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节选自《孔子家语·子路初见》)
夫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广博以穷理,犹顺风而托焉,体不劳而致远矣。粉黛至,则西施以加丽,而宿瘤以藏丑;经术深,则高才者洞达,卤钝者醒悟。文梓干云,而不可名台榭者,未加班输之结构也;天然爽朗,而不可谓之君子者,不识大伦之臧否也。
欲超千里于终朝,必假追影①之足;欲凌洪波而遐济,必因艘楫之器;欲见无外而不下堂,必由之乎载籍;欲测渊微而不役神,必得之乎明师。故朱绿所以改素丝,训诲所以移蒙蔽。披玄云而扬大明,则万物无所隐其状矣;舒竹帛而考古今,则天地无所藏其情矣。况于鬼神乎?而况于人事乎?泥涅可令齐坚乎金玉,曲木可攻之以应绳墨,百兽可教之以战陈,畜牲可习之以进退,沈鳞可动之以声音,机石可感之以精诚,又况乎含五常而禀最灵者哉!
低仰之驷,教之功也;鸷击之禽,习之驯也。与彼凡马野鹰,本实一类,此以饰贵,彼以质贱。运行潦而勿辍,必混流乎沧海矣;崇一篑而弗休,必钧高乎峻极矣。大川滔瀁,则虬螭群游;日就月将,则德立道备,乃可以正梦乎丘旦,何徒解桎乎困蒙哉!
(节选自《抱补子·勖学》,有删改)
[注]:①追影:形容马行迅疾。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操弓不反檠 檠:矫正弓的器具 B.栝而羽之 栝:箭末扣弦处
C.文梓干云 干:冒犯,冲犯 D.崇一篑而弗休 篑:古时盛土的筐子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士而无教友则失听/位卑则足羞 B.夫不学而求知/今急而求子
C.而况于人事乎/而青于蓝 D.彼以质贱/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9.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B.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C.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D.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必近于刑/君子不可不学
10.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宿瘤,即宿瘤女,战国时期齐国东郭采桑女,因脖颈处长一肉瘤,人称宿瘤女,后成为丑女的代称。
B.班输,即公输班,又名鲁班。鲁班技艺超绝,多有发明,被尊为中国建筑工匠的祖师。
C.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与《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的含义完全不一样。
D.丘旦,是孔丘、姬旦的并称。孔丘,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有教无类”是他的教育主张之一。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可以使人品行端正,直道而行。文中孔子以“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这一道理。
B.学习可以使人扬长补短,日臻完善。文中写孔子说服子路的理由和西施、宿瘤的对举,其用意都在于体现这一点。
C.学习可以使人博识多闻,洞明事理。文中强调,只有学习典籍,才能见闻广博;只有请教贤明的老师,才能有所领悟。
D.学习可以使人能力提升,地位提高。文中通过驷马、鸷禽与凡马、野鹰之间的对比,说明了这一观点。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然爽朗,而不可谓之君子者,不识大伦之臧否也。
(2)故朱绿所以改素丝,训诲所以移蒙蔽。
(3)日就月将,则德立道备。
13.“广博以穷理,犹顺风而托焉,体不劳而致远矣”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阐述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
10.C 11.C 12.(1)天生性格直爽开朗,不能称它为君子,原因在于不懂基本的伦理道德定义的善恶得失。
(2)因此,红色和绿色能改变素丝的颜色,训诫和教诲能改变愚昧无知者的心灵。
