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新唐书·郭子仪传》《旧唐书·郭子仪传》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一)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诏子仪为卫射卿、实武郡太字,充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子仪收云中、马邑,开东陉。时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子仪引军下井陉,与光粥合,破贼史思明众数万。还趋常阳以守。安禄山益出精兵佐思明。子仪曰:“彼恃加兵,必易我:易我,心不固,速战则克矣。”士殊死斗,遂破之。于是昼扬兵,夜捣垒,贼不得息,气益老。思明跳奔博陵。方北图范阳,会哥舒翰败,天子(即唐玄宗)入蜀,太子(李亨)即位灵武,诏班师。子仪与光粥率步骑五万赴行在。时朝廷新立,势单力寡,军容缺然,及是国威大振。拜子仪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总节度。肃宗(李亨)大阅六军,鼓而南。代宗立,程元振自谓于帝有功,忌宿将难制,离构百计。因罢子仪副元帅,为肃宗山陵使。子仪惧谗且成,尽裒代宗所赐诏敕千余篇上之,因自明。诏曰:“朕不德,诒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有疑。”仆固怀恩挟兵反,且请吐暮、回纥、党项数十万入寇,朝廷大恐,诏子仪屯奉天。帝问计所出,对曰:“无能为也。怀恩本臣偏将,然素失士心。今能为乱者,思归之人,劫与俱来,且皆臣故部曲,素以恩信结之,彼忍以刃相向乎?”帝曰“善!”掳寇邠州;先驱至奉天,诸将请击之。子仪日:“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贰。”因下令:“敢言战者斩!”贼果遁。德宗嗣位,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薨,年八十五。帝悼痛,废朝五日。及葬,帝御安福门,哭过其丧。赐谥曰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节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有删改)
(二)
史臣裴均曰:汾阳事上诚荩,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书令者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终始,人道之盛,此无缺焉。
(节选自《旧唐书·郭子仪传》,有删改)
[注]①仆固怀恩:本为唐军将领,曾为郭子仪部下,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有大功,后因遭宦官陷害,愤而举兵反叛,为郭子仪所败,后死于鸣沙城。②汾阳: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护卫唐王朝的过程中,军功卓著,被封为汾阳郡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B.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C.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D.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异等,即“异于常等”,指超出一般、特等。文中“武举异等”指参加武举类考试成绩优等。B.于是,古文中有“在此、在这种情况下”等意思,而在本文中与今义大致相同,表顺承。
C.薨,周代诸侯死之称,唐代称二品以上官员之死。郭子仪位至郡王,称其死为薨合适。
D.寿考,在文中指“长寿高寿”,其中“考”为“考证”之义,“寿考”属于偏义复合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郭子仪善于分析敌情,用兵灵活。第二次攻打史思明,他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打败敌人;仆固怀恩叛乱,他却拒绝诸将的请战要求,使敌人自行逃遁。
B.郭子仪多次战胜叛军,忠于朝廷。唐玄宗时,他屡败叛军,攻下云中、马邑、常山等地;唐肃宗继位,诏令班师,他和李光弼率兵赴皇帝驻地,国威大振。
C.郭子仪曾遭小人谗害,被夺军权。唐代案即位以后,程元振担心他难以制服,多次离间诬陷,他被罢免了副元帅之职,担任“肃宗山陵使”这样的非军职,
D.郭子仪死后恩宠备至,超越常规。他死后唐德宗非常哀痛,停朝五日,到出葬时,皇帝驾临安福门哭送丧车,并恩赐供奉到先皇唐代宗庙中接受祭祀。
13.把文申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彼恃加兵,必易我;易我,心不固,速战则克矣。(4分)
(2)汾阳事上诚荩,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4分)
14.选文(一)中,仆固怀恩叛乱时,郭子仪为何坚决不允许诸将迅速主动发起进攻? (3分)

 

 

答案:

10. C[原文标点: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翻译为:唐代宗(从来)不直呼他(郭子仪)的名字,(只)称他为大臣。天下人靠郭子仪支撑维持国家安定(安危:偏指“安”)的时间大概有二十年。他任中书令主持官员考核(总共)二十四次。权倾天下而朝廷却不忌惮他,功劳超过世人而皇帝却不猜疑他,过着极其奢侈的生活而君子们却不指责他.]
11. D(“寿考”中的“考”为“老、长寿”之义,“寿考”属于同义复合词。偏义复合词由意义相近或相反,并且词性相同的两个语素构成,用义偏向或只取用其中一个语素。根据这一特点,选项中对“考”的解释已经暴露了“寿考”并非偏义复合词。
12.B(“他屡败叛军,攻下云中、马邑、常山等地”错误,依据“时李光弼攻贼常山,拔之”可知,攻下常山的是李光弼,不是郭子仪。)
13. (1)敌军倚仗援军,一定轻视我军;轻视我军,军心不稳,快速进攻就能战胜了。(采分点:“恃”,倚仗;“易”,轻视;“克”,取胜。每点1分,句意1分)
(2)汾阳王(郭子仪)对皇帝忠诚,对部下宽厚,屡次(或常常)招降或攻克(敌方)城邑,他所到之处,一定深受土兵们的拥戴。[采分点:“诚荩”,忠诚(根据语境推断);“降城下邑”,招降或攻克(敌方)城邑(此处为互文);“得士心”,受士兵们的拥戴。每点1分,句意1分]
14.因为仆固怀恩叛军组成复杂,一部分是周边外族军队,他们深入唐朝境内,只想速战速决;(1分)另一部分曾是郭子仪的部下,感激郭子仪,并不想叛乱。(1分)推迟对他们发动进攻就会让他们内部发生矛盾。(1分)
[解析]扣住“仆固怀恩挟兵反,且请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入寇”和“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贰”这两个关键处,作答时要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加以概括整合即可得出答案。大致意思对即可,不可过于严苛。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新唐书·张孝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王求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李绅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杜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新唐书·魏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新唐书·孔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李袭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王重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张弘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韩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高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韩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新唐书·张文瓘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卢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宗楚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光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萧颖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萧颖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陆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贺传》《旧唐书·李贺传》《李贺小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裴行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柳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宋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张志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杜甫传》《新唐书·李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路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杜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高元裕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戴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杨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萧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严郢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袁高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裴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魏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张九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卢怀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路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苏瑰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长孙无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徐敬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嗣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石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丘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杜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新唐书·房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李敬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许孟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