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一)文言文月读(共5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材料一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爱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裁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材料二
武王将伐纣。召太公望而问之曰:“吾欲不战而知胜,不卜而知吉,使非其人,为之有道乎?”太公对曰:“有道。王得众人之心,以图不道,则不战而知胜矣;以贤伐不肖,则不卜而知吉矣。彼害之,我利之。虽非吾民,可得而使也。”武王曰:“善。”乃召周公而问焉,曰:“天下之图事者,皆以殷为天子,以周为诸侯,以诸侯攻天子,胜之有道乎?”周公对曰:“殷信天子,周信诸侯,则无胜之道矣,何可攻乎?”武王忿然曰:“汝言有说乎?”周公对曰:“臣闻之,攻礼者为贼,攻义者为残,失其民制为匹夫,王攻其失民者也,何攻天子乎?”武王曰:“善。”乃起众举师,与殷战于牧之野,大败殷人。上堂见玉,曰:“谁之玉也?”曰:“诸侯之玉。”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财矣。”入室见女,曰:“谁之女也?”曰:“诸侯之女也。”即取而归之于诸侯。天下闻之,曰:“武王廉于色也。”于是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以与士民黜其战车而不乘弛其甲兵而弗用。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天下闻者,咸谓武王行义于天下,岂不大哉?
(节选自《说苑·指武》)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于是A发B巨桥之粟 C散鹿台之财 D以与士民 E黜其战 F车而不乘G 弛其甲H 兵而弗用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木主:指写有死者名号的木制神位,又称牌位,是中华祭祀文化的重要内容。
B.适:“恰当”,和《屈原列传》“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的“适”不同。
C.有道:根据下文的“则无胜之道矣”可以推测,它在文中指的是“有办法”。
D.信:意为“确实”,与《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中的“信”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武王伐纣临行之时,面对伯夷、叔齐的质疑和阻挠,姜太公非但没有怪罪,还称赞其为“义人”,亲自扶着他们离开,体现了恢弘的气度和广阔的胸襟。
B.伯夷、叔齐坚守内心的道德高地,不为外在因素而改变自己的节操,虽晚年穷困潦倒,最终饿死首阳山,令人唏嘘,但他们为信仰献身的精神足以光耀千古。
C.姜子牙认为,统治者如果能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给百姓带来好处,得到他们的拥戴,便能所向披靡他的一番话完全打消了武王对于伐纣这件事的顾虑。
D.武王在牧野之战大败殷人,然后将纣王从诸侯那里搜刮的玉器、钱财和美女悉数奉还,体现了仁义之师的风范,也赢得了天下人的诚心归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2) 纵马华山,放牛桃林,示不复用。
1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与周公对武王伐纣这件事的不同立场及其依据 (3 分)
答案:
10.CEG 项
11.B 项。“适”在这里的意思是“到、往”,与“适长沙”的“适”相同。
12.C 项。姜子牙的话并没有完全打消武王的顾虑,这从他紧接着又问了周公相同的问题可以看出。13.(1)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采分点:关注“宗”“耻”“义”的含义及语法)
(2)把马放归华山,把牛放生于桃林,表示不再使用它们(发动战争)。(采分点:关注“纵马”和“放牛”在文本中的古义。)
14.伯夷、叔齐反对, 理由:①父亲文王死了还没下葬,便拉着他的牌位去打仗,不孝; ②武王作为臣子犯上弑杀自己的国君商纣王,不仁。
周公赞同,理由:纣王破坏礼义,失去了百姓的拥戴,已没有资格作天子,只是一介匹夫而已,武王伐纣并不算以臣弑君。(意思对即可。立场判断错误不给分,理由一点 1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正当这个时候,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他们到达的时候,西伯已经死了,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牌位,尊他为文王,向东进发,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就动起干戈来,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杀害君王,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啊!”扶起他们,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天下都归附周朝,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他们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辞说:“登上首阳山,采薇来就餐,残暴代残暴,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我欲归附难!可叹死期近,生命已衰残!”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材料二
周武王将要讨伐纣王,召太公吕望询问他说:“我想要不战而知胜果,不用占卜就得到吉兆,使用不知自己的子民,做到这些有方法吗?”太公回答说:“有方法。王能得众人之心,来讨伐无道昏君,不用战争也知道会胜利。凭借贤德的品德来讨伐不肖之人,不用占卜也知道一定会获得吉兆。 对方祸害百姓,我们造福百姓。即使不是我们的人民,也可以招徕麾下。”武王说:“好。”于是又召周公来询问:“天下论事的人,都视殷商为天子,把周看作诸侯,以诸侯的身份来攻伐天子,有战胜的方法吗?”周公说:“殷商确实是为天子,周确实为诸侯,那就没有取胜的办法啊!怎么可以攻伐呢!”武王生气的说:“你的说法有依据么?”周公说:“我听说:攻伐礼的就称为贼,攻伐义的就称为残,失去人民的则叫做匹夫。王讨伐的是失去民心的人,怎么能说是讨伐天子呢?”武王说:“好。”于是率众起兵,和殷商的军队在牧野交战,大败商军。攻入王宫大殿,看见美玉,就问:“这是谁的美玉?”回答说:“是诸侯的玉。”立刻把玉归还诸侯。天下人听说了,说:“武王不贪财帛啊。”进入内寝见到美女,就问:“这是谁的女人?”回答说:“是诸侯的女人。”就把女子送还给诸侯。天下人听闻了此事,说:“武王不贪女色啊。”(武王)于是就分发巨桥的粮食,散尽鹿台的钱财分给士卒和人民,拆毁战车不乘坐,扔掉盔甲和兵器而不用。把马放归华山,把牛放生于桃林,表示不再使用它们(发动战争)。天下人听说后,都说武王行仁义于天下,不是气度很宏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