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②,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及诸将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③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节选自全相望《梅花岭记》)
【注释】①史忠烈公:明末抗清明将史可法。②德威:史可法义子。③和硕豫亲王:多铎,清宗室,清军将领。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集诸将而语之曰( )
(2)不能执刃( )
(3)马副使鸣騄及诸将皆死( )
(4)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能以径寸之木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诸将果争前抱持之。(2分)
(2)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2分)
18、“忠烈”是南明王朝在史可法死后赐予他的谥号。请结合选文,概括史可法“忠烈”的具体表现。(2分)
答案:
15、(1)告诉(2)持,握(3)全,都(4)应该,应当
16B(例句中“以”是介词,可译为“用”;A.介词,可译为“因为”;B.介词,可译为“用”;C.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D.介词,可译为“凭借”)
17、(1)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
(2)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却不能找到。
18、①局势危机时,史可法许下誓言与城池一同殉国。②城破被俘后,史可法誓死不屈,最终被杀。
参考译文:
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形势)很危急。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我发誓与江都城同作殉国(之物)。”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流泪,不能持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騄和其他将领都战死了,忠烈于是瞪着眼(看着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忠烈)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忠烈大骂(被杀)而死。当初,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当葬在梅花岭上。”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却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