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淮南子·泰族训·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南子
1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鑱 ① 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 ② ,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 ③ 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取材于《淮南子•泰族训》) 
【注释】①镵(chá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
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
C.上唱而民和 唱:倡导
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C 
A.被创流血,至难也/碧水东流至此回  
B.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若风之摇草木 
C.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D.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 
(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 
A.非崇善废丑,(则)不向礼义 
B.无法不可以为治也,(故)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C.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此)教之所成也 
D.非可刑而不刑(之)也 
(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C 
①法能行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 
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 
(5)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D 
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 
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 
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 
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

答案: 
(1)A 
(2)B 
(3)C 
(4)D 

参考译文: 
百姓没有廉耻之心,是不能够治理的;不去修治礼义,廉耻观念就不能建立.百姓不知道礼义,法令也不能使他们(廉耻之心)变得端正.不崇尚美好,废弃丑陋,那么百姓不会向往礼义.没有法律,就不能够进行治理,不懂得礼义,就不能够推行法律.法律能杀死不讲孝道之人,但是不能使人们达到孔子、曾子的高尚品行;法律能够制裁盗窃之人,而不能使人像伯夷那样廉洁.孔子弟子(中贤人)七十,培养的学生三千人,都能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友爱兄弟,言辞具有文彩,行为可以作人们的表率,这是教育造成的结果;墨家弟子服役的有一百八十人,都可以使他们扑向烈火,脚踏利刃,至死不退缩,这是教化而养成的。刻划肌肤,刺烂皮肉,受伤流血,可以说是很大的灾难了;但是越国人却这样做来求得荣耀.圣明的君主处在高位,阐明好恶来给百姓看,区分毁誉来引导他们,亲近贤才而任用他们,鄙视奸佞而斥退他们,没有受伤流血的痛苦,却有高于世人尊贵显要的名声,百姓哪个能够不跟从呢? 
古时候法规设立了,却没有人触犯,刑律设置了却没有用处,不是在该用刑时故意不用;百官都能干好自己的事情,各方面的功绩光明显赫,这是修治礼义而任用贤人的结果.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君主倡导而百姓应和,国君行动而臣下跟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而归向仁义.这样在教化百姓的时候,就像疾风摇动草木,没有不顺服的。 
现在让愚蠢的教导聪明的,使没才能的管理有才能的,即使施用严酷的刑罚,百姓也不会跟从,(这是因为)小的不能制服大的,弱的不能命令强的.因此圣明的君主,任用贤才来建立功业;没有才能的国君,任用亲附赞同自己的人.周文王任用太公望、召公奭而称王,齐桓公任用管仲、隰朋而称霸,这是任用贤才而建立的功业.夫差重用太宰嚭而失败,秦国任用李斯、赵高而灭亡,这是举用亲附赞同自己的人(而造成的后果).因此观察他们任用人才的情况,就可以看出国家的治乱,考察他们的结交的朋友,就可以评定他们的贤明与否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淮南子·泰族训·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李公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史·马祖常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南子·人间训·忠臣者务崇君之德》阅读练习及答案
《智伯伐赵》阅读练习及答案
《林道人诣谢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景公置酒于泰山之阳》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公孙丑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戴名世《亿亥北行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东观汉记·吴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五代史·王彦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东观汉记·邓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薛仁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苑·立节》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说苑·敬慎·存亡祸福,其要在身》阅读练习及答案
蔡襄《答谢景山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第五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六·齐闵王之遇杀》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元德秀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广名将传·徐达》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结《茅阁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濂《拙庵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阳虎为乱于鲁》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阅读练习及答案
《氾论训》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南子·汜论训》《荀子·王制》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南子·人间》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南子·人间训》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