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之军相当,两军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行陈不固,后陈欲走,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太公曰:“如
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军必败。”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我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遇,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无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必走。”武王曰:“善哉!”
(节选自《六韬》)
材料二:
凡兴兵伐敌,所战之地,必预知之。师至之日,能使敌人如期而来,与战则胜。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所备者专,所守者固。法曰:“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战国,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用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孙膑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曰,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田忌纳之。涓追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精锐亲兵倍道兼行逐之。孙膑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木,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举火即万弩俱发。”涓果夜至,立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刎。
(节选自《百战奇略》)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齐用田忌A将B而往C直走D大梁E魏将F庞涓闻之G去H韩而归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贵贱,古代常指身份地位的高低,也可指物品价格的高低,文中指军队官、兵。
B.微,文中指微妙、精妙,与《伶官传序》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的“微”意思不同。
C.三晋,古代一般用于指瓜分了晋国的韩、赵、魏三个国家,在本文中专指魏国。
D.期,文中指约定,与《陈涉世家》中“公等遇雨,皆已失期”的“期”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公认为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多备旌旗、金鼓,设埋伏擂鼓呐喊攻击敌人,使敌人恐惧而自乱,进而打败敌人。
B.在设伏条件不具备,且敌人已发觉我方行动企图,预先有准备的情况下,太公认为可提前探明敌情,示弱诱敌来打败敌人。
C.孙膑认为魏国军队强悍善战,素来轻视齐军,有求胜心切的弱点,于是因势利导,提出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策略。
D.孙膑预知了交战的时间、地点,提前让齐军射箭能手埋伏于狭窄的马陵道两旁,见敌军举火,万箭齐发,射死树下的庞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吾欲令敌行陈不固,后陈欲走,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2)涓果夜至,立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14.参考材料一中太公的战术策略,分析孙膑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10.(3分) C E G (原句标点应为:齐用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以上不给分)
11.(3分) D (《陈涉世家》中“公等遇雨,皆已失期”的“期”指期限。B项《伶官传序》中的“微”意为“微小的事物”)
12.(3分) D (“万箭齐发,射死树下的庞涓”错,庞涓是自杀身亡)
13.(8分)
(1)我要使敌军队列不能稳固,后队士兵想逃跑,我军擂鼓呐喊,乘势进攻敌人,迫使敌人溃败逃走,应该怎么办?
(4分。大意2分,“走”“鼓噪”各1分)
(2)庞涓果然在天黑时追到(马陵),站在那棵树下,发现树干露白之处写有字迹,便让人点燃火把照亮写字处。(4分。大意2分,“白”“烛”各1分)
14.(3分)
①战前了解敌军情况,判断双方力量,制定有效作战策略。
②战时示敌以弱,引诱庞涓进入伏击圈,合围灭敌。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他国境内,敌我势均力敌,双方相对观望,众寡强弱相等,谁也不敢率先发起进攻。我要使敌军队列不能稳固,后队士兵想逃跑,我军擂鼓呐喊,乘势进攻敌人,迫使敌人溃败逃走,应该怎么办?”太公答道:“要做到这样,就须派遣部队到距离敌军十里的地方,在敌军两侧埋伏起来,另派遣车骑在敌军百里处前后奔驰,多树旌旗,增设金鼓。两军交战后,我军擂鼓呐喊,各路部队同时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样,敌军将帅必然恐惧,士兵必然惊骇,以致大小部队互相不能救援,官兵不能照应。如此,敌军就必然失败。”武王问道:“假如敌方所处地势不便我军在其两旁设伏,我军车骑又无法在敌阵前后奔驰,同时敌人又发觉了我军行动企图,预先有了充分的准备。我军士气沮丧,将帅心怀恐惧,与敌交战也无法取胜,这该怎么办?”太公答道:“君王所问的问题真是精妙深奥啊!像这种情况,应当在交战前五天,就先向远方派出斥候侦察,窥探敌人动静,审察弄明白敌人前来进攻的情况,预先设下埋伏等待敌军。一定在险要的地方同敌军相遇,疏散开我军旌旗,拉开我行列的距离,奔驰到敌军前方与敌人相对抗。刚一交战立即撤退,不停地击锣发出退兵的命令,(诱敌深入),超过我军设伏处三里的地方再回头反击,这时伏兵乘机而起,或抄袭敌军两翼,或攻击敌军前后。只要全军迅猛出击,敌人必败而逃。”武王说:“说得好啊!”
材料二:
但凡要出兵讨伐敌人,对于交战的地点,必须预先了解清楚。部队到达战区之日,还能调动敌人如期到来,这样对敌交战就能获胜。料到交战地点和交战时间,那么备战待敌就能够有针对性,防守也能牢固。兵法说:“能够预知交战的地点和时间,那么,即使行军千里也可以同敌人会战_”战国时期,魏国联合赵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紧急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率军前往救韩,齐军直趋魏都大梁城,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撤离韩国而回救魏国。齐国军师孙膑对田忌说:“他们魏国的军队,向来自恃强悍勇猛而轻视齐军,宣称齐军胆怯懦弱。善于用兵的人要根据情势,把战争朝着有利的方向加以引导。兵法上说,行军奔赶一百里去同敌人争利,其军主将就有遭到损折的危险;行军奔驰五十里去同敌人争利,部队只有半数兵力能赶到。让齐军进入魏境后,首先垒筑十万个锅灶,第二天减成五万个锅灶,第三天减成三万个锅灶。”田忌采纳了孙膑这个建议。庞涓率军追赶齐军走了三天,非常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境才三天,齐兵就已逃亡过半了。”于是,他就丢下步兵,率领精锐亲兵昼夜兼程地追赶齐军。孙膑计算庞涓的行程情况,料定他天黑时候应当进到马陵。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多为险崖峭壁,可以埋伏部队。孙膑就让齐军刮去一棵大树的表皮,在其露白之处写道:“庞涓死此树下。”于是,田忌命令齐军万名射箭能手埋伏于道路两旁。和他们约定说:“晚上见到燃起火把就万箭齐射。”庞涓果然在天黑时追到(马陵),站在那棵树下,发现树干露白之处写有字迹,便让人点燃火把照亮写字处(来看)。在他还没有读完这些字的时候,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顿时大乱。此时的庞涓知道自己已经智力穷尽,失败已成定局,就自杀身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