(3)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那么道德就可以树立,修养就可以完备。 13.比喻,把学习比作顺风乘船,阐述了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的道理。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含义完全不一样”错,两文中的“君子”的含义是相同的,都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只有”说法不妥,原文“欲见无外而不下堂,必由之乎载籍;欲测渊微而不役神,必得之乎明师”,选项忽略了限制条件“不下堂”和“不役神”。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天然”,天生性格;“谓”,称呼;“大伦”,基本伦理道德;“臧否”,善恶。
(2)“故”,因此;“所以”,之所以能……;“移”,改变。
(3)“就”,成就;“将”,进步;“备”,完备。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概括能力。
“广博以穷理,犹顺风而托焉,体不劳而致远矣”意思是,以广泛的学习来穷究事理,就像顺着风乘坐舟船,身体不用劳累就到达远方了。把“广博以穷理”比作“顺风而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二者的共同点是善于借助外物,阐明了学习要善于借助外物的道理。
参考译文:
(一)
子路第一次来见孔子,孔子问道:“你有什么爱好?”子路答道:“我爱好长剑。”孔子说道:“我并不是问你这个,只是想说凭你的能力,如果能够努力学习,勤于问道,那么又有谁能比得上你呢?”子路问道:“学问难道还能有益于人吗?”孔子说道:“仁德的国君如果没有直言敢谏的大臣,那么治理国家就会失去正道;士人如果没有敢于教训自己的朋友,那么他就得不到善意的提醒;驾驭狂奔乱跳的马,不能放下马鞭;手中所用的强弓,不能有悖于檠具;木头有了墨绳的矫正,就能处理得非常笔直;人若接受他人的劝谏,就能成为圣人。领会知识,重视请教,又有谁不能顺利地成功呢?诋毁仁德之人,憎恶贤明之士,就很容易触犯法律。因此,君子不可以不学习。”
子路说道:“南山之上有一种竹子,不用矫正就已非常笔直,砍下这种竹子作为弓箭,可以射入犀皮、兽皮制成的盔甲。由此说来,又有什么学习的必要呢?”孔子说道:“给做好的箭栝装上箭羽,将箭头打磨锋利,这样不是能射得更深吗?”子路拜了两拜,说道:“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教导。”
(二)
不学习而想求得知识,就像希望得到鱼但是没有网,内心虽然很迫切但没有收获;以广泛的学习来穷究事理,就像顺着风乘坐舟船,身体不用劳累就到达远方了。有了白粉青黛这些化妆品,西施就更加漂亮,而丑女宿瘤得以藏丑;对经典的研究深入,那么才能高的人对事物的理解就会更加透彻,笨拙迟钝的人也可以醒悟。有纹理的梓木长到云彩那么高,也不能称之为台榭,原因在于没有经过公输班连接构架;天生性格直爽开朗,不能称它为君子,原因在于不懂基本的伦理道德定义的善恶得失。
想在一个早上就走出千里之外,必须借助于能追上自身影子的快马;想凌驾大浪渡水远去,必须依靠船和桨这种器具;要想知道得无所不包又不走出屋子,必须从书籍中来;要想探知深沉精微的道理又不耗损精神,必须从明师那里得到。因此,红色和绿色能改变素丝的颜色,训诫和教诲能改变愚昧无知者的心灵。太阳冲破黑云施放无尽的光明,那么万物都不能隐藏它的形状了;打开书籍史册考查古代现代的事情,那么天上地下都不能隐藏它的情形了。何况只是鬼神呢?更何况只是人间之事呢?黑色的泥巴可以让它与金玉一样坚硬,弯曲的木头可以加工得合于绳墨,各种野兽可以教给它们排成战阵,牲畜可以训练它们前进后退,水中的鱼可以用音乐来感动它,机器和石头可以用真诚的感情感动它,又何况有着仁义礼智信并天生智慧最高的人类呢!
驷马拉车低昂合节,是训练它们的结果;凶猛攻击的猎鹰,是反复练习才驯服的。它们和那些一般的马、野生的鹰,本来实际上是一类,这些马和鹰凭后来的修整而高贵,而那些凡马和野鹰因只有先天的本性而低贱。使路上的积水不停地流注,必然会汇流到大海;使一筐土一筐土不停地加高,一定能和极高的山等同。大河滔滔无边,那么虬龙就会成群地游动;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那么道德就可以树立,修养就可以完备。于是可以安然地梦见孔子和周公了,怎么会只是解除窘迫的束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