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朋党论》《上神宗皇帝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
材料二:
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臣始读此书,疑其太过,以为鄙夫之患失,不过备位而苟容。及观李斯忧蒙恬之夺其权,则立二世以亡秦;卢杞忧怀光之数其恶,则误德宗以再乱,其心本生于患失,而其祸乃至于丧邦。孔子之言,良不为过。是以知为国者,平居必常有忘躯犯颜之士,则临难庶几有徇义守死之臣。若乎居尚不能一言则临难何以责甚死节人臣苟皆如些天下亦曰殆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如和羹,同如济水。故孙宝有言:“周公大圣,召公大贤,犹不相悦,著于经典,两不相损。”晋之王导,可谓元臣,每与客言,举坐称善,而王述不悦,以为人非尧舜,安得每事尽善,导亦敛袵谢之。若使言无不同,意无不合,更唱迭和,何者非贤?万一有小人居其间,则人主何缘知觉?
(节选自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若平居尚不能A一言B则临难C何以责D其死节E人臣E皆如此天下亦曰殆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幸,文中指希望,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的“幸”意思相同。
B.引,文中是援引之意,与班固的《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夺,文中指抢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的“夺”字意思相同。
D.亡,文中指使……灭亡,与贾谊的《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一句的“亡”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因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小人则因利益相同才结为“朋”,欧阳修对此有不同看法。
B.君子看重道义、忠信、名节,他们互结为“朋”,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C.人品鄙陋的人为了保全功名,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苏轼认为孔子这一观点言过其实。
D.客人对王导的言论均表赞同,王述认为人非圣贤,不可能尽善尽美,他的看法被王导接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
(2)其心本生于患失,而其祸乃至于丧邦。 
14.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君子”的特点。(3分)
 
 
答案:
10.(3分)BEG
【解析】断句:若平居尚不能一言,则临难何以责其死节?人臣苟皆如此,天下亦曰殆哉。翻译:如果平素尚且连一句话都不能够向皇帝进谏,那么在面对危难的时候,又怎能希望他们以死殉节呢?假如所有的大臣都是这样,那么国家也就很危险了。
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11.(3分)C
【解析】文中的“夺”指抢夺,而《齐桓晋文之事》中“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的“夺”是指耽误,二者意思不相同。
12.(3分)C
【解析】材料二开头“臣始读此书,疑其太过”只是说苏轼一开始表示怀疑,由后文“孔子之言,良不为过”可知,苏轼后来认为孔子的话并不过分。
13.(8分)
(1)(4分)等到他们看到更大的利益时就会争着赶在前头,或者当利益已尽时交情就会变得疏浅,就反而互相残害。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疏”“贼害”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评分细则:
(1)重点词翻译
①“疏”1分,译成“疏远”“淡漠”均给分。
②“贼害”1分,译成“残害”“祸害”均给分。译成“杀害”不给分。
(2)关于大意的说明
翻译出“他们见到利益而(就)争先恐后,在利益消失时就疏远,互相伤害”的意思,给2分。其中,翻译出“他们见到利益而(就)争先恐后”,给1分;翻译出“在利益消失时就疏远”,给1分。
(2)(4分)这类人的心思本来只是产生于担忧失去功名,然而他们造成的祸患竟到了亡国的地步。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患”“祸”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评分细则:
    (1)重点词翻译
①“患”1分,译成“担心”“忧虑”“忧愁”“害怕”均给分。译成“患病”“生病”不给分。
②“祸”1分,译成“危害”“祸患”“祸害”均给分。
(2)关于大意的说明
翻译出“这些人患得患失,他们最终导致亡国”的意思,给2分。其中,翻译出“这些人患得患失”,给1分;翻译出“他们最终导致亡国”,给1分。
14.(3分)
①君子品行高尚,守道义,行忠信,惜名节。
②君子同道修身、同心济国、始终如一。
③君子敢于直言,临难不苟。
④君子和而不同,虽观点有别但皆一心为国。
评分参考:意思答对即可。每答出一点给1分,4点中答对任意三点即可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细则:
第①点答案,来源于材料一“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考生答出“道义”“忠信”“名节”三个关键词,给1分。
第②点答案,来源于材料一“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考生答出“修身”“同道”“同心”“济国”四个关键词中的2个,给1分。可以沿用原文词语,也可以对原词予以解释。
第③点答案,来源于材料二“平居必常有忘躯犯颜之士,则临难庶几有徇义守死之臣。”,考生答出“敢于直言”“临难不苟”等意思,给1分。照抄“忘躯犯颜”“徇义守死”不给分。
第④点答案,来源于材料二“君子和而不同”,考生能答出“和而不同”或“观点有别但皆一心为国”这类意思,给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说法,自古以来就有,只是希望君主能够辨别出其中的君子和小人而已。大抵来说,君子与君子因为共同的理念而成为朋友,小人与小人因为共同的利益而成为朋友,这是自然的道理。
然而,臣认为小人之间并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君子之间才有。这原因是什么呢?小人喜欢的是爵禄之利,贪恋的是钱财货物。当他们有共同利益时,就会暂时结党互为援引来结为朋党,这是虚假的“朋”;等到他们看到更大的利益时就会争着赶在前头,或者当利益已尽时交情就会变得疏浅,就反而互相残害。即使是兄弟亲人,也不能保全自己。所以臣认为小人之间没有真正的朋友,他们暂时成为朋友,那是虚假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坚守的是道德和正义,践行的是忠诚和诚信,珍惜的是名誉和节操。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就会因为共同的理念而相互受益;用这些来服务国家,就会因为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之间的朋友。因此,作为君主,只要斥退小人结成的假朋党,任用君子结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能治理好了。     
