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夫学者是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本蛮人也。年十四五,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怀袖握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役苦辛,时伺间隙,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後被赏遇,位至侍中开府。
邺平之後,吾见徙入关。吾儿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媪褐,我自欲之。”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每至A文林馆B问书C之外D不暇E他语F及睹古人G节义之事H未尝不感激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端,文中加点的“端”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中的“端”,意义不同。
B.春华秋实,是由历史典故凝固而来的成语,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现也比喻学习有成果。
C.老而弥笃的“而”是连词,表转折。与《屈原列传》中“楚怀王贪而信张仪”的“而”用法相同。
D.游学,文中指远游异地,从师学习,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增进弟子的学识,培养其品质。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认为,君子学习表现言行举止之间,一切都是世人典范:提倡学习要真诚力行,长期积累,必能体会其中乐趣,若舍弃治学意义和禽兽无异。
B.《颜氏家训》将学习之道比作种树,如果没有春华,自然没有秋实;还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列举事例,讨论早学和晚学,虽有不同,但同样值得肯定。
C.《颜氏家训》引用孔子“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佐证适当地晚学是有好处的;指出若到婚冠时还未学,就因保守而失学,实在愚蠢。
D.齐国人田鹏鸾,虽居下位但好学,趁着差事繁忙之余向旁人请教:颜之推教导儿子思鲁,学习不能终止,勉励其从正道承家业。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2)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
14.请结合材料二来谈谈如何做到荀子所说的“学至乎没而后止也”。(3分)
答案:
10.BFH(每至文林馆,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
11.C(“楚怀王贪而信张仪”的“而”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12.C(根据原文的语境,“《颜氏家训》引用孔子'五十以学《易》,可以尤大过矣'”,是用来说明“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但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还该晚学,不可以自己放弃)这类特殊情况下,晚学犹未为晚,不可以自我放弃,并非“佐证适当地晚学是有好处的”。)
13.(1)所以学习的课程和内容虽有尽头,至于求学的意义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
评分细则:4分。关键词“学数”“须臾”“舍”各1分,句意1分。字词落实,合乎文意,表达正确,即可。
(2)而每被学习的课程督促,在经史上用苦功夫,不知做儿子的能安心(学习)吗?
评分细则:4分。关键词:“笃”“勤劳”“安”各1分,句意1分。字词落实,合乎文意,表达正确,即可。
14.①人幼小时,精神专注,应早早学习,从年少学习到老,不倦怠。(材料二第2段,由作者个人及曹操、袁遗等学习经历得出)②若盛年没学习,也应当晚学,不可以放弃。(材料二第2段,由孔子、曾参、荀卿、公孙弘、朱云、皇甫谧以及世人婚冠时犹不学习正反举例得出)③不管遇到什么困境,都应当要勤学苦练。④不要因求钱财名利而放弃学业。(材料二第3、4段,由田鹏鸾经历、作者教育儿子的话语得出)
评分细则:3。每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大意对即可。
【译文】
材料一:
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微小的言论细微的举动一概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从嘴到耳朵之间,相距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
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课程和内容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才能停止。所以学习的课程和内容虽有尽头,至于求学的意义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没有智慧和德行。
材料二:
学习是好比种树,春天赏玩其花,秋天收获果实;谈论学问文章,就是春天的花,加强自身修养以利于行动,就是秋天的果实。
人在幼小的时期,精神专注,长成以后,思虑分散。这就该早早接受教育,不要失掉机会。我七岁时候诵读《灵光殿赋》)直到今天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记。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一个月搁置,就生疏了。曹操、袁遗,年老时却更专心致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但人会有困顿不得志,在壮年失学,还应当晚学,不可以放弃自己。孔子就说过“五十岁来学《易》经,做人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了。”曾参七十岁才学习而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待学,还成为儒家大师;公孙弘四十多岁才读《春秋》,凭此就做上丞相:这些人都最终成为儒学大师;这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世间的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就自称太晚了,沿袭保守,不愿学习,也太愚蠢了。幼年学,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学,像夜里走路拿著蜡烛,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古代的勤学者,有用锥子刺大腿以防止瞌睡的苏秦;有投斧于高树、下决心求学的文党;有映雪勤读的孙康;有收聚萤火虫以照明的车武子;汉代的儿宽耕种时也不忘带上经书;路温舒在放羊时编蒲草为简牍,用来写字;他们都能勤奋刻苦。齐国有个宦官太监田鹏鸾本来是蛮人。十四五岁刚刚做了太监,就知道好学,袖子里藏着书本,早晚诵读。身处在低下地位,从事役使差事辛劳困苦,有时窥伺间隙,向周围的人请教。每次到文林馆,除了询问书本问题之外,就无暇说别的话。看到古人节义的事,没有不感激。后来被赏识,位至侍中开府。
邺下平定以后,我被迁徙到关中。大儿思鲁首对我说:“朝廷上没有禄位家里没有积财应该多出气力来表达供养之情。而每被学习的课程督促,在经史上用苦功夫,不知做儿子的能安心(学习)吗?”我教训他说:“做儿子的应当以修养为志向,做父亲的应当以学习为教诲。如果叫你放弃学业而一意求财,让我衣食丰足,我吃东西哪能觉得甘美,穿衣服哪能感到暖和?如果从事先王之道,继承家世之业,即使吃粗劣饭菜、穿粗麻褐衣,我自己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