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园道古小序
明·张岱
①张子僦居快园,暑月日晡,乘凉石桥,与儿辈放言,多及先世旧事,命儿辈退即书之,岁久成帙。因为分门,凡二十类,总名之曰《快园道古》。□老人喃喃喜谈往事,如陶石粱先生所记《喃喃录》者,无非盛德之事与盛德之言,绝不及嘻笑怒骂,殊觉厌人。后生小子见者如_______,则惟恐卧去。若予所道者,非坚人之志节则不道,非长人之学问则不道,非发人之聪明则不道,非益人之神智则不道,非动人之鉴戒则不道,非广人之识见则不道。入理既精,仍通嘻笑;谈言微中,不禁诙谐。余与石粱先生出口虽异,其存心则未始不同也。
②世间极正经极庄严之事无过忠孝二者,而东方曼倩偏以滑稽进谏,老莱子偏以戏彩承欢。在君亲之侧尚不虚谐谑,而况不在君亲之侧乎?则是世之听庄严法语而过耳即厌者,孰若其听诙谐谑笑而刺心不忘?
③余盖欲于诙谐谑笑之中窃取其庄言法语之意,而使后生小子听之者之忘倦也。故饴一也,伯夷见之谓可以养老,盗跖见之谓可以沃户枢。二三子听余言而能善用之,则黄叶止啼,未必非小儿之良药矣。
④岁乙未九月哉生明日,陶庵老人书于龙出之渴旦庐。
11.最适合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一项是( )
A.盖 B.以 C.而 D.然
12.填入第①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晨起诵读 B.秉烛夜读 C.倦极而闻丝竹 D.端冕而听古乐
13.第①段“余与石粱先生出口虽异”中“出口虽异”是指 ________________。
14.请从语言形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的划线句。
15.从本序文可以推知《快园道古》一书的内容、体例、写作意图和风格,请分条阐述。
答案:
11.A
12.D
13.两人写作的方式不同。
14.两句的形式相似,形成了对称结构。让句式整齐,具有形式美。
15.内容:关于过去旧事。
体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二十类。
写作意图:坚定人的意志;增长人的学问;有益人的精神智力;让人有借鉴的意义;增长人的见识。
写作风格:诙谐幽默。
参考译文:
我租住在快园,夏天午饭后,在石桥上乘凉,与晚辈说闲话,常常涉及原来的旧事,让晚辈们回去后就记下来,时间长了,就积攒下厚厚的一叠。于是将这些故事分门别类,共分为二十类,将它们总体命名为《快园道古》。大概老人们都喜欢唠唠叨叨的谈论往事,就像陶石粱先生所写的《喃喃录》那样,无非就是些盛赞道德的话和盛赞道德的事,根本不涉及嬉笑怒骂,让人觉得很讨厌。晚辈的青年人见到这种书就像看到一个穿着华贵的礼服而端坐听古乐的人,生怕他随时会倒下去。像我所讲的,不是使人坚强保持气节的内容就不说,不是让人增长学问的内容就不说,不是让人耳目聪明的内容就不说,不是有益人精神智力的就不说,不是让人有借鉴意义的就不说,不是让人增长见识的就不说。虽然在道理方面非常精深,但也夹杂着搞笑的内容;谈话中蕴含着哲理,但也并诙谐幽默。我与石粱先生讲述的方式虽然不同,但其中的用心却是一样的。
人世间最正经最庄严的事无过于忠孝这两种事了,但是东方朔以滑稽的方式来进谏,老莱子偏偏用穿戴彩色的衣服来让父母高兴以尽孝道。在国君和父母身边尚且不回避诙谐,何况我这种不在国君和父母身边的人呢?如果当世之人听到端庄严肃的道德说教就感到讨厌,哪如听我这些诙谐搞笑却深入内心不能忘记的故事呢?
我就是想要在诙谐搞笑之中蕴含严肃而富有哲理的内容,让晚辈青年们听了之后就忘记疲倦。所以同样是一块儿糖,伯夷见到后认为这可以充饥,而盗跖见到后认为这可以润滑门轴。如果有几个人听到我的话后能够好好地运用,就像用枯黄的叶子来让孩子停止哭泣,未必不是小孩子止哭的良药。
岁乙未九月哉生明日,陶庵老人写于龙出之渴旦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