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耒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语文试题第 7页共 14页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甲
游罗浮记
[清]潘耒
①遂自寺右循西溪上竹篙岭,甚巉削。五里至岭头,稍平坦,可乘兜舆。又二里,至罗汉峰,又二里至文殊峰,并斩崖为径,下临绝壑,云蓬蓬然起于足下。俄而岚雾四合,上下混茫无所见。或虑雨且作。余言冒雨游,亦复佳。又前五里许,至宝塔峰。峰多杜鹃树,有长丈余、大合抱者。老人言:“春月花开,满山如云锦”,婆娑峰下。从者进所携酒,满引数卮而行。
②又二里许,至飞云顶,顶正尖圆,四望洞达。于是天无纤云,万象呈露。振衣峰巅,游目万里。飞云顶在罗浮上,又若九层浮图之尖,所谓高三千六百丈者,殆非虚语。至称夜半见日,则理之所无。以历术推之,日出地平百里,止差分秒。高山与平地,相去几何? 大约如日落时,下方昏黑,山尖犹存返影耳。而谈者遂云夜半披衣,见火轮射飞涛以出,则夸而近于诞矣。
③下山宜易于登山,而峻处每不留足,舆人犹凛凛。还至华首而日落矣。人争以无风雨得登飞云为贺。黎老人[1]亦言生长兹山,见游山而登飞云者,不过十数人;登飞云而晴明极望者,尤绝少也。天下事败于犹豫,而成于勇决。余志一定,雨师云将,朱真葛仙, 群来相余。人定胜天,信而有征。尘公谓余,何不以此勇决者学道,圣域可立跻也。余深 愧其言。
(节选自《古代游记选注》,有删改)
【注】[1]黎老人,即前文的“老人”,当时的导游。
乙
游大观亭故址记
[清] 吴汝纶
①余幼即知大观亭为皖城名胜之区,长而闻名贤登是亭者多吊余忠宣之墓,又意亭之所以名附余公而名也,独恨未得一睹其胜。今年应试皖城,始从方先生存之游。其地四山回旋,长江接天,览其风景,慨然想见当时之盛。而亭址废为军垒,思求胜迹,荡然尽矣。
惟余公之墓为前中丞彭公重修丰碑高冢一如囊昔相与低徊凭吊久之乃归。
②夫亭之废久矣,今日之游,非震于其昔日之名耶? 然求其胜迹,已无一存,更阅异时,谁复知有是亭者?若余公之墓,则虽无彭公之修.治.,吾知千百年后,必有凭其墟而吊者矣。而中丞理墓时,曾不及是亭。意者园林台榭之盛,固不如忠义之气之感人深欤?抑有所附而名者无不亡,惟其所以名者为可久耶? 非有不朽之实,虽盛名震耀,未有不终归混灭者也,独是亭也欤?
(节选自《中国游记散文大系》,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惟余公之墓为前/中丞彭公重修/丰碑高冢/一如囊昔/相与低徊/凭吊久之/乃归
B.惟余公之墓/为前中丞彭公重修/丰碑高冢一如囊昔/相与低徊/凭吊久之/乃归
C.惟余公之墓/为前中丞彭公重修/丰碑高冢/一如囊昔/相与低徊凭吊/久之乃归
D.惟余公之墓为前/中丞彭公重修/丰碑高冢一如囊昔/相与低徊凭吊/久之乃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满引”在文中指斟满饮尽,“引”与《出师表》“引喻失义”的“引”含义不同。
B.“信而有征”与“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逍遥游》)两句中的“征”含义相同。
C.“独恨未得一睹其胜”与“怅恨久之”(《陈涉世家》)两句中的“恨”含义相同。
D.“修治”文中指重修整治,“修”与《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的“修”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甲文第①段对攀登途中所见之景描绘得有情有致,如山中云雾蓬蓬然升起,还有杜
鹃盛开,林树茂密,人间罕见,给人飘飘欲仙之感。
B.乙文第①段抓住“山”“江”两个意象描写,茫茫一片,空阔寂寥,引发了作者对
当年大观亭盛况的想象,并为下文抒情描写做准备。
C.甲文描叙攀登飞云顶的过程,其中作者对于飞云峰上“夜半见日”的传闻,用观察
和推理予以纠谬,可以看出作者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D.乙文由一亭一墓的对比议论,扩展到一般事物“有名”终将湮没无闻,“有实”方
能不朽长存,体现了作者对名和实问题的理性认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尘公谓余,何不以此勇决者学道,圣域可立跻也。
(2)抑有所附而名者无不亡,惟其所以名者为可久耶?
