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方苞《安溪李相国逸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安溪李相国逸事
【清】方苞
康熙己亥秋九月,余卧疾塞上,有客来省,言及故相国安溪李公,极诋之;余无言,语并侵余。嗟乎!君子之行身固难,而遭遇盖有幸有不幸也。
忆癸巳夏四月,余出狱供奉南书房。一日,上召编修沈宗敬至,命作大小行楷。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公因奏对曰:“此即成汤改过不吝之心也。苟自是而恶直言,则无由自镜矣。”时上临御天下已五十年,英明果断,自内阁、九卿、台谏皆受成事,未敢特建一言;惟公能因事设辞以移上意,故上委心焉。每内阁奏事毕,独留公南书房,暇则召入便殿,语移时。
先是戴名世以《南山集》下狱,上震怒。吏议身磔族夷,集中挂名者皆死。他日上言:“自汪霜死,无能古文者。”公曰:“惟戴名世案内方苞能。”叩其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江督噶礼与巡抚张伯行互纠,狱辞久不决,上忽罢噶礼,寻孥戮焉;公实赞之,其语秘,世莫能详。以余所闻见如此,公之设心,岂犹夫世之容悦者与?
然自公在位时,众多诮公,既殁,诋讦尤甚。盖由三藩播乱时,公适家居,以蜡丸献《入闽策》,贼平,以编修擢内阁学士,忌者遂谓公始固有贰心。公恐为门户之祸,故不能无所委蛇。及得君既专,常闭门谢客,所往还及显然荐达者无多人。由是众皆深怨,引绳批根,播扬于远迩。然公方柄用时,朝夕入对,上所诹度,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而一时海内所号为廉吏,无论公所习与否,皆得安于其位,则其实迹固有可按验者。自公告归未旬月,而忌者首攻公所荐举,以为倾公之地;因扬言公恃上恩,植党以要权重。微上信公之深,祸且不测矣。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踰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然后知公始至,即出苦言以求退也。
呜呼!公之设心如此,其于时事无所补救,而得谤乃过于恒人,此古之君子所以难于用世,而深拒夫枉尺直寻之议也夫!
(节选自《方苞集·集外文》卷六)
[注]①安溪李相国,李光地,福建泉州安溪人,清代康熙朝大臣,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B.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C.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于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D.日下晡/内侍李玉传谕安溪公曰/朕初学书/宗敬之父荃实侍/每下笔/即指其病/兼析所由/至子今/每作书/未尝不思荃之勤也/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前期内阁大学士犹如宰相,李光地曾拜内阁学士,故称“安溪李相国”。九卿是中央朝廷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台谏主要承担弹劾官员和向皇帝谏言等职责。
B.古文是与骈文相对的一种文体。清代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作家有张溥、方荷、姚鼐,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别有《五人墓碑记》《左忠毅公逸事》《登泰山记》等名篇。
C.三藩是指清朝初年割据云南、广东、福建地区的三个藩王。三藩拥有过大的军政权力和影响力,成为清廷心腹大患。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后,稳固了清廷统治权。
D.朱子之书即朱熹的书。朱熹是宋代儒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四书章句集注》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注,后成为明清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光地能够在谈论事情时,通过巧妙得体的言辞,委婉地讽谏康熙皇帝,所以皇帝对他
特别信任,常常单独留他在南书房,或者闲暇时召他到便殿,长时间谈话。
B.江督噶礼与巡抚张伯行之间发生矛盾,相互检举揭发。此事长时间无法决断,最后皇帝果断罢免了噶礼。李光地暗中为君分忧,有功而不居功,因此不为人所知。
C.在三藩作乱时,李光地担任内阁大学士,向皇帝献《入闽策》,帮助平定了藩王。小人因忌恨而造谣中伤他。李光地只得闭门谢客,幸有皇帝信任,才免遭不测。
D.方苞认为,李光地深得皇帝信任,但只免于灾祸而无法补救现实时事,被世俗之人毁谤,且牵连到他人,可见君子确实难于用世,只是遭遇有幸与不幸的区别而已。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叩其次,即以名世对。左右闻者无不代公股栗,而上亦不以此罪公。
 
