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赵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曰:“王虑世事之变,权甲兵之用,念简、襄【1】之迹,计胡、狄之利乎?”王曰:“嗣立不忘先德,君之道也。今吾欲继襄主之业,启胡、狄之乡,而卒世不见也。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故寡人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是以不先进。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臣闻之:‘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大王图之。”
使者报王。王曰:“吾固闻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今卿之所言者,俗也;吾之所言者,所以制俗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闻。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主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赵造谏曰:“臣闻之,‘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因民而教者,不劳而成功;据俗而动者,虑径而易见也。今王易初不循俗,胡服不顾世,非所以教民而成礼也,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及至三王【2】,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治世不必一其道,便国不必法古。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其勿反也。”
(取材于 《战国策·赵策》)
注释:【1】简、襄:指赵简子、赵襄子,是父子关系,赵国前代君主。【2】夏、商、周三代的圣王。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立不忘先德 嗣:继承
B.故寡人愿慕公叔之义 慕:仰仗
C.臣愿大王图之 图:谋取
D.臣愚不达于王之议 达:通晓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成大功者不谋于众 B.臣固闻王之胡服也
非寡人所望于子 吾固闻叔之病也
C.臣固敢竭其愚忠 D.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
子其勿反也 观时而制法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卒世不见也
(担心)一辈子都不被人理解啊
B.愚者暗于成事
愚蠢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也看不明白
C.圣人不易民而教
圣贤的人不轻易放弃对百姓的教诲
D.虑径而易见也
考虑问题简捷方便,(做起来)容易见到效果
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武灵王听从了肥义的建议,决定背弃世俗偏见,教导百姓改穿胡服、练习骑马射箭。
B.赵武灵王让王孙绁去拜访叔父公子成,想借叔父的威望来促进改穿胡服这件事的成功。
C.赵造反对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认为治国应遵循古法旧俗,遭到旗帜鲜明地反驳。
D.胡服骑射顺应了时代,符合人民抗拒强敌侵扰的愿望,因此自下而上逐步推广到全国。
10.请结合第三段相关语句,概括公子成能听从赵武灵王实施胡服骑射的理由。(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1】。” (《为政》)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颜渊》)
注释:【1】格:归服。
(1)请解释“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与“草上之风,必偃”(4分)
(2)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阐释孔子的治国思想及其意义。(6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6.(3分)C(考虑)
7.(3分)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A. 介词,和;介词,对。C. 代词,自己;副词,还是。D.连词,表转折;连词,修饰)
8.(3分)C(圣贤的人不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实施教化)
9.(3分)D(“自下而上”应为“自上而下”)
10.(6分)
①赵武灵王亲自前往劝说,尊重并礼遇公子成。②赵武灵王指出,任何礼法有必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③赵武灵王用史实指出推行‘胡服骑射’的政策,可以增强战斗力,以报中山国侵略先王之仇。④赵武灵王指出公子成反对胡服骑射是违背简子和襄子的遗愿,忘记国家耻辱的行为。
【评分标准】听从的理由共四条,一条2分,任意三条6分,意思对即可。
11.(1)(4分)用政令来治理国家,用刑罚来规范百姓; 风朝哪个方向吹,草就朝哪个方向倒伏。
【评分标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治国思想:①用道德和礼制来治理社会。②为政者能以身作则。
意义:略
【评分标准】孔子的为政思想每点2分,共4分;现实意义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赵武灵王平日闲坐时,肥义在旁边陪坐说:“大王在考虑天下形势的变化,权衡兵力的合理使用,怀念简主、襄主的功业,盘算抗击胡、狄的好处吗?”赵武灵王回答说:“继承君位不忘祖先的功德,是国君应该遵循的原则。现在我想继承襄主的事业,开发胡、狄地区,担心一辈子都不被人理解啊。现在我打算教导百姓改穿胡服、练习骑马射箭,那么世人一定会非议指责我了。”肥义说:“我听说,做事情犹豫不决就不可能成功,行动在即还顾虑重重,也就不能取得功名。现在大王既然下定决心背弃世俗偏见,就不必再顾虑任何人的非议了。讲究高尚道德的人,不去附和一般俗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就不和一般人商量。愚蠢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也看不明白,聪明的人却能在事情未发生之前就能察觉出来了,大王您还是马上按您的想法去施行吧。”
赵武灵王于是改穿胡人的服装。派王孙绁向公子成说:“我已穿上了胡服,并且将要穿着它上朝,也希望叔父能穿上它。如今我下令改变服装,可是叔父却不穿,我怕世人又要议论了。所以我希望仰仗叔父的威望,来促进改穿胡服这件事的成功。我特地打发王孙绁到您那里去拜望、禀告您,请叔父也穿上胡服吧。” 公子成拜了两拜说:“我早已听说大王改穿胡服了,只因我卧病在床,行动不便,所以没能及早地向您提供意见。现在大王命令我改穿胡服,我就坚持地谈出我的愚见吧。我听说过:‘中原地区是聪明有远见的人所居住的地方,是各种物资财富所聚集的地方,是圣贤对人教化的地方,是远方国家前来参观学习的地方,是四方落后少数民族效仿学习的地方。’现在大王却舍弃这些优秀文化,却去因袭边远地区落后部族的服饰,改变了古代的礼教,更换了古代的准则,违背了人们的心意,我希望大王您慎重地考虑这件事。”
王孙绁把公子成的话报告给赵武灵王。武灵王说:“我早已听说叔父患病了。”于是就亲自到了公子成家里,对他说:“地区不同, 所采用的器物就不一样,情况不同,使用的礼制也有所改变。因此圣贤的君主只要对老百姓有利,并不统一他们的器物用度;如果可以方便行事,礼制完全可以不相同。现在王叔您所说的话,都是世俗的言论。而我所说的话,恰恰是如何改革习俗和传统的言论。早些时候,中山国依仗齐国强大军队的支持,侵犯掠夺我国的土地,俘虏我国的百姓。先王对这件事极为愤恨,可是这个仇直到今天还没能报。如今,我们采用便于骑射的胡服来武装自己,可以向中山国报仇雪恨。而王叔您却偏偏要因袭中原的旧俗,却违背了简主和襄主的遗愿,反对改穿胡服的命令,而忘记了国家所蒙受的耻辱,这可不是我对您的希望啊!”公子成听了以后,拜了两拜,叩头说:“我太愚蠢了,竟没有领会到大王的良苦用心,所以才冒昧地说了一些世俗的偏见。如今大王您既然继承简主和襄主的遗志,完成先王未竟的事业,我哪里还敢不听从您的命令呢。”说完又拜了两拜,于是赵武灵王就赐给他一套胡服。
赵造说:“我听说,‘圣贤的人不改变百姓的旧习俗来实施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习俗而治理国家。’顺着民心去教化,不费多大力气就能收到成效;依着习俗治理国家,考虑问题简捷方便,做起来容易见到效果。现在大王您改变原来的服饰而不遵循习俗,改穿胡服而不顾世人的议论,这可不是教导百姓遵守礼制,我希望大王慎重考虑这件事情。”武灵王说:“古今的习俗本不相同,为什么要效法古代呢?历代帝王互不相袭,为什么要遵循古代的礼法呢?到了夏、商、周三代的圣王,都是观察当时的形势来建立法制,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礼俗,法令制度都顺应潮流,衣服器械都方便使用。所以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遵循旧制的做法,不会建立盖世的功勋,尊崇古代的理论,不能治理当代,希望您不要再说反对胡服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