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开宝四年十一月,癸已朔,南唐主遣其弟郑王从善来朝贡。于是始去唐号,改印文为“江南国主印”,赐诏乞呼名,从之。先是国主以银五万两遗宰相赵普,普告于太祖,太祖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少赂其使者可也。”普叩头辞让,帝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勿测。”乃从善入觐,常赐外,密赉白金如遗普之数。江南君臣闻之,皆震骇,服帝伟度。初,帝问赵普曰:“儒臣有武干者何人?”普以知彭州、左补阙辛仲甫对。于是召见,面试射,帝曰:“汝见王明乎?朕已用为刺史。汝颇忠淳,若公勤不懈,不日亦当为牧伯也。”仲甫顿首谢。帝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馀,分治大籓,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普既出镇,上书自诉云:“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帝手封其书,藏之金匮。
(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
B. 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
C 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
D. 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是始去唐号”与“便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去”字含义不同。
B. “初,帝问赵普曰”与“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初”字含义不同。
C. “尝欲除某人为某官”与“攘除奸凶,兴复汉室”(《出师表》)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
D. “帝悟,卒可其奏”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卒”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唐国主馈赠赵普五万两银子,赵普将此事禀告太祖,太祖认为应该收下。后来太祖秘密回赠李从善同等数目的银子,这令南唐君臣都震骇。
B. 宋太祖认为,自五代以来地方藩镇割据,残暴不仁,在治理藩镇方面,文臣不及武臣,故对赵普举荐的“儒臣有武干者”辛仲甫很是赏识。
C. 赵普性格刚毅果断。有一位立功的官员应当升迁,但太祖不喜欢此人而不允准,赵普据理力争,并劝谏太祖不应以个人喜怒在赏罚上独断专行。
D. 赵普善于临机应变,能使皇帝回心转意。有一次太祖因突然下雨不止影响大宴而发怒,赵普告知百姓得到雨水都欢喜快乐,使皇帝转怒为喜。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
(2)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
【答案】
10. C
11. C
12. B
13. (1)太祖发怒,撕裂奏章扔到地上,但赵普仍脸色自如,慢慢拾起奏章回家,拼补缀合,再奏请如初。
(2)民间百姓正盼望降雨,这对盛宴有什么损失呢!只不过沾湿了供设的帷帐、乐人的衣服罢了。
参考译文:
开宝四年十一月初一(癸已日),南唐后主李煜派遣他的弟弟郑王李从善前来朝见进贡。在这时才去掉唐的国号,改国君印章文字为“江南国主印”,赐予诏书时(李煜)请求直呼其名,(宋太祖)准从。先前江南国主馈赠宰相赵普五万两银子,赵普向太祖报告,太祖说:“这不能不接受,只是要用书信答谢,稍许贿赂他的使者就可以了。”赵普叩头推辞,太祖说:“大国的体统,不可自己来削弱,应当让别国无法猜测。”等到李从善入朝觐见,(太祖)除通常赏赐之外,秘密赏赐他与南唐馈赠赵普的相同数量的银子。江南国主、臣子听说此事,全都震动惊骇,佩服太祖宏伟的气度。当初,太祖曾问赵普:“儒臣中有军事才干的是哪个人?”赵普推荐了彭州知县、左补阙辛仲甫。(太祖)便召见辛仲甫,当面测试他射箭,皇帝说:“你见过王明吗?我已经让他担任刺史。你很是忠厚淳朴,如果你勤奋不懈,没多久也可以担任地方长官。”辛仲甫叩头感谢。太祖就对赵普说:“五代十国时候,地方割据残暴不仁,百姓深受他们的祸害,我现今挑选文臣能人一百多人,分别去治理各地藩镇,纵然他们都是贪腐浑浊的,也不及一个武臣(所造成的危害)。”赵普独自担任宰相共十年,刚强坚毅果断,把天下之事视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打算任命某人为某官,太祖不任用;第二天,再奏请,还是不任用;再过一天,再奏请。太祖发怒,撕裂奏章扔到地上,但赵普仍脸色自如,慢慢拾起奏章回家,拼补缀合,再奏请如初。太祖醒悟,最终认可他的奏请,后来(某人)也果真以称职而闻名。又有立了功应当升官的某人,太祖一向讨厌此人,不给予升迁。赵普极力陈请给予(他)升迁(的机会),太祖发怒说:“朕不给他升官,你打算怎么办?”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邪恶,赏赐用来报答功勋。刑罚赏赐是天下社稷的刑罚赏赐,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赏赐,怎么能按个人喜怒好恶而专断?”太祖不听,起身,赵普紧跟其后。太祖进入内宫,赵普就立在宫门前,很久不离去,太祖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有一天,(太祖)举行盛大宴会,突然下起雨来,久久不停,太祖一脸怒色,左右大臣都震惊恐慌。赵普于是进言:“民间百姓正盼望降雨,这对盛宴有什么损失呢!只不过沾湿了供设的帷帐、乐人的衣服罢了。百姓喜得甘霖,各自欢喜不已,现在奏乐正是合适的时候啊,请皇上命令乐官就在雨中奏乐献技。”太祖听了大为高兴,宴会圆满结束。赵普就是这样随机应变,总能使太祖回心转意。赵普出守藩镇后,上书自诉说:“外人认为我轻视、非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双全,(我)怎么能够离间他和圣上的关系呢?况且昭宪皇太后病危之际,我确实预先聆听了临终遗命。了解我的人是君主您啊,希望圣上明鉴!”太祖亲手封存了赵普的信,藏入金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