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吏二千石子弟选郎吏,又以富訾,未必贤也。且古所谓功者,以任官称职为差,非谓积日累久也。故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是以有司竭力尽知,务治其业而以赴功。今则不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矣。
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是故众其奴婢,多其牛羊,广其田宅,博其产业,畜其积委,务此而亡已,以迫蹴民,民日削月浸,浸以大穷。富者奢侈羡溢,贫者穷急愁苦;穷急愁苦而不上救,则民不乐生;民不乐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此刑罚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胜者也。故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此上天之理而亦太古之道天子之所宜法以为制大夫之所当循以为行也。
(节选自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有删改)
材料二:
董仲舒请使列侯郡守岁贡士二人,贤者赏,所贡不肖者有罚,以是为三代乡举里选之遗法也,若无遗议焉。郡县之天下,统中夏于一王。郡国之远者,去京师数千里。郡守之治郡,三载而迁。地远,则贿赂行而无所惮。数迁,则虽贤者亦仅采流俗之论,识晋谒之士,而孤幽卓越者不能连进于其前。且国无世卿,廷无定位,士苟闻名于天下,日陟日迁,而股肱心背之任属焉。希一荐以微非望之福,矫伪之士,何惮不百欺百雠以迎郡守一日之知,其诚伪淆杂甚矣。于是而悬贫罚之法以督之使慎,何易言慎哉!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此上天之A理B而亦太古C之道D天子之E所宜F法以为制G大夫之所当H循以为行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吏二千石,与《石钟山记》中“石之铿然有声者”,都属于定语后置句。
B. 是,这,与《六国论》中“是又在六国下矣”中的“是”含义相同。
C. “日削月浸”与《送东阳马生序》“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的“日”用法不同。
D. 且,而且,与《鸿门宴》中“且为之奈何”的“且”含义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董仲舒指出许多高级官员的子弟因家庭背景和财富优势,更容易进入官场,但他们并不一定都是贤才。
B. 董仲舒建议不要用做官时间的长短来计算功劳,而是要考察他们的才能和德行以后再确定职位。
C. 董仲舒认为官员与民争利可能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因此官员应放弃所有产业,只领俸禄。
D. 王夫之认为,较远的郡和封国距离京师数千里,郡守每隔三年就要迁转调动,这样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
(2)广其田宅,博其产业,畜其积委,务此而亡已。
14. 请简要概括董仲舒和王夫之对“使列侯郡守岁贡士二人”这一举措的不同看法。
【答案】10. BDG
11. C 12. C
13. (1)因此廉洁和无耻混淆,好人和坏人不分,真正的贤才就无法得到。
(2)扩大他们的田地住宅,扩充他们的产业,增加他们的积蓄,致力于这些而且没有止境。
14. ①董仲舒支持这一举措。他认为此举能让诸侯、二千石官员尽心求贤,使天下之士得任用,实现三王之盛和尧、舜之名,强调量材授官、录德定位。
②王夫之对此举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在郡县制下此举措有诸多问题,如偏远地易贿赂、郡守频繁迁职致推荐不公正、难靠贫罚之法保证谨慎推荐。
【解析】
【导语】材料一中,董仲舒主张通过各地推荐贤才维持社会公平,提倡以才能选贤,避免官吏因财富争利,导致社会不公。材料二中,王夫之质疑此举措的实际效果,认为地理距离和升迁频繁导致弊端,难以真正识别贤才,反映了土地辽阔、管理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两者均关注贤能举荐的重要性,但对实施的效果存在不同看法。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这是上天的理,也是古代的道,天子应当效法定为制度,大夫应该遵守实行。
“此上天之理”,主谓宾结构,“此”为主语,“是”为谓语(省略),“上天之理”为宾语,语义完整且独立,故应在B处断开;
“而亦太古之道”,主谓宾结构,“此”为主语(省略),“是”为谓语(省略),“太古之道”为宾语,句子结构完整,故应在D处断开;
“天子之所宜法以为制”,主谓结构,“天子”为主语,“所宜法以为制”为谓语,句意完整,故应在G处断开。
故选BD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的能力。
A.正确。都属于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二千石吏”/“铿然有声石”。句意:二千石的官员。/敲击后能发出响亮声响的石头。
B.正确。词义相同,都是指示代词,这。句意:如果这样。/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C.错误。用法相同,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百姓天天受到剥削。/朝廷每天供给膳食。
D.正确。词义不同。
连词,而且。句意:而且国家没有世袭的卿大夫。
副词,将。句意:将对此事如何处理?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因此官员应放弃所有产业,只领俸禄”错误。原文中董仲舒认为官员应不与民争业,如此才能使利益均布,百姓得到充足的供给。并没有主张官员放弃所有产业,只强调不应与民争利。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是以”,因此;“贸”,变更;“浑淆”,混淆,混杂。
(2)“广”,扩大;“博”,扩充;“畜”,积聚;“务”,致力于;“亡”,没有;“已”,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