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滕文公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①,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教以人伦。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乏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从许子乏遣,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注】①许行:先秦农家代表人物。
10.(3分)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B.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C.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D.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耒耜而自宋之滕”与“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负”字含义不同。
B.“固不可耕且为也”与“固前圣之所厚”(《离骚》)两句中的“固”字含义相同。
C.“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与“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氓》)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D.“故曰;或劳心,或劳力”与“所守或匪亲”(《蜀道难》)两句中的“或”字含义相同。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滕文公接纳了许行、陈相等人,但他没有真正推行许行、陈相主张的儒家“仁政”,不能与人民一起耕作来养活自己。
B.孟子认为,既然农夫拿粮食交换器具,不是侵害陶工冶匠;那么陶工冶匠拿他们的器具交换粮食,也不是侵害农夫利益。
C.孟子反对农家的主张,但并没有先提出自己的主张,而是从日常生活问起,摆事实,讲道理,阐明了社会分工的必然性。
D.孟子最后痛斥陈相兄弟,认为他们背叛了老师陈良,若按照许行的主张行事,会使大家都走向虚伪,不能治理好国家。
13.(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答案】
10.C 11.D 12.A
13.(1)现在滕国有粮仓和收藏财物兵器的仓库,这是侵害百姓来供养自己,哪里算得上贤明呢?
(2)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的一切来改变边远落后地区的;没有听说过用边远落后地区的一切来改变中原的。陈良本来是楚国的人,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来到中愿学习。北方的学者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可以称得上是豪杰之士了。
“陈良/楚产也”是判断句,可在主语“陈良”后断开,其余不断开,排除AD;
“未能或之先”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未能或先之”,其中“未能或”都是“先”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负”字含义不同。背;辜负。句意:背了农具耒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天发誓不会辜负你。
B.正确,“固”字含义相同,都是“本来”。句意: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是一方面种地一方面同时干得了的。/这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看重的。
C.正确,“与”字含义不同。通“欤”,语气词;介词,同。句意:这样说来,那么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和种地一起兼着干吗?/哎呀姑娘们呀,不同男子沉溺在爱情中。
D.错误,“或”字含义不同。有的人;如果、倘若。句意: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许行、陈相主张的儒家‘仁政’”错,“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可见许行是农家学说的代表,陈相后来向许行学习,他们并非主张施行“仁政”。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厉民”,侵害百姓;“自养”,宾语前置句,“养自”,供养自己;“恶”,哪里。
(2)“劳心”,使用脑力;“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被动句,“于”表被动;“食人”,供养别人。
参考译文:
有个奉行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我这个由远方来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希望得到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辛,背了农具耒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滕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您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
陈相见到孟子,转述许行的话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但他还是没真正认识圣人之道啊。圣贤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现在滕国有粮仓和收藏财物兵器的仓库,这是侵害百姓来供养自己,哪里算得上贤明呢?”
孟子问道:“许先生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是的。”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孟子说:“许子用炊具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孟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用粮食换农具炊具不算损害了陶匠铁匠;陶匠铁匠用他们的农具炊具换粮食,难道算是损害了农夫吗?况且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
陈相说:“各种工匠的活儿本来就不是一方面种地一方面同时干得了的。”
孟子说:“这样说来,那么治理天下难道就可以和种地一起兼着干吗?有做官的人干的事,有当百姓的人干的事。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后稷教导百姓耕种收割,种植庄稼,庄稼成熟了,可以养育百姓。关于做人的道理,单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化,便和禽兽近似了。圣人为此担忧,把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关系的道理教给百姓。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的一切来改变边远落后地区的;没有听说过用边远落后地区的一切来改变中原的。陈良本来是楚国的人,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来到中愿学习。北方的学者还没有人能够超过他。他可以称得上是豪杰之士了。你们兄弟跟随他学习几十年,他一死,你们就背叛了他!按照许子的办法去做,是带领着去干弄虚作假的事,哪里能治好国家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