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倦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C.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①以乱易整,不武 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 ①是寡人之过也 ②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C. ①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 ①吾其还也 ②则或咎其欲出者
4.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夫晋,何厌之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B. 为击破沛公军
C. 而今安在哉
D.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共其乏困
B. 张良出,要项伯
C.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答案:
2.A(厌:满足)
3.B(B.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A.“以”字,前者是介词,用,后者是连词,表目的;C. “乃”,前者译为于是,就,后者译为“才”;D.“其”,前者是代词,那,后者是语气副词,还是)
4.C(C和例句是宾语前置句,A是状语后置句,B是省略句,D是被动句)
5.D(A.共—供,B.要—邀,C. 冯—凭)
6.B(是郑伯去劝说烛之武)
7.(1)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也曾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4分。许,济,版各1分,大意1分)
(2)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它,这是不仁道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4分。夫人,因,所与各1分,大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