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丛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子鱼①生于战国之世,长于兵戎之间,然独乐先王之道,讲习不倦。季则谓子鱼曰:“大丈夫不生则已,生则有云为于世者也。今先生淡泊世务,修无用之业,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窃为先生不取也。”子鱼曰:“不如子之言也。武者可以进取,文者可以守成。今天下将扰扰焉,终必有所定。子修武以助之取,吾修文以助之守,不亦可乎?”
秦始皇东并,子鱼谓其徒叔孙通曰:“子之学可矣!盍仕乎?”对曰:“臣所学于先生者,不用于今,不可仕也。”子鱼曰:“子之材能见时变,今为不用之学,殆非子情也。”叔孙通遂辞去,以法仕秦。
(节选自《孔丛子·独治》)
材料二:
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然通无所言进,专言诸故群盗壮士进之。弟子皆窃骂曰:“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叔孙通闻之,乃谓曰:“汉王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宁能斗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
汉五年,已并天下。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三十余人。
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余人为绵蕞②野外。习之月余,叔孙通曰:“上可
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十月。竞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节选自《史记·叔孙通列传》)
[注]①子鱼:即孔鲋,孔子八世孙。②绵蕞:拉起绳子表示施礼的处所,立上茅草代表位次的尊卑。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儒者难与进A取B可与守C成D臣E愿征F鲁诸生G与臣H弟子I共起朝仪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辞,指告别,与《屈原列传》中“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的“辞”意思、用法不同。
B.事,指侍奉,与《论语·颜渊》中“回也不敏,请事斯语”的“事”意思相同。
C.蒙,指冒着,与《苏武传》中“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的“蒙”意思相同。
D.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兼管太学,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地位十分崇高。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鱼是孔子的八世孙。他生于战国乱世,成长中经历了长期的战争,但是仍然以学习先王仁爱之道为乐,不知疲倦地向弟子讲习。
B.面对季则的观点,子鱼指出,学武的人可以进取,学文的人可以守成;虽然目前天下纷扰不断,但终将趋向安定,修文也将有用。
C.叔孙通带领儒生弟子一百多人降汉,却不向汉王推荐自己的弟子,他认为汉王正处于争夺天下的阶段,需要的是能够斩将夺旗的勇士。
D.叔孙通将古礼与秦礼糅合,制定简便易行的新礼仪。他带领新征召的鲁地儒生三十多人和之前的百余弟子演习上朝礼仪,得到汉王肯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当身不蒙其荣,百姓不获其利,窃为先生不取也。
(2)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
14.司马迁评价叔孙通,“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两则材料中,子鱼针对叔孙通与叔孙通针对他人“与时变化”的能力,分别做了怎样的评价。(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20分)
10.(3分)DG
11.(3分)B
12.(3分)D
13.(8分)(1)(4分)自身不能蒙受(学习先王之道带来的)荣誉,百姓不能获得你带来的利益,私意认为先生不应采用(这种做法)。
译出大意给2分;“荣”“窃”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您做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走。您去吧,不要玷辱我们!
译出大意给2分;“不行”“污”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
①子鱼评价叔孙通,认为他的才能是“能见时变”,能够发现时世的变化。②叔孙通评价不愿跟随他修改古礼的儒生,认为他们“不知时变”,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
第①点给1分,第②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