答案:
10. C
11. B(B 选项文中的“信而有征”的“征”指证明,“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的“征”指
取信。)
12. B(乙文第①段抓住“山”“江”两个意象描写,自然景象的特点是境界阔达,气势恢
弘。这种自然景象是为下文的议论说理做准备。)
13.(1)尘公对我说,您为什么不凭借这种勇敢果断的精神去学道呢,(如果你这样做了,)
那么理想的境界就可以立即达到了。(“何不”“圣域”“跻”翻译正确各 1 分,句子大意正
确 2 分)
(2)还是认为有所依附而闻名的事物没有不消亡的,只有靠它本身出名的事物才可以长
久呢?(“抑”“名”“亡”翻译正确各 1 分,大意正确 2 分)
参考译文:
甲
游罗浮记
(清)潘耒
①于是,我们从寺院的右边沿着西溪登上竹篙岭,山势高峻而陡峭。走了五里路到了竹篙
岭的顶上,地势稍微平坦,可以坐上便轿继续走。又行两里来到罗汉峰,再走两里到了文
殊峰,都是行走在陡峭的山崖上,下面就是幽深的溪谷,浓密的云雾就在我们脚下滚动翻
腾。不一会儿,山间的雾气从四面聚合弥漫,上上下下一片迷濛,什么也看不见。有人担
心马上就要下雨,我说冒雨游山,也是一种乐趣。又往前走了五里路样子,到了宝塔峰。
山上有很多杜鹃树,有的有一丈多高、一人双手合抱那么粗。黎老人说:“春季时杜鹃花
盛开,满山就像美丽的锦绣。”我们在宝塔峰下徘徊盘桓。随从的人送上带来的酒菜,我
喝了满满的几杯,又继续前行。
②又往上走了两里多路,终于到达飞云峰的峰顶。山顶的正中呈尖尖的圆形,在这里向四
面眺望,无边无际。这个时候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万种景象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站在
峰顶整理好衣服,抖擞精神,纵目观览万里之境。飞云峰顶在罗浮山的上头,又像是九层
佛塔的尖顶,人们所说的飞云峰有三千六百丈高,大概不是虚妄之说。至于有人说在这里
半夜能见到日出,照道理说这是不可能的。用历法来推算,在平地上看日出,百里之内时
间的先后只相差分秒,高山与平地相比,相差又有多大呢?大概是由于太阳下山以后,山
下一片昏黑,山顶尖端还存留着太阳的回光返照吧。然而那些说半夜披衣起来,能看见太
阳喷薄而出的,则夸大言辞不免流于荒诞了。
③下山照说是比登山容易,但险峻的地方往往站不住脚,连轿夫都非常戒惧。回到华首佛
寺时,太阳已经落山了。大家都因为能够在没有风雨的日子,登上飞云峰而争相庆贺。黎
老人也说道,我在罗浮山上土生土长,看到前来游览而登上飞云峰顶的,只不过十多个人;
能在晴好明朗的日子登上飞云峰极目远望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啊。天下的事情,失败在于
犹豫不决,而成功在于勇敢果断。我登山的决心一定,雨神、云神、朱真人、葛仙翁,众
位神仙一齐来帮助我。人定胜天,这道理非常正确而且可以用事实证明。尘异和尚对我说:
“您如果用这种勇敢果断的精神去学道,那么理想的境界就可以立即达到了。”我听了他
这番话深感惭愧。
乙
游大观亭故址记
(清)吴汝纶
①我小的时候就知道大观亭是皖城的名胜,长大了听说有名的人登上这座亭子大多是来凭
吊余忠宣的坟墓,又想到大观亭的名气是依附于余忠宣的名气而闻名的,只是遗憾不能一
睹其优美的盛况。今年我到皖城参加考试,才跟随方存之先生游览这个地方。大观亭四面
环山,长江一直延伸了天边,游览这样的风景名胜,我慷慨的可以想象当时的盛况。但是
大观亭的地址废弃变成了军营,想寻求以前的盛况荡然无存。只有余忠宣的坟墓,被前中
丞彭公重新修建,高大的墓碑,凸起的坟墓,完全像以前一样,我与方先生一起徘徊凭吊,
很长时间才回家。
②大观亭废弃已经很久了!今天的游玩,难道不是因他往日的名气所动吗?然而,想要探
寻它的盛况,已经没有一处存在,再过一段时间,谁还会知道有这座亭子?像余公的坟墓,
即使没有彭公的重修整治,我知道千百年之后必定会有凭借他的坟墓而凭吊的人。中丞在
修理坟墓的时候,却没有修理这座亭,难道是想到园林台榭的盛况,本来就不如忠义之气
感人至深?还是认为有所依附而闻名的事物最终没有不消亡的,只有靠它本身出名的事物
才可以长久呢?然而没有不朽的实事,即使负盛名于一时,没有不终归泯灭的,难道只有
这一座亭子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