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9-11题。(10分)
壬戌秋,八月既望①,予至杭,闻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故人周学谕与予自山之阴②而登,酌元学士黄晋卿③读书之轩④,俯瞰金湖,一碧万顷,而吴山前据,类屏障然。其余若凤凰、南屏之山,万松、慈云之岭,又皆蜿蜒回拱,欲趋而先。其东则钱塘之江,弥漫浩渺,极目无际。而西陵诸山,出没烟霏翠霭间,诚天下之绝境也。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予情愈著,飞觞痛饮,巡阑⑤忘寐,盖不知夜之几何,恍然若置身广寒清虚之府,乐可言耶!
(节选自都穆《月夜游宝石山记》)
[注]①既望:农历十六日。②山之阴:山的北面。③黄晋卿:黄溍,元代人,官至侍讲学士。④轩:小屋。⑤巡阑:飞觞痛饮将要结束。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
(1)类( )(2)诚( )(3)愈( )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闻西湖之上有宝石山甚胜,将以斯夕玩月其上。
(2)夕阳既没,明月在轩。山姿水色,倏焉而变。
11、文章直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案:
9、(1)像(2)确实(3)更加(3分,每小题1分)
10、(1)听说西湖之上有座宝石山(风景)非常优美,(我)准备今天晚上在宝石山上赏月。
(2)夕阳已经下山了,明月照进了小屋。山的(优美)姿态、水的(动人)色彩,极快地变化着。
11、文章直接抒发了作者月夜游宝石山、饱览湖光山色后的快乐之情。这体现了他是一个热爱自然、志趣高雅之人。
参考译文
壬戌年(公元1502年)秋天,农历八月十六日,我到达杭州,听说西湖之上有座宝石山(风景)非常优美,(我)准备今天晚上在宝石山上赏月。老朋友周学谕和我从山的北面登上宝石山,在元代学士黄溍曾经读书的小屋里喝酒,俯瞰夕阳下的西湖,万顷碧绿之中,闪烁着璀璨的金波,而吴山挡在(宝石山)前面,就像护卫的屏障。其他像凤凰山、南屏山、万松岭、慈云岭,都蜿蜒高下,环绕于左右,好似争先恐后(朝宝石山)趋奔而来。宝石山的东边是钱塘江,晚雾弥漫其中显得浩渺,放眼望去,无边无际。而西部的群山,笼罩在暮烟翠霭之间,若沉若浮,若隐若现,确实是天下绝妙的境地呀。夕阳已经下山了,明月照进了小屋。山的(优美)姿态、水的(动人)色彩,极快地变化着。我的情怀更加豁达,举杯痛饮,将要结束时,忘记了睡觉,不知道黑夜已经到了什么时候了,恍然间好像置身在广寒清虚之府,这种快乐又岂是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