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
二、古代诗文阅读 (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王羲之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遗尚书仆射谢安书曰: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吾意望朝廷可申下定期,委之所司,勿复催下,但当岁终考其殿最。长吏尤殿,命槛车送诣天台。三县不举,二千石必免,或可左降,令在疆塞极难之地。
自吾到此,从事常有四五,兼以台司及都水御史行台文符如雨,倒错违背,不复可知。主者莅事,未尝得十日,吏民趋走,功费万计。卿方任其重,可徐寻所言。江左平日,扬州一良刺史便足统之,况以群才而更不理,正由为法不一,牵制者众。思简而易从,便足以保守成业。
仓督监耗盗官米,动以万计,吾谓诛翦一人,其后便断,而时意不同。近检校诸县,无不皆尔。余姚近十万斛重敛以资奸吏令国用空乏良可叹也。
自军兴以来,征役及充运死亡叛散不反者众。上命所差,上道多叛,则吏及叛者席卷同去。又有常制,辄令其家及同伍课捕。课捕不擒,家及同伍寻复亡叛。百姓流亡,户口日减,其源在此。又有百工医寺,死亡绝没,家户空尽,差代无所,上命不绝,事起成十年、十五年,弹举获罪无懈息而无益实事,何以堪之!谓自今诸死罪原轻者及五岁刑,可以充此;其减死者,可长充兵役;五岁者,可充杂工医寺,皆令移其家以实都邑。都邑既实,是政之本,又可绝其亡叛。不移其家,逃亡之患复如初耳。今除罪而充杂役,尽移其家,或以为重于杀戮,可以绝奸。刑名虽轻,惩肃实重,岂非适时之宜邪!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材料二: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余姚近十A万斛B重敛C以资D奸吏E令国用空F乏G良H可叹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遗,指送交,交付。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中的“遗”词义不同。
B. 从事,官名,泛指一般属官。与“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从事”意义相同。
C. 寻,指不久。与《归去来兮辞》中“既窈窕以寻壑”中的“寻”词义不同。
D. 实,指充实,动词。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早实以蕃”的“实”词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认为主管官吏责任重大,如果考核为最低等,则须用囚车送至台省接受惩罚,并发配至边疆。
B. 王羲之任会稽内史后发现官府中文书繁多,吏民奔忙,耗费精力,希望身为尚书仆射的谢安能重视。
C. 自军队出征以来,经常发生役夫官吏逃亡事件,人口流失严重,为此王羲之提出了较为中肯的意见。
D. 王羲之认为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空谈会荒废政务、妨害国事,而谢安则以秦任商鞅而亡的史实反驳他。
1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刑名虽轻,惩肃实重,岂非适时之宜邪!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
14. 材料二中王羲之认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意即反对清谈,主张实干。材料一哪些做法可以体现他的实干精神?请简要概括。
【答案】
10. BEG
11. D
12. A
13. (1)刑罚的名称虽然轻,惩戒实际上很重,难道这不是适合当下的恰当方法吗?
(2)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他脸色憔悴,外貌模样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
14. ①希望把开通漕运的事交付官吏,并对其考核。②倡导精简人事,执法统一。③主张惩治贪官,杀一儆百。④建议以役抵罪,阻民逃亡。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余姚一带奸官猾吏贪污将近十万斛米,他们加重敛取来供给贪赃枉法的官吏,使国家用度空乏,实在令人感叹啊!
“余姚近十万斛”是主谓短语,意思独立完整,所以从B处断开;
“重敛”是做法,“以”是目的连词,“资奸吏”是“重敛”的目的,语意完整,所以从E处断开;
“良”是确实,实在的意思,“良……也”独立成句,所以从G处断开。
故选BE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遗,指送交,交付;/遗留。句意:王羲之写信给尚书仆射谢安说。/继承原来的基业,遵循遗留下的策略。
B.正确。句意:属官常常有四五人。/就派遣随从官员用猪、羊二牲祭告祖庙。
C.正确。寻,指不久;/探寻。句意:他的家人和同伍不久又接着叛逃。/既要探寻那幽深的沟壑。
D.错误。两个“实”词义不同,实,指充实,动词;/结果实,动词。句意:全都让他们携带家眷来充实城市。/早结果而且(果实)多。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并发配至边疆”错误,根据原文材料一第一段“长吏尤殿,命槛车送诣天台。三县不举,二千石必免,或可左降,令在疆塞极难之地”可知,发配至边疆的是二千石官吏。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刑名”,刑罚的名称;“惩肃”,惩戒;“宜”,恰当方法。
(2)“江滨”,江边;“被”,同“披”;“行吟泽畔”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正常应“(于)泽畔行吟”;“颜色”,脸色;“形容”,外貌模样。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1)根据第一段“今事之大者未布,漕运是也。吾意望朝廷可申下定期,委之所司,勿复催下,但当岁终考其殿最”可知,王羲之希望朝廷把开通漕运的事交付官吏,并对其考核,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
(2)根据第二段“江左平日,扬州一良刺史便足统之,况以群才而更不理,正由为法不一,牵制者众。思简而易从,便足以保守成业”可知,王羲之认为执法不统一,牵制手脚的人太多,倡导精简人事,执法统一。
(3)根据第三段“仓督监耗盗官米,动以万计,吾谓诛翦一人,其后便断”可知,王羲之主张惩治贪官,杀一儆百,断绝这种不正之风。
(4)根据第四段“谓自今诸死罪原轻者及五岁刑,可以充此;其减死者,可长充兵役;五岁者,可充杂工医寺,皆令移其家以实都邑。都邑既实,是政之本,又可绝其亡叛”可知,根据当时的叛逃情况,王羲之建议以役抵罪,阻民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