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六韬·文师》《管子·投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曰:“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 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 。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 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 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
(节选自《六韬 · 文师》,有删改)
材料二:
齐桓公问于管子曰:“自燧人以来,其大会可得而闻乎?”管子对曰:“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共工之王,水处什之七,陆处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至于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不利其器,烧山林,破增薮,焚沛泽,逐禽兽,实以益人,然后天下可得而牧也。至于尧舜之王,所以化海内者,北用禺氏之玉,南贵江汉之珠,其胜禽兽之仇,以大夫随之。”桓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令:‘诸侯之子将委质者,皆以双武之皮,卿大夫豹饰,列大夫豹幨。’大夫散其邑粟与其财物以市虎豹之皮,故山林之人刺其猛兽若从亲戚之仇,此君冕服于朝,而猛鲁胜于外;大夫已散其财物,万人得受其流。此尧舜之数也。”桓公曰,“‘事名二、正名五而天下治’,何谓‘事名二’?”对曰:“天策阳也,壤策阴也,此谓‘事名二’。”“何谓‘正名五’?”对曰:“权也,衡也,规也,矩也,准也,此谓‘正名五’。其在色者,青黄白黑赤也;其在声者,宫商羽徵角也;其在味者,酸辛咸苦甘也。二五者,童山竭泽,人君以数制之人。味者所以守民口也,声者所以守民耳也,色者所以守民目也。人君失二五者亡其国,大夫失二五者亡其势,民失二五者亡其家。此国之至机也,谓之国机。”
(选门《管子·投度》.有删改)
[]①田车,一种打猎用的车子。②太公,指姜尚,西周时齐国始祖,姓姜、名尚,字子牙。③会(kuai) , 算账,这里指经济筹划。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允哉 A 敢 B 不受 C 天之 D 诏命乎 E 乃载 F 与俱归 G 立 H 为师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斋,文中指斋戒,中国古人在祭祀或者举行典礼必洁净身心,以表示虔敬。
B.归,文中指归顺,归附,与《项脊轩志》“吾妻来归”的“归”词义相同。
C.牧,文中指统治,与《谏太宗十思疏》“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词义不同。
D.亡,灭亡,文中指“使……灭亡”,与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词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有一项是( )(3分)
A.文王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终于见到了正坐在长满茅草的岸边钓鱼的姜太公,文王向姜太公咨询了有关治国之策。
B.姜太公认为,能与天下人共享天下利益的就能得天下,而独古天下利益的就会失去天下,姜太公的一番说法得到了文王的认可和赞许。
C.管仲认为,共工利用社会变化趋势来控制天下,黄帝通过控制他人来控制天下,尽管形式不同,但他们都运用轻重之术来治理天下。
D.管仲阐述了“二五"的重要性,大夫和普通人都不能丢掉“二五”,大夫丢掉了它,就会丧失权势;普通人丢掉了它,也不能治理一家。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得而归利,能利人者,道也。(4分)
(2)大夫已散其财物,万人得受其流。此尧舜之数也。(4分)
14.善于咨询臣下以探究治国之道是文王和桓公共同的特点,但他们关注的重点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0.AEG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1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A项,解说正确。B项,词义不同,“吾妻来归”中的“归”词义为“女子出嫁”,与文中加点的“归”词义不同。C项,“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词义为“养、修养”,与文中加点的“牧”词义不同。D项,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词义为“丢失”,与文中加点的“亡”词义不同。
12.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不是“社会变化趋势”,而是“自然形势”。
13.(1)一般人厌恶死亡而乐于活着,喜好收获而获得利益,能使天下人获得利益的人,是得道之君。
(关键点“恶”“利人”“者······也”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2)大夫们疏散了他们的财物,众多百姓在(财物)流通中获得利益(或“受财物流通的影响而获得利益”)。这是尧、舜(曾经用过)的谋略(或“轻重之术”)。
(关键点“散”“流”“数”翻译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第(1)句关键点:恶,厌恶;利人,使天下人获得利益;者……······也,表判断。第(2)句关键点:散,疏散;流,流通;数,术数,谋略,这里指轻重之术。
14.①文王重点关注如何使天下归心,
②桓公重点关注如何发展经济、治理国家。