(2)故公再入,专务韬默,及踰年身殁,上出前后三章付内阁。
 
13.李光地在为官任职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9.D
10.B(张溥不是桐城派。)
11.C(平三藩时,“公适家居”,之后才“内阁学士”。)
12.(1)(皇帝)询问方苞之后(还有哪些古文家),(李光地)就用戴名世回答。周围听到的人没有不代他感到恐惧得两腿发抖的,然而皇帝也并没有因此惩罚他。
(2)所以李光地再入朝,就只求隐匿沉默,等过了一年以后,李光地去世,皇帝拿出了他前后所进三篇奏章,交给内阁。
反馈:(1)四个分句各1分。后两个分句基本都能翻译出来。第二个分句的问题主要出在不知道“名世”是人名而作了强行翻译;还有“对”是应对、回答的意思,不可理解为“正确”;第二分句省略的主语是李光地,如果没有补充出来,但大致意思对的话,不额外扣分。问题最严重的是第一分句,主要是看不出“叩”是叩问、询问的意思,因此省略的主语、“其次”也都理解错了。第一句翻译出来的同学可谓真正读懂文章,四句也一般能全对。
本题均分2.42分,很能看出区分度。
(2):四个分句1句1分。第一句中“再”翻译为“二次”,很多同学都没有答到;第二句中,“韬默”的翻译有不少人翻译为“文字工作,文韬”,没有注意到两个字之间的近义词关系。第三句“踰年”其实就是“逾年”,译为“过了一年之后”,最后一句“上”应该是“皇上”,前文也一直出现了。不少人译为“向上”,主语出现了错误。本题均分为1.18,说明我们翻译基本功还不够扎实。
13.①敢于谏言,不曲意逢迎。②正直有原则,敢为同僚说话,保护清正的官员。③出世不张扬,闭门谢客,懂得收敛锋芒。④熟读经书,应对自如。
补充说明:在原先参考答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几点:清廉;知人善任;善于委婉讽谏;不居功;献策平藩有谋略。皆可。主要的问题:(1)要有整合归纳意识,一连写十几个词,这种答案即使都沾边,但会扣1分。(2)分点意识,有不少同学将不同的特点写在一点(可能是受答题卡上分值2的影响)。(3)还有一部分的问题是,语言不准确,比如混淆“讽谏”和“纳谏”,说李光地善于纳谏。
 
 
参考译文:
康熙己亥秋九月,我在塞上养病,有客来看望我,说到旧任相国安溪李公光地,极力毁谤;我无言,毁谤的话也侵损到了我。唉!君子立身处世确实难啊,只是遭遇有幸有不幸。
回忆癸巳夏四月,我出狱,供奉南书房。一天,皇上召编修沈宗敬到,让他写大小行楷。太阳下山到了傍晚(晡,申时,引申为傍晚),内侍李玉传皇帝指示给安溪公说:“朕初学书法时,沈宗敬的父亲沈荃陪侍,每下笔写时,他就指出其中的问题,同时分析缘由;到现在,每次写字,未尝不想起沈荃的帮助。”安溪公于是回答说:“这就是商汤坚决改正错误的态度。如果自以为是而厌恶正直之言,那就无法看清自己,引以为戒了。”当时皇上统治天下已经五十年,英明果断,内阁、九卿、台谏都奉命行事,不敢提出意见;只有安溪公能通过事情巧设言辞来改变皇上的意思,所以皇上对他颇为放心。每次内阁奏事之后,皇上单独留安溪公在南书房,有闲暇时就召入便殿,说话能有一段时间。
戴名世因为《南山集》而下狱,皇上震怒。官员建议判他车裂灭族,《南山集》集中有姓名的全部处死。他日皇上说:“自从汪霦死后,没有会写古文的人了。”安溪公说:“只有戴名世案内的方苞能。”(皇上)询问方苞之外能古文的人,(安溪公)就以戴名世回答。周围听到的人无不为他恐惧战栗,但是皇上也没有因为这个而怪罪他。两江总督噶礼与巡抚张伯行互相弹劾,案件很长时间不能决断,皇上忽然罢免噶礼,不久又下令诛杀其妻儿;安溪公其实有参与这件事的判决,他跟皇上说的话比较隐秘,世人都不能详知。根据我所听见的情况来看,安溪公的用心,难道有世上那些曲意逢迎取悦君王之意吗?
然而,自从安溪公在位时,众人大多讥讽他,在他去世之后,责骂更是厉害。大概是由于三藩作乱时,安溪公正好在家,用蜡丸献《入闽策》,三藩平定后,由编修晋升内阁学士,忌恨的人就说安溪公一开始本就怀有贰心。安溪公恐遭门户之祸,所以不能不有所敷衍应酬。等到他得到皇帝信任后,就常常闭门谢客,所往来以及公开推荐的没有多少人。由此,众人都十分抱怨,合力排斥异己,在远近之地到处散播(攻击他的话)。然而,安溪公正掌权用世之时,早晚入对,皇上(向他)商议斟酌,(他应答的)只有惟《尚书》《周易》及朱子之书中的道理;而一时海内称他为廉吏,无论是否安溪公所熟知的,他们都能安于其位,其中实际情况皆可查验。自从安溪公告假回乡不到旬月,而忌恨者先攻击安溪公所荐举的人,以此来排挤他;于是扬言安溪公仰仗皇上恩宠,培植党羽来求得朝廷大权。如果没有皇上对安溪公的深度信任,灾祸将难以预料。所以安溪公二次入朝为官,专门致力于隐匿沉默,等到过了一年去世之后,皇上拿出他前后三封奏章交给内阁。然后才知安溪公才到朝廷,就出苦言来求引退了。
唉!安溪公的用心如此,他对于时事也无所补救,而被毁谤却超过了一般人,这就是古之君子难于用世,而且拒绝舍小求大之说的原因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方苞《先母行略》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与徐贻孙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狱中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方苞《通蔽》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赠魏方甸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汤潜庵先生逸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送冯文子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四君子传·王源》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重建阳明祠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王生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与孙以宁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田间先生墓表》阅读练习及答案
《礼部尚书赠太子太傅杨公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二山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与王昆绳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苞《白云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