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伯,字康伯,颍川长社人也。母殷氏,高明有行。家贫窭,伯年数岁,至大寒,母方为作襦,令伯捉熨斗,而谓之曰:“且著襦,寻当作复裈。”伯曰:“不复须。”母问其故,对曰:“火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母甚异之。及长,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艺。舅殷浩称之曰:“康伯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颍川庾和名重一时,少所推服,常称伯及王坦之曰:“思理伦和,我敬韩康伯;志力强正,吾愧王文度。自此以还,吾皆百之矣。”举秀才,征佐著作郎,并不就。简文帝居藩,引为谈客,自司徒左西属转抚军掾、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入为侍中。陈郡周勰为谢安主簿,居丧废礼,崇尚庄老,脱落名教。伯领中正,不通勰,议曰:“拜下之敬,犹违众从礼。情理之极,不宜以多比为通。”时人惮焉。识者谓伯可谓澄世所不能澄,而裁世所不能裁者矣,与夫容己顺众者,岂得同时而共称哉!王坦之又尝著《公谦论》,袁宏作论以难之。伯览而美其辞旨以为是非既辩谁与正之遂作辩谦以折中曰夫谦之为义存乎降己者也以高从卑以贤同鄙故谦名生焉孤寡不谷,人之所恶,而侯王以自称,降其贵者也。执御执射,众之所贱,而君子以自目,降其贤者也。与夫山在地中之象,其致岂殊哉!舍此二者,而更求其义,虽南辕求冥,终莫近也。王生之谈,以至理无谦,近得之矣。转丹阳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既疾病,占候者云:“不宜此官。”朝廷改授太常,未拜,卒,时年四十九,即赠太常。
(节选自《晋书·韩伯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伯览而美/其辞旨以为是非既辩/谁与正之/遂作辩谦/以折中曰/夫谦之为义/存乎降己者也/以高从卑/以贤同鄙/故谦名生焉/
B. 伯览而美其辞旨/以为是非既辩/谁与正之/遂作辩谦/以折中曰/夫谦之为义存乎/降己者也/以高从卑/以贤同鄙/故谦名生焉/
C. 伯览而美其辞旨/以为是非既辩/谁与正之/遂作辩谦/以折中曰/夫谦之为义/存乎降己者也/以高从卑/以贤同鄙/故谦名生焉/
D. 伯览而美/其辞旨以为是非既辩/谁与正之/遂作辩谦/以折中曰/夫谦之为义存乎/降己者也/以高从卑/以贤同鄙/故谦名生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表示天气寒冷到了极致的节气。
B. 秀才原指优异之才,也曾作为学校生员专称,文中指考入府、县学的人。
C. 藩是封建王朝分封的属地或属国,文中“居藩”指简文帝司马昱在藩期间。
D. 孤、寡、不谷都是古代君主自谦之称,“不谷”最初是周文王的自称,后为泛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伯家境贫寒,聪明懂事。因为家贫,母亲只能先做短袄;他说穿了短袄后下身也会暖和,没有必要再做夹裤,他的话让母亲惊异。
B. 韩伯颇有天资,受人赞美。舅舅殷浩称赞他是超群的人才;庾和认为他的思辩能力、道理公允都超过自己,是他唯一推崇的人。
C. 韩伯为人正直,有所坚守。他不与周勰交往,有识之人称他是澄清世人所不能澄清的,裁定世人所不能裁定的,远超依顺众人的人。
D. 韩伯处事公正,大有见地。王坦之曾作《公谦论》,袁宏写文章与之辩驳,他写《辩谦》进行评判:王坦之的议论,差不多是对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陈郡周勰为谢安主簿,居丧废礼,崇尚庄老,脱落名教。
(2)执御执射,众之所贱,而君子以自目,降其贤者也。
14. 文章是如何塑造韩伯的人物形象的?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 C
11. B
12. B
13. (1)陈郡人周勰是谢安的主簿,守丧废弃礼仪,崇尚庄子和老子,忽略礼教。
(2)执御执射,是众人所轻视的,可是君子用来自称,为的是降低贤明之名。
14. ①正面描写,通过语言描写塑造韩伯善于思辩、为人公正的形象。②侧面描写,通过殷浩和庾和的评价突出韩伯的品质与能力;在不与周勰交往一事上,借助有识之士的评价给予高度肯定。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韩伯读后觉得辞意很好,认为是非已经辩明,谁来给他们判断曲直呢,于是作《辩谦》来折中说:谦虛作为义理,存在于克制自己的人中。以高贵的顺从卑贱的,以贤明的同意鄙陋的,所以谦虚之名产生。