(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并概述文章特定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自燧人以来,其大会可得而闻乎”等内容,结合全文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终于见到了姜太公,他正坐在长满茅草的岸边钓鱼。文王问道:“采取什么样的收敛办法才能让天下归心呢?”姜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能与天下人共享天下利益的,就能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去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货,能与天下人共享的就是仁君。仁君所在之处,天下人会向那个地方聚拢。免除人们的死难,消除人们的灾难,解救人们的祸患,救济人们的急难,能做到这些的,就是有德之君。有德之君所在之处,天下人会向那个地方聚拢。能与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有义之君,有义之君所在之处,天下人会向那个地方奔赴。一般人厌恶死亡而乐于活着,喜好收获而获得利益,能使天下人获得利益的人,是得道之君。得道之君所在之处,天下人向那个地方聚拢。”文王拜了两拜说:“先生说得恰当合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呀!”于是请姜太公坐车返回国都,拜他为师。
材料二:
桓公问管仲说:“从燧人氏以来,历史上的重大经济筹算可以讲给我听听吗?”管仲回答说:“从燧人氏以来,没有不运用轻重之术治理天下的。共工当政的时代,天下水域占十分之七,陆地占十分之三,他就利用这个自然形势来控制天下。到了黄帝当政的时代,努力除掉各地的武装,限制他们制造武器,烧山林,毁草薮,火焚大泽,驱逐禽兽,实际上都是为控制他人,这样以后才得以统治天下。至于尧、舜当政,之所以能把天下治好,是因为在北方取用禺氏的玉石,从南方取用江汉的珍珠,他们还在驱捕野兽时,让大夫参与其事。”桓公说:“这是什么意思?”管仲回答说:“他们命令:各国诸侯之子到本朝为臣的,都要穿两张虎皮做成的皮裘,国内上大夫要穿豹皮袖的皮裘,中大夫要穿豹皮衣襟的皮裘。”这样,大夫们就都卖出他们的粮食、财物去购买虎豹皮张,因此,山林百姓捕杀猛兽就像驱逐父母的仇人那样卖力。(这就是说)国君只需穿戴冠冕坐在朝堂上,猛兽就将被猎获于野外。大夫们疏散了他们的财物,众多百姓在(财物)流通中获得利益(或“受财物流通的影响而获得利益')。这是尧、舜(曾经用过)的谋略(或“轻重之术')。”桓公说:“在"事名二、正名五而天下治'这句话里,什么叫作“事名二'呢?”管仲回答说: “天道为阳,地道为阴,这就是“事名二'。”(桓公又问:)“什么叫“正名五'呢?”(管仲)回答说:“权、衡、规、矩、准,这就是'正名五'。它们体现在颜色上,就分青、黄、白、黑、赤;体现在声音上,就分宫、商、羽、微、角;体现在味觉上,就分酸、辣、咸、苦、甜。“二五',是人君用来控制人们的(方法)。五味是用来控制人们饮食的,五声是用来控制人们听欲的,五色是用来控制人们观赏的。人君丢掉了“二五',就会亡国;大夫丢掉了“二五',就会丧失权势;普通人丢掉了“二五',也不能治理一家。这是国家最重要的关键,所以叫作国机。”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六韬·文师》《管子·投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北齐书·崔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王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濂《送会稽金生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梅花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唐才子传·皮日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庄子·杂篇·渔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说苑·辨物》阅读练习及答案
《庄子·秋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孝孺《务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朱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章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名捕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书上元夜游》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刘侗《西京景物略·西堤》阅读练习及答案
周南老《倪云林先生墓忠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新唐书·韦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图珌《赏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许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杜如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张孟谈因朝智伯而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国伐秦无功,罢于成皋》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斯《谏逐客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管子·势》《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小问》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管子·小问》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霸形》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小匡》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管子·小匡》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牧民》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国蓄》阅读练习及答案
《御民之辔》《贞观政要》阅读练习及答案
《管子·明法解》《淮南子·主术训》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