之气,暗引之而流。无他,才无所而忘其诎于道,情无所定而不知定以性也。固其得于天者,偏于长而即有所短。而方其崇儒访道,董仲舒、倪宽之流,言道言性,抑皆性道之邪郭①,而味其精核,无能做所不逮,而引之深思以自乐其天也。虽然,武帝之能及此也,故昭帝、霍光承之,可以布宽大之政,而无改道之嫌。宋神宗唯不知此,而司马君实被三年改政之讥,为小人假绍述以行私之口实。则武帝之为此言也,其贤矣乎!    (选自《读通鉴论·卷三武帝》,有删改)
材料二:
赞曰: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拔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阏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选自《汉书·武帝纪》)
【注】①郛郭:fúguō,意思是外城。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正确的字母依次填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括号中。(3分)
朕不变更A制度B后世C无法D不出E师F征伐6天下H不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迹,本义是痕迹,这里引申为“覆辙”,与《伶官传序》中“抑本其成败之迹”的“迹”词义相同。  
B.诎,通“屈”,在文中是指委屈,与《核舟记》中“卧右膝,诎右臂支船”中的“诎”词义不相同。
C.百家,指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    
D.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典礼。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坚贞的性格,才能让情感的抒发和才能的运用有所节制。作者肯定了汉武帝情感深沉,才能卓越,而且能与正道一致。
B.在作者看来,董仲舒等人虽然所谈论的都是本性与正道的表层含义,但是能够用他们所理解到的真谛来警醒、告诫汉武帝。
C.汉昭帝、霍光继承汉武帝的事业后,施行宽大的政令却没有被怀疑改变先人之道,得益于汉武帝的理智清醒和正确判断。
D.在班固看来,汉高祖拨乱反正,文帝和景帝致力于用休养生息来治理国家,但是对于考证古代礼制文治的事情,还缺乏建树。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宋神宗唯不知此,而司马君实被三年改政之讥,为小人假绍述以行私之口实。(4分)
(2)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4分)
14.两则材料对汉武帝的评价有何异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BDG(朕不变更制度,后世就没有可以效法的准则;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宁。)
11.A(词义不同,“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迹”为原因、根源的意思。)
12.B(原文是“董仲舒、倪宽之流,言道言性,抑皆性道之郛郭,而味其精核,无能儆所不逮,而引之深思以自乐其天也。”意思是董仲舒、倪宽之流,大谈本性与正道,可是他们所谈论的都是本性与正道的表层含义,因此品味出的精髓,不能够警醒告诫汉武帝的不足之处。)
13.(1)宋神宗唯独不懂得这一点,因而使司马光蒙受了“三年改政”的讥讽,也成为小人假借继承前人思想来满足私心的借口。(“被”“假”“绍”、句意通顺各1分。)
(2)正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如果)不改变文帝和景帝采用谦恭节俭的方式来管理百姓的做法,即使是《诗》《书》上称道的帝王,有谁能超过他的呢!(“恭俭”“虽”“加”和句子通顺,各1分。)
14.(1)相同点:两则材料都高度肯定了汉武帝的贤明(1分)。(2)不同点:材料一侧重委婉批评其求仙问道、营造宫室、大肆巡游等不足(1分);材料二则侧重总体上肯定汉武帝的功绩(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情感的抒发,才能的运用,按道理而言都应该有适当的度。必须有所节制来防范其引发祸乱,这样才能和情感都能得以用于正道。能够节制才情不使其引发祸乱的,是坚贞的性格。所以先王的情感深沉,才能卓越,用以会通统一天下民众的志向、成就天下的各种事务,并全都与正道一致。汉武帝说:“朕不变更制度,后世就没有可以效法的准则;不出师征伐,天下就不能安宁,做这些事就不得不使百姓劳苦。如果后世也像朕一样,则是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汉武帝能有这样的心思,说出这样的话,难道不算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吗?以告诫后世为情,以立下根本法则、树立严格的原则界限为才,这本来就是会通统一天下民众的志向、成就天下各种事务的人所不废弃的。然而他最终因为失德而危及天下,是由于才能得以施展后便无所选择,情感萌动以后便顺势泛滥到了其他事物上去。因此他羡慕神仙长生不老,营造宫室,大肆巡游,似乎现在还有游刃有余的资本,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而毫无妨碍;但是奢侈浪费、装神弄鬼之气,暗中将汉武帝的才能和情感都引向祸乱。这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只是才能没有地方屈服而忘记使其屈服于正道,情感无处安定而忘记使其安定于本性罢了。所以从上天得到的东西,如果只偏爱其长处则必定会有其短处暴露。当汉武帝热衷于崇尚儒学、访求道术的时候,董仲舒、倪宽之流,大谈本性与正道,可是他们所谈论的都是本性与正道的表层含义,因此品味出的要义,不能够指出告诫汉武帝的不足之处,引导汉武帝深刻反思而乐于顺从自己的天命。尽管如此,由于汉武帝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因而汉昭帝、霍光继承其事业后,可以施行宽大的政令却没有改先人之道的嫌疑。宋神宗唯独不懂得这一点,因而使司马光蒙受了“三年改政”的讥讽,也成为小人假借继承前人思想来满足私心的借口。则汉武帝能说出这样的话,真是贤明啊!
材料二:
班固评论:汉朝始建于群雄逐鹿的动乱时期,汉高祖拨乱反正,文帝、景帝致力于用休养生息来治理国家,对于考证古代礼制文治的事情,还缺乏建树。汉武帝初期,毅然罢黜百家,推崇儒家六经(儒术),访求天下贤士,举荐杰出人才,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兴办太学,修建祠庙,重定正朔,确定历法,规范音乐诗歌的章法,修建拜祭天地的禅台,礼敬各路神灵,封地给周朝的后裔,发布号令,建章立制,光照史册。后代子孙得以继承祖先基业,因而有夏、商、周三代帝王之风范。如果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改变文帝和景帝采用谦恭节俭的方式来帮助天下百姓的做法,即使是《诗》《书》上称道的帝王,有谁能超过他的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汉书·李广苏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匈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食货志·文帝即位》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刘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两龚皆楚人也》《龚君宾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食货志》《商君书·农战第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杨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朱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司马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刘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黄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汉书·毋将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晁错传》《晁错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楚元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陈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卜式传》《答苏武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冯野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娄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王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项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彭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严母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德嗜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常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常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贾谊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朱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贾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辛庆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韩延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终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汉书·匈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金日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终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扬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霍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杨王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何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吾丘寿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黄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汉书·张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李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鲍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蒯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龚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黄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霍去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儒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魏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