材料二:
    孔子说:“粗鄙的人能够与之共同侍奉国君吗?这种人在没得到功名时,害怕得不到;一旦得到了,又害怕失去。如果害怕失去功名,那他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来的。”我最初读这段话时,怀疑孔子说得有点过了,认为人品鄙陋的人害怕失去功名,(最多)只是占着职位无所事事且附和众议取容于世罢了。但等我看到(文献上记载)李斯因担心蒙恬抢夺其权力,便拥立秦二世从而使秦朝灭亡;卢杞因担心李怀光列举他的罪恶,便误导唐德宗从而再次让天下大乱,这类人的心思本来只是产生于担忧失去功名,然而他们造成的祸患竟到了亡国的地步。(由此可见,)孔子的话确实并不过分。因此懂得治理国家的人,平素他身边必定有忘记自身性命危险、敢于触犯君主尊严的人,那么在面对危难的时候或许就会有不惜以身维护正义、坚持到死而不改变志向的大臣。如果平素尚且连一句话都不能够向皇帝进谏,那么在面对危难的时候,又怎能希望他们以死殉节呢?假如所有的大臣都是这样,那么国家也就很危险了。君子追求多样性的和谐而反对(绝对)的一致,小人追求(绝对)的一致而反对多样性的和谐。多样性的和谐就像用多种调味品配合而制成的羹汤一样(好喝);绝对的一致就像用水来给水调味一样,没有别的味道融入(依然只有水的味道)。孙宝曾说过:“周公是大圣人,召公也是大贤人,但他们两人间的关系尚且有不愉快的地方,这一点记载在经典中,却不影响两个人的贤德。”晋朝的王导,可称得上是国家重臣,每次他和客人谈论时,在座的人都称赞他说得对,但王述表现出不悦的态度,认为王导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哪里能够做到每件事都十分完善。(王导听说后,)整理衣襟向他表示道歉。如果说的话没有不相同的,见解看法没有不一致的,彼此间相互呼应配合,那么什么人不是贤才呢?如果有人格卑下的人混杂在里面,那么君主(您)将依据什么才能发现知道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苏廷评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大臣论》《焚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州安国寺记》《行香子·述怀》阅读练习及答案
《潮州韩文公庙碑》《谢欧阳内翰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养生》《东坡志林·赠张鹗》阅读练习及答案
《刑赏忠厚之至论》《韩非子·二柄》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思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记游定惠院》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一泉铭并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陶渊明传》《哨遍·为米折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龙图燕公肃雅多巧思》《徐州莲华漏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刑政》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黄鲁直书》《答黄庭坚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答黄鲁直》《古风二首上苏子瞻(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贞观政要·求谏》《田表圣奏议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蒲永升画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眉山远景楼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臣自颍移扬,过豪、寿、楚、泗等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续欧阳子朋党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与朱鄂州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礼以养人为本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厚货财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汉高帝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后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梁贾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代张文定公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赤壁赋》《赤壁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陈公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日喻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文正公集》叙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方山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答李端叔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与章子厚》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私识范仲淹》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黄筌画雀》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戴嵩画牛》阅读练习衣答案
苏轼《黠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钟山记》《春在堂笔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净因院画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隐士方山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答谢民师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