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龙秋记
[元]李孝光
①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①,犹蟹两鳌,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进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②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②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大乍小,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③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选自《五峰集》
【注释】①谽谺:山深貌。这里指山高险。②矼;桥。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A.故 B.其 C.因 D.以
22.下对第①段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用“从者心掉”侧面表现大龙湫水势浩大
B.以“西北立石”反复烘托大龙湫雄奇之美
C.庵中如暴雨至,突出诺讵那庵离瀑布很近
D.先生赞美之言,更加突出瀑布的奇伟壮美
23.分析第②段划波浪线处场面描写的作用。
24.对比赏析第①②段画线两处瀑布描写的表达效果。
答案:
21.C 22.C 23.以“鱼闻声远去”的自在悠闲,烘托作者悠闲闲适的心情。 24.第一处运用比喻、夸张,从听觉角度突出丰水期雄奇喧腾的气势;
第二处运用比喻,从视觉角度突出枯水期大龙湫的婀娜秀丽。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故:所以,表因果关系。
B.其:代词,他,他们;副词,大概,还是,难道。
C.因:连词,表顺承,于是;表因果,因为。此外还有介词,从、凭借等。
D.以:连词,相当于“而”;介词,用,拿,凭借。
语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大呼笑”意思是,于是他们解衣脱帽放在石上,互相牵拉着,想努力取回瓶子,于是大声呼叫笑闹。所填词语是一个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只有“因”符合。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C.“突出诺讵那庵离瀑布很近”说法错误,此处写庵中如暴雨至,是为了突出大龙湫瀑布水势大。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场面描写一般都具有烘托(或者说衬托、渲染)的作用,一般以所描绘场面的特点来烘托(或者衬托、渲染)当时的氛围,或者作者的心情。
第②段写作者在大龙湫瀑布游玩,看到景色十分优美,意境美好。作者在欣赏着美景,陶醉于其间时,看到瀑布的水潭里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意思是说在这样幽静而美丽环境中,水潭里的鱼,听到石头被水冲击转动的声音,就舒缓地摇尾游向远处,悠闲徘徊,就像避世的隐士那样。这是以“鱼闻声远去”的自在悠闲,烘托作者悠闲闲适的心情。
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第一处“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第二处“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比较赏析两处瀑布描写,首先了解其含意。第一处意思是瀑水向下冲击大水潭,轰然震响如同万人击鼓;第二处意思是才看见瀑布垂挂着,水气喷溢升腾有如青色的云烟。赏析写景的句子,要看其使用了什么修辞或者调动了哪些感官,再来回答效果怎样。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处把声音比作万人击鼓的声音,从听觉角度突出了丰水期雄奇喧腾的气势;第二处写的是枯水期,水气喷溢升腾有如青色的云烟,从视觉角度突出枯水期大龙湫的婀娜秀丽。
参考译文:
大龙秋记
[元]李孝光
①大德七年秋季八月间,我曾经跟随老先生来观赏大龙湫瀑布,正逢阴雨连绵,日夜不停。这一天,大风从西北刮起,见到太阳从云缝缓缓出来。大龙湫的水势正大,进入山谷,还不到五里多路,就听到巨大的声响从山谷中传出,跟随者都胆战心惊。望见西北方屹立的一座山峰,作出人俯伏的姿势,又很像堂前的柱子。走过二百步,于是又见到此峰变得好像是两腿互相支撑站立。再前行一百多步,此峰就又像是树立着的大屏风了。它的顶峰裂开而又深陷,仿佛螃蟹的两只螯足,不时地摇动。游人心神紧张而不敢再往里走。于是转身沿着南山脚,向偏北方向走去,回头再看那山峰就像是树立的玉圭了。又转弯进入东山,抬头就看见大水从天上直落到地上,一点水也不沾挂四边石壁,有时瀑水在半空中回旋久久不落,刹那间又迸落如雷霆万钧。东山脚下有诺讵那庵,相距五六步远,山风横吹过来,瀑水就飞射到人的身上。走进庵堂躲避,瀑水的余沫仍然会飞溅入屋好像暴雨来了一样。瀑水向下冲击大水潭,轰然震响如同万人击鼓。游人互相拉手说话,只看见嘴巴张开,却听不见话音,于是相视大笑。老先生说:“壮观啊!我走遍天下,没有见过像这样的瀑布。”
②从此以后,我常常每年来一次。来时,常在九月。因为在十月,瀑水就减少,不能像以前所见到的那样了。今年冬天又是大旱,我自外而来,到诺讵那庵外的石桥上,渐渐有水流声可以听到。于是顺着石桥下去,走出乱石丛,才看见瀑布垂挂着,水气喷溢升腾有如青色的云烟,忽大忽小,而水声也渐渐宏壮急迫起来。瀑水跌落在水潭中低凹的石面上,石面被瀑水猛烈地冲击,反射出丹砂一般的红光。石间没有丝毫的泥土气息,生长于此的树木本该瘦瘠,却反而像翡翠鸟和野鸭的羽毛那样碧绿光滑。水潭里有二十多尾斑鱼,听到石头被水冲击转动的声音,就舒缓地摇尾游向远处,悠闲徘徊,就像避世的隐士那样。家僮此时在石旁放置了大瓶,想盛接由上而来的瀑水。瀑水忽然飞舞着向人们扑来,势头加大了一倍,家僮不能再取回瓶子。于是他们解衣脱帽放在石上,互相牵拉着,想努力取回瓶子,于是大声呼叫笑闹。西南方的石壁上,有几十只黄猿,听到笑闹声全都惊惶不安,攀缘着山崖顶端横卧的树木鱼贯而下,窥视着游人而啼叫。我们放眼观赏很久,然后走到瑞鹿院前——瑞鹿院就是现在的瑞鹿寺。这时太阳已经落下,苍苍茫茫的树林里堆满了落叶,往前走时,人们已迷失了路径,只见明月当空依依多情仿佛老朋友。
③老先生就是南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