“览”“美”都是动词,“其辞旨”应为“美”的宾语,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D;
“乎”是“于”的意思,与后面的“降已者”构成介词结构,“存乎降已者也”不能断开,由此排除B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指考如府、县学的人”错,明清时期的府、县学的生员叫“秀才”,根据文中“举秀才,征佐著作郎,并不就”可知,此处应是推举为优异之才。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是他唯一推崇的人”错,原文是“常称伯及工坦之曰:‘思理伦和,我敬韩康伯;志力强正,吾愧王文度。自此以还,吾皆百之矣。’”没有体现出“是他唯一推崇的人”。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为,是;废,废弃;名教,礼教。
(2)题得分点有:御,驾车;贱,轻视;降,降低。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的能力。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综合本文内容可知正面描写主要使用了语言描写,如“火在斗中,而柄尚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拜下之敬,犹违众从礼。情理之极,不宜以多比为通”,通过语言描写塑造韩伯善于思辩、为人公正的形象。
侧面描写主要是利用他人的评价。本文有“舅殷浩称之曰:‘康伯能自标置,居然是出群之器。’”“颍川庾和名重一时,少所推服,常称伯及王坦之曰:‘思理伦和,我敬韩康伯;志力强正,吾愧王文度。自此以还,吾皆百之矣。’”,通过殷浩和庾和的评价突出韩伯的品质与能力;“陈郡周勰为谢安主簿,居丧废礼,崇尚庄老,脱落名教。伯领中正,不通勰……识者谓伯可谓澄世所不能澄,而裁世所不能裁者矣,与夫容己顺众者,岂得同时而共称哉”,在不与周勰交往一事上,借助有识之士的评价给予高度肯定。
参考译文:
韩伯,字康伯,是颍川长社人。母亲殷氏,聪明智慧有德行。家境贫穷,韩伯几岁大时,到了大寒时节,母亲正在给他做短袄,让韩伯拿着熨斗,并对他说:“先穿上短袄,以后再做夹裤。”韩伯说:“不用做了。”母亲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火在熨斗当中,熨斗柄就是热的,现在已经穿了短袄,下身也应当暖和。”母亲觉得他不一般。等到长大后,他清静平和善于思辩,用心于文艺。舅舅殷浩称赞他说:“康伯能自定位置,显然是个超群的人才。”颖川人庾和名重当时,很少有他推重佩服的人,他经常称美韩伯和王坦之说:“论思辩能力道理公允,我敬重韩康伯;论志向才力的强正,我不如王文度。除此之外,我比别人胜过百倍。”后被推举为秀才,征召任佐著作郎,都不就任。晋简文帝在藩镇时,招引为谈客,从司徒左西属转任抚军掾、中书郎、散骑常侍、豫章太守,入朝任侍中。陈郡人周勰是谢安的主簿,守丧废弃礼仪,崇尚庄子和老子,忽略礼教。韩伯为人公正,不与周勰交往,评议说:“拜下之礼,还要违众而依从礼仪。情理的极点,不应该以多比为通。”当时的人都害怕。有识之人认为韩伯可谓是澄清世人所不能澄清的,裁定世人所不能裁定的,与那些粉饰自己依顺众人的人,怎么能同日而语!王坦之曾作《公谦论》,袁宏写文章与他辩驳。韩伯读后觉得辞意很好,认为是非已经辩明,谁来给他们判断曲直呢,于是作《辩谦》来折中说:谦虛作为义理,存在于克制自己的人中。以高贵的顺从卑贱的,以贤明的同意鄙陋的,所以谦虚之名产生。孤、寡、不谷,这是人们不喜欢的,可是王侯却用来自称,为的是自谦而不以高贵自居。执御执射,是众人所轻视的,可是君子用来自称,为的是降低贤明之名。与那山在地上之象,所达到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呢?舍掉这二者,要再求其中的义理,就是驾车向南走去寻找黑暗,最终不能得到。王坦之的议论,认为最好的道理是没有谦虚的,差不多是对的。后韩伯改任丹阳尹、吏部尚书、领军将军。病重后,占卜的人说:“不宜任此官。”朝廷改任韩伯为太常,还没上任便已去世,时年四十九岁。朝廷追赠为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