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贞观政要·求谏》《田表圣奏议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材料二:
田表圣奏议叙
苏轼
故谏议大大、赠司徒田公表圣奏议十篇。呜呼,田公,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益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吾是以知二宗之圣也。自太平兴国以来,至于咸平,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古之君子,必忧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绝人之资,而治世无可畏之防。夫有绝人之资,必轻其臣;无可畏之防,必易其民。此君子之所甚惧也。方汉文时,刑措不用,兵革不试,而贾谊之言曰:“天下有可长太息者,有可流涕者,有可痛哭者。”后世不以是少汉文,亦不以是甚贾谊。由此观之,君子之遇治世而事明主,法当如是也。
谊虽不遇而其所言略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然谊尝建言,使诸侯王子孙各以次受分地,文帝未及用,历孝景至武帝,而主父偃举行之,汉室以安。今公之言,十未用五六也,安知来世不有若偃者举而行之欤?愿广其书于世,必有与公合者,此亦忠臣孝子之志也。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谊A虽B不C遇D而E其F所G言H略I已J施K行L不M幸N早O世P功Q烈R不S著T于U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照,即照见自己;自贤,即以为自己贤明,“贤”是“以为贤明”的意思。
B.遗直,即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的人。作者在文中赞美了田公直言敢谏。
C.大治,指治理得好。“治”与《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治”含义不同。
D.是,指这、这样。“是”与《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是”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先概写太宗以和颜悦色“求谏”,再引用他自己的话写他为什么要“求谏”,是一则以“记言”为主的短章。
B.材料二开篇,苏轼就称赞田公为“古之遗直”,也由衷称颂“二宗”虚怀若谷,能接纳田公直言不讳的进谏。
C.汉文帝的时候,由于对内不用严厉的刑法,对外也不兴兵动武,所以,贾谊为此忧虑,向文帝进谏。
D.苏轼认为有必要将田公的奏议集刊行于世,让它广泛流传,期望能遇到与田公见解相合之人,让奏议得以发挥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2)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
14.唐太宗与苏轼都论说了臣子进谏的必要性,两人阐释的内容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其同异。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DLP11.D12.C
13.(1)太宗容颜威严庄重,入朝见他的各种官员,都失去了他们(平日的)举止姿态。(2)他直言不讳,大概连(即使)与他地位相当或以下的人,听了他的话都觉得不能忍受,更何况是对于君主呢?
14.(1)同:两人都从人性的弱点出发,借用古事谈到君主需要臣子进谏。(2)异:唐太宗以隋亡为例,论说臣子不进谏导致君臣亡国破家;苏轼以贾谊谏文帝为例,证明进谏成就了汉代的安定和君臣的美名。
 
田表圣奏议叙
苏 轼
    已故的谏议大夫被追赠为司徒的田锡(表圣)有十篇奏章。唉,田锡,是有先古遗风的直谏之臣啊。他敢于直谏,毫不隐讳,大概从仇敌以下,遭受过他针砭的就有不能忍受的人,更何况是一国之君呢?我因此了解了太宗、真宗两位君王的圣明。自从太平兴国以来,一直到咸平年间,可以说是天下最太平的时期,千载难遇啊。然而田锡的谏言,常常好像有难以预测的忧患,(仿佛忧患)近在一朝一夕之间,为什么呢?
    古代的君子,必定担忧太平之世并且会为明君担心。明君有超过一般人的资质,太平之世没有可让人害怕的事情去防备。有超过一般人的资质,必定会轻视他的臣下。没有可让人害怕的事情去防备,必然会忽略他的百姓。这就是君子十分担忧的地方。当初汉文帝时,刑罚不施行,战争不采用(可谓天下太平),但是贾谊提醒说:“天下有可能令人长叹息的事情,有可能让人流泪的事情,有可能让人痛哭的事情。”后世不因此轻视汉文帝,也不因此责备贾谊。由这看来,君子巧逢太平盛世并且侍奉明君,效法的就应当像这样。
    贾谊虽然没有得到君主的信任,但是他的建议基本上已经实施了,不幸英年早逝,功业没有在当时显露出来。但是贾谊曾经提出建议,让诸侯王的子孙各自按等级享受分封的土地,文帝没有来得及实行,历经孝景帝到汉武帝,主父偃提倡并实行了它,汉王室因此安定。现在田锡的谏言,十中未采用五六,哪里知道后代就没有像主父偃那样的人提倡并实现它呢。希望在世上推广他的谏书,一定有与田公想法一致的人,这也是忠臣孝子的愿望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书蒲永升画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眉山远景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臣自颍移扬,过豪、寿、楚、泗等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与朱鄂州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厚货财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汉高帝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后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梁贾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代张文定公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赤壁赋》《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陈公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日喻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文正公集》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答李端叔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与章子厚》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黄筌画雀》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戴嵩画牛》阅读练习衣答案
苏轼《黠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钟山记》《春在堂笔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净因院画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隐士方山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范增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问养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贾谊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留侯论》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谏买浙灯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与王定国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人学没》阅读练习及答案
《屈到嗜芰》《屈到嗜芰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猪肉颂》《缹猪肉法》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凌虚台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论书》两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游士失职之祸》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寻春》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论范蠡》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