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女,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B. 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C. 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D. 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又称“表字”,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古人称呼他人时一般称字如杜子美(杜甫),还可称官名如王右军(王羲之),称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等,也可兼称,《游褒禅山记》中“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籍贯,“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 婚,指婚姻关系。古代的婚姻,讲究六礼,一般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道手续。亲家之间,女方之父叫“婚”,男方之父叫“姻”;《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此处“婚姻”就是指刘项两家结成儿女亲家。
C. 太祖,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称为“高祖”或“太祖”,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祖有“祖宗”之义,《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祭祖,取道”,此处“祭祖”就是指荆轲临行前祭祀祖先。
D. 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著名的赋有王粲的《登楼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杜牧的《阿房宫赋》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粲出身名门。他的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位列汉代的三公。大将军何进想让他父亲王谦做自己的女婿,王谦没有答应。
B. 王粲少有才名。他很受当时位尊权重、才学出色的蔡邕的赏识。听说王粲来访,蔡邕急忙去迎接,把鞋子都穿倒了,还表示会把家里的书籍都送给王粲。
C. 王粲怀才不遇。他起先没有接受司徒与朝廷的征召;投靠刘表,又因其貌不扬而不受重视;后归附曹操,认为袁绍喜爱贤才却不任用、刘表拥有贤才却任用不当。
D. 王粲博闻强记。他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路边刚读过的碑文,可以复原先前的棋局;他还擅长计算,能提笔成文,写下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13.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2)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10. A    11. C    12. C 
13. (1)您平定冀州的时候,刚到那里就整顿军务,招揽豪杰并重用他们而驰骋天下。
(2)王粲擅长写文章,提笔就能写成,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当时的人常常认为他是事先写好的;然而即使(他们)正式再去精心深思(覃思即深思),也不能超过(他)提笔写成的文章。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还原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认真揣摩仔细辨别,做出选择,一般用排除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是两个句意完整的分句,中间要断开,排除BC;“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是一个判断句,排除D。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C项,“‘祭祖’就是指荆轲临行前祭祀祖先”理解错误,《荆轲刺秦王》中“祭祖”指的是祭祀路神。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投靠刘表,又因其貌不扬而不受重视;后归附曹操,认为袁绍喜爱贤才却不任用、刘表拥有贤才却任用不当”曲解文意,结合原文“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刘表不太重视王粲不仅是因其貌不扬,还因其体弱,不拘小节;并且袁绍是不懂任用,刘表是不任用。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缮”动词,整顿;“收”动词,招揽;“用”动词,任用。(2)中的“属”动词,写作;“举”动词,提;“以为”动词,认为;“复”副词,再;“精意覃思”动词,精心深思;“加”动词,超过。

译文: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位列汉代的三公。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何进因为王谦是名公的后代,想要(让自己的女儿)与王谦结成婚姻关系,叫两个女儿出来拜见王谦,让他从二人中选择一个。王谦没有答应。王谦因病免了官职,后来在家中死去。
    汉献帝向西迁都,王粲也迁居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看到了他认为他不是平凡之辈。当时蔡邕的才学很出色,在朝中位尊权重,受到重视,常常车马充塞了住宅前的巷子,宾客满座。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来访,倒穿着鞋就跑去迎接他。王粲到了之后,大家看到他年纪轻,体貌短小,满座客人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畅的孙子,有奇异的才能,我比不上。我家的文章书籍应当全部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召用,皇帝命令授予黄门侍郎的官职,因为西京扰乱,都没有去接受官职。于是到荆州投靠刘表。刘表因为王粲身材短小、相貌不扬并且随随便便、不拘小节,不太重视他。刘表死了后,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让他归附了曹操。曹操召用王粲为丞相的属官,并且赏给关内侯的爵位。曹操在汉水之滨设酒宴,王粲双手捧杯敬贺说:“当今袁绍在黄河以北起兵,仗着人多,立志吞并全国,然而他爱贤才却不能使用贤才,所以有特殊才能的人都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一带从容不迫,暂时不动,观察等待时机,自认为自己可以效法周文王(慢慢压倒商朝)。在荆州躲避战乱的人,都是天下才能出众的人,刘表不知重用他们,所以国家危急却没有辅佐的人。您平定冀州的时候,刚到那里就整顿军务,招揽豪杰并重用他们而驰骋天下;等到平定了长江、汉水,招纳有才能的人而安置他们的职位,让天下人归心,远远看到(您的善政)而希望天下太平,文臣武将都被任用,英雄竭尽全力,这是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的措施啊。”后来王粲被调动官职任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以后,曹操授予他侍中的官职。他广泛认识事物,知识丰富,有问必能对答。当时昔日的法度荒废、松弛,需要创立新的规章制度,王粲经常主持这件事。
    当初,王粲和别人一起走路,读路边的碑文,那人问:“你能背诵吗?”王粲说:“能。”那人就让他背诵碑文,一个字也不错。曾经观看人下围棋,棋局(局,本意为棋盘)坏了,王粲替他们照原样恢复,把棋子再摆上。下棋的不相信,用头巾把棋盘盖上,让他再用其他的棋盘把棋子照原样摆上。摆好后用来互相核对比较,棋子的位置一个也不错。他的很强的记忆力就像这样好。他还擅长计算,作算术,能大致通晓道理。他擅长写文章,提笔就能写成,没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当时的人常常认为他是事先写好的;然而即使(他们)正式再去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他)提笔写成的文章。他写下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王粲随曹操军队伐征东吴。二十二年春天,在行军路上病死,当时四十一岁。王粲有两个儿子,受魏讽的牵连,都被杀了。后代断绝。 

相关文言文练习
《三国志·孙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周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邓艾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步骘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杨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贾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武帝纪》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曹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蜀书·董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胡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田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孙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诸葛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吕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卫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杨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许靖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孙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曹仁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胡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陶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夏侯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吴书·滕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田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薛莹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薛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四)
《三国志·夏侯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华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三国志·魏书·国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吕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杨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刘晔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魏书·崔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典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程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杨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魏书·梁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刘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周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曹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吴书·朱桓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