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吕氏春秋·异宝》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石,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
[注]①禨(jī):事神求福的习俗。②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兄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③抟黍(tuán shǔ):捏成的饭团。④儿子:指小孩。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B.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C.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D.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名甚恶,意思是地名很不好,“恶”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恶”字含义相同。
B.去郑,意思是离开郑国,“去”,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去”含义不同。
C.再拜,意思是再拜一次,“再”与《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再”字含义相同。
D.每食,意思是每次进食,“食”与《马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的“食”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叔敖临终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意,请求君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员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曾到过许国,许公不用语言而用唾的方向为伍员指路,伍员心领神会。
C.江上打渔老人不肯接受伍子胥酬赠的千金之剑,司城子罕不肯接受宋国野人献上的出土宝玉,都是因为他们“所宝者异也”。
D.除了历史事实,本文还以生活实例等为论据,用小孩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4分)
 
 
(2)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4分)
 
 
14.文章中伍员要在吃饭前祭祀江上老人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C(句意:宋国的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得到了一块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这个乡下人的宝贝,希望相国赏我个脸,收下它吧。”“耕而得玉”是指“耕田时得到了一块玉”,“耕”和“得”衔接紧密,不可断开,排除AD;“野人”是“请曰”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
11.C

(A.恶,不好。句意:地名很不好听;/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正确。B.去,离开。句意:离开郑国。去,表趋向的语助词。句意: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正确。C.“再”意思是两次。句意:再拜一次。“再”,第二次。句意: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二者含义不同。D.食,进食。句意:每次进食。食,喂养。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正确。)
12.D(D.“用小孩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错误,文中“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是用来证明“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的。)
13.(1)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和世俗之人不同的原因。(4分);(2)他们的智慧越精深,追求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追求的东西就越粗陋。(4分)
14.①对江上老人帮助自己行为的感激,②对老人拒绝高官厚禄诱惑精神的赞美,③再寻老人不得的思念之情。(3分,一点1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吕氏春秋·审应览》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先识览》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察传》《说文解字》注解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知接》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贵直论·直谏》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览·慎大》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贵直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阳应造屋》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贵公》阅读练习及答案
《次非杀蛟》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之《义赏》《用民》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宣王好射》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之君民者》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贵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博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仲冬纪·至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顺民》阅读练习及答案
《鲁国之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列精子高窥井》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阅读练习及答案
《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骄恣》阅读练习及答案
《智者之举事必因时》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赞能》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知分》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骄恣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之晋》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主夫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田婴善剂》阅读练习及答案
《去宥》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真行论·疑似》阅读练习及答案
《祁黄羊去私》阅读练习及答案
《正名》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寇将至》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务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尊师》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仲秋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郈成子返璧》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务大》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去私》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权勋》阅读练习及答案
《戎夷解衣》阅读练习及答案
《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君子之自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