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项梁已破章邯于东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沛公又与秦军战于雍丘,大破之,斩事由。益轻秦。宋义谏曰:“战胜而将骄卒情者败。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乃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二世患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项羽、沛公攻外黄来下,去。闻武信君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眙都彭城。吕臣军彭城东,项明军彭城西,沛公军砀。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赵数请救于楚。高陵君显在楚,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兵来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一》)
材料二:
楚王置宋义为上将军,又使项羽为次将,救赵。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痰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暴、赵。”遣其子宋裹相并,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今岁饥民贫,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非社稷之臣。”项羽展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诸将皆慑服。使报命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项羽乃遣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项羽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签甑。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以为楚地兵A不足B忧C乃渡河D北E击F赵G大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罢,是疲劳、疲乏之意,与《过秦论》“率疲弊之卒”中的“疲”意思相同。
B.斗,指使……争斗,与《苏武传》“反欲斗两主”中的“斗”用法不相同。
C.甬道,原指两旁有墙或其他障蔽物的驰道或通道,文中指秦军运粮的通道。
D.壁,本指军营的围墙,这里指营垒。文中诸侯军的应对可用“作壁上观”概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梁连续攻破章邯军,加上项羽、沛公又打败秦军,项梁不免有些骄傲。宋义发现这些迹象,提出警示,但项梁并不采纳,之后果然大败。
B.宋义被任命为上将军后,领兵救赵。在战略思路上,他认为应优先保存自己力量,消耗对方实力,最终可渔翁得利。面项羽不认同这个观点。
C.项羽看宋义派儿子去齐国,谋划造反,所以列举了宋义的战略失误和不臣之心以取得大义,然后果断出手,击杀宋义,夺取了兵权。
D.材料二真实刻画了项羽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形象,有其勇武果决的一面,也有心机谋算的一面,相栩如生,通真传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2)不引兵渡河,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非社稷之臣。
14.楚王重用宋义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0.CDG(3分)正确断句方式为:“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断句时关注分析各分句主语及谓语动词。(每选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11.B(3分)两个“斗”用法相同,都是使动用法,使……争斗。
12.C(3分)“谋划造反”“不臣之心”错。由文意可知,宋义身处复杂的政治斗争最前线,且怀有私心,纵有骄纵,但并无谋反之心。文中项羽说“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的话是项羽诛杀宋义后,假借楚王旨意,以期安抚军心,掌握权柄的手段。
13.(1)我判断武信君(项梁)的军队必定失败。先生慢点前进就能避免死亡,若快速前进就会遭受祸患。(论,判断;即,就;及,遭遇、遭受。)
(2)(宋义)不率领部队渡过黄河,跟赵合力攻秦,竟然说‘利用他们的疲惫’,不是国家的栋梁之臣。(引,率领,带领;乃,竟然,却;敝,疲惫、疲乏、疲劳。)
【解析】考查文中重要语句的翻译,对实词、虚词词语意与语境意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1)句翻译中,侧重考查学生结合前后文的意识,注意两点:一是整句为宋义预判,所以“论”翻译为“判断”;二是后半句为假设关系,翻译时应有所体现。(2)句主要考查“乃”字涉及的转折关系,尾句的判断句等。
【评分细则】共8分,每句4分。(1)句中,论、即、及,各1分,句意1分。(2)句中,引、乃、敝,各1分,句意1分。
14.①高陵君显向楚怀王推荐宋义,赞他预判了项梁骄兵必败,并赞其知兵。②楚怀王召见宋义与他讨论国事,欣赏其风采能力。
【解析】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分析原因的能力。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从高陵君“赞美、推荐”和楚怀王亲自“考查、面试”两个角度概括,注意不能照抄原文。学生若能答出“为了制衡项羽”类答案也可得分。
【评分细则】共3分,一点2分,两点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项梁已经在东阿攻破章邯军队,率兵西行,向北到达定陶,第二次攻破秦军。项羽、沛公又与秦军在雍丘作战,大破秦军,斩杀李由。项梁更加轻视秦军。宋义进谏说:“战胜敌人但将领骄纵且兵卒懈怠的会被击败。臣下为您担心这件事!”项梁不肯听从。就派遣宋义到齐国去出使,宋义在路上遇到齐国的使者高陵君显,宋义跟高陵君显说:“我判断武信君(项梁)的军队必定失败。先生慢点前进就能避免死亡,若快速前进就会遭受祸患。”秦二世动员全部军马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在定陶打败项梁军,项梁战死。项羽、沛公攻打外黄还没有攻下来,就离开了。听说武信君死了,土卒恐惧,就与将军吕臣一起领兵向东。楚怀王从盱眙迁都到彭城。吕臣的军队驻扎在彭城东,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彭城西,沛公的军队驻扎在砀。章邯已经打败项梁军,认为楚地的兵马不值得担忧了,就渡过黄河,向北攻击赵国,大败赵军。赵国多次向楚国求救。高陵君显恰在楚国,就去拜见楚王,说:“宋义曾经判断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后来他的军队果然失败了。军队还没有接战就能预先发现失败的征兆,这可以称得上知道兵事了。”楚王于是征召宋义入朝,和他商议国事(很满意),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担任上将军,其他各位别将都归属宋义,号称卿子冠军。
材料二:
楚怀王任命宋义担任上将军,又任命项羽为次将,去援救赵国。部队出发到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项羽进言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宋义说:“并非如此。如今秦国攻打赵国,如果秦国打胜了,他们的士卒就会疲惫,我们就趁他们疲惫(攻击他们);如果秦军不能获胜,我们再率领部队擂鼓西进,定能一举歼灭秦军。所以,现在不如先让(使)秦、赵两方相斗。”宋义派遣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临行)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又冷又饿。项羽说:“现在正是荒年,百姓贫困,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宋义)不率领部队渡过黄河,跟赵合力攻秦,竟然说‘利用他们的疲惫’,不是国家的栋梁之臣。”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宋义的人头,出来向军中号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国,楚王密令我处死了他。”将领们都畏惧服从服项羽。项羽派人去向怀王报告了这件事,楚怀王就任命项羽作了上将军。项羽就派遣将领兵卒两万渡河,援救钜鹿。项羽率领全军渡河后,把船只全部凿沉,把锅碗全部砸破。这样,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的甬道,大败秦军。前来援救钜鹿的各诸侯军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的。项羽自此才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