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廷翰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林泉随笔序
[明]吴廷翰
林泉随笔记一卷,凡百二十二首,翰外祖淮浦先生张公之所述也。先生天质秀异,气骨清莹,少孤贫,力学,勇猛绝人。长博邃群典,洞达天人之蕴。修身守道,益以困厄。盖累踬而不踣,既老而弥烈。大风寒雪,终日不食观其色冲冲然独处一室凝尘满几有叩之者若发清磬于明堂太庙之中其音琅琅然使人心厉而神肃。荷苙垂钓,得意放歌,响振江皋。枕蓑而卧,起舞颓然,群儿笑而相逐,弗顾也。其志盖凌驾千古,而泥淖一世;其气象则真挺乎若松柏之据大壑,而上干青云;矫乎若神鹤之遨九天,而下俯凡宇。其风韵襟怀,则击壤①以还未之多见;其所造诣,则山巅水湄之间,幽岑寂寞,有非鄙夫野人之所能窥者也。
翰童时,先君子澨东先生使从先生游。先生授以《大学》《中庸》,为之解说,惜未喻其至论。古今上下亘数千百年,帝王升降之数,国家成败之迹,君子小人之所以分,中国夷狄之所以异,则犹历历在耳。使翰一念感动,三十余年有所恐而不为恶,有所恃而为善,犹若见先生于几席之上、床榻之前,为之供笔研而扶杖屦,其感人动物之功何如也!
先生既没,其所著录皆散落不存。此篇为先君子所收,一日,以示翰曰:“此汝外祖手笔也。其中多格言,宜谨识之。”翰奉以读者三十余年,犹以为记事之书也。至读《论李氏中和集》,所谓“气则养性,性则乘气。气存则性存,性动则气动”。乃感而叹曰:“此先生之所独见也。”又读《论柳子钴鉧潭西小丘记》,所谓:“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又叹曰:“此先生之所养也。”至论诸儒为学,而引《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又曰:“何天之衢,亨。”“是故博以求之于散漫不一之途,约以会之于混融大同之域,然后足以为学。”则作而言曰:此足以见先生之所学矣!
是此闲言剩语之中,而平生所学几不出此,此岂可泯乎!于是谋入梓以传,而述其大致于此。若夫嗣先生之学,以求无愧于先生之言,与先君子之所示,则翰虽至愚,犹幸而能读先生之书于今日也!
(选自《吴廷翰集》,有删改)
(注)①击壤:比喻太平盛世。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洞达天人之蕴 蕴:深奥之处
B.惜未喻其至论 喻:表达,说明
C.帝王升降之数 数:定数,命运
D.君子必有游息之物 游息:游玩和休憩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既老而弥烈 ②赂秦而力亏
B.①矫乎若神鹤之遨九天 ②近乎卜祝之间
C.①则击壤以还未之多见 ②恐年岁之不吾与
D.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就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学识渊博、气度超群、放荡不羁,虽有凌云之志却一生困厄的高洁之士,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张本。
B.文中记叙了先生对作者父亲的谆谆教导,先生对帝王盛衰、国家兴亡、君子小人等的见解也对作者的为人处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作者反复诵读淮浦先生的文章,体会到先生不仅通读各类文献典籍,而且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足见其学问之高、涵养之深。
D.本文情感充沛,在描写、叙述中表达了对先生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语言整散结合,比喻、铺排等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本文的抒情色彩。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终日不食观其色冲冲然独处一室凝尘满几有叩之者若发清馨于明堂太庙之中其音琅琅然使人心厉而神肃。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枕蓑而卧,起舞颓然,群儿笑而相逐,弗顾也。
(2)是此闲言剩语之中,而平生所学几不出此,此岂可泯乎!
答案:
14.B
15.D
16.B
17.终日不食/观其色冲冲然/独处一室/凝尘满几/有叩之者/若发清馨于明堂太庙之中/其音琅琅然/使人心厉而神肃
18.(1)头枕着蓑衣躺着,起身后摇摇晃晃地手舞足蹈,一样孩子嬉笑着追逐他,(先生)也不回头看。
(2)这些(虽是)闲散留存的片言只语,但(先生)平生的学问几乎都体现于此了,我怎么能使它消亡呢!
参考译文
林泉随笔记一卷,总共一百二十二篇,是我外祖父淮浦先生张公著述的。先生风度优异突出,风骨高洁,年少时贫寒无依,努力学习,勇敢过人。成年后博览群书,精通各类文献典籍,通晓宇宙人生的深奥道理。修身养性,坚守正道,处境更加困厄,屡屡受挫却不屈服,年老却越发刚烈。刮大风下大雪(的时候),整天不进食,看他的神色却很高兴的样子。独处一室,满桌灰尘,有人敲门,声音清亮好像是从皇帝的宗庙发出来的。那声音清脆,使人内心严肃,神色恭敬。肩披白芷,江边垂钓,称心如意时纵声放歌,声音响彻江岸。头枕着蓑衣躺着,起身后摇摇晃晃地手舞足蹈,一群孩子嬉笑着追逐他,(先生)也不回头看。他的志向大概超越古今,却一生陷入困境;他的形象的确挺拔如松柏生长于深壑中,却能高耸入云霄;矫健的样子像神鸟在高空遨游,却向下俯瞰人间。他的姿态胸怀超群,太平盛世以来未曾见过这样的人;他的学问,就在山顶水边,幽静寂寥,是鄙陋粗野之人难以探察到的。
在我还是孩童时,先父澨东先生让我跟随外祖父淮浦先生求学,先生拿《大学》《中庸》来教授,为我解释说明,可惜(我)不能明白其中最精妙之处。从古到今绵延数千年,帝王兴衰的定数,国家成败的踪迹(原由),君子与小人有区别、中原之国与少数民族之间有差异的原因,(这些话)还清清楚楚如在耳边。使我一想起便有所触动,三十多年有所敬畏而不做坏事,(精神)有所依赖而去做善事,如同看见先生在坐席上、在床前,(我)为他拿笔和砚,扶手杖,那感动人和万物的功效有什么能比得上啊!
先生去世后,他的著作全都散失没有保存下来。这一册文章是先父收集的,一天,(先父)把它拿给我看说:“这是你外祖父亲笔写的文章。这中间有很多有教育意义可作为准则的语句,应该认真地记住。”我恭敬地捧着读了三十多年,仍把它作为记录事情的书籍。等到读了《论李氏中和集》,所谓的“元气能涵养性情,性情又顺应元气。元气在那么性情就充沛,性情发生变化那么元气也就发生变化。”于是有所感悟,叹息道:“这是先生独到的见解啊。”读《论柳子钴蝎潭西小丘记》,说:“君子一定有用来游玩与休憩的外物,修炼出高尚明达的心性的器物,使他安静平和。纷乱的忧虑、呆滞的思想,都不能进入内心。”于是又叹息说:“这是先生的修养啊。”到论述各位儒者做学问,就引用《易经》说:“君子要多记以前圣贤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来蓄养自己的德行。”又说:“何等畅达的天上大路,亨通。”因此,在广泛不同的途径广博地学习探求,在天人合一的境域化繁为简融会贯通,这样以后就可以做学问了。(我)于是写道:“这足以体现先生的学问了。”
这些(虽是)闲散留存的片言只语,但(先生)平生的学问几乎都体现于此(几乎不超出于此)了,我怎么能使它消亡呢!于是谋划刻印书籍来使它流传下来,从而在此记述大概内容。至于继承先生的学问,来追求无愧于先生的话语和先父的教导,那么我虽愚笨,仍然为能在今日读到先生的书而感到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