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罗隐《英雄之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罗隐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 (12分)
英雄之言
唐·罗隐
(1)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
(2)夫盗亦人也,冠履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正廉之节,不常其性耳。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7;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则曰:“居宜如是!”楚籍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
(3)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之所窥者,鲜矣。。
[注]①不常其性: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永久保持。②西刘:指汉高祖刘邦。③峻字、逸游: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
21.下面各项中的“于”与“则曰牵于寒饿”中的“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其皆出于此乎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不拘于时   D.学于余
22.对文中“英雄”人物的评价符合文意的项是( ).(3分)
A.以百姓社稷为重    B.行韬光养晦之道   C.是欺世诳众之徒   D.有退逊正廉之性
23.对第②段的语言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整散结合          B.凝练含蓄   C.简洁流畅   D. 洗练犀利
24.文章三个段落的顺序能否互换?为什么? (4分)
 
 
答案:
21. (2分) C
22.(3分)C
23. (3分) B
24.(4分)第(1)段先从“物”的“韬晦”说起,指出动物隐藏踪迹是出于躲避外敌的本能(1分);第(2)段由物及人,指出那些所谓的英雄高喊“救彼涂炭”,实则欺世诳众(1分)。第(3)段由“英雄”推及“常人”,指出以“英雄之言”掩盖不洁内心已成为社会的普便现象,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分)。三个段落由物及人,由特殊到一般,层层推进,因此不可互换(1分)
 
 
参考译文:
    物品之所以有隐藏不露的,是为了防备盗贼。所以人也是一样。
    盗贼也是人,同样要戴帽穿靴,同样要穿着衣服。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的,是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长久保持不变罢了。
    看见财宝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出于寒冷饥饿;看见国家就要窃取的,说我这是拯救百姓的困苦。出于寒冷饥饿原因的人,不用去多说;拯救百姓困苦的人,应该以百姓的心为心。但是汉高祖刘邦却说:“我的住室应该像秦始皇这样。”楚霸王项羽也说:“秦始皇可以取而代之。”想来他们并不是没有安分忍让的心与正直不贪的品格,可能是因为看到了秦始皇的奢华尊贵,然后产生了取而居之与取而代之的想法。
    像他们这样的英雄尚且如此,何况普通的人呢?因此说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却不被人们所羡慕觊觎,那是太少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罗隐《英雄之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方孝孺《吴士好夸言》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方孝孺《吴士好夸言》阅读练习及答案
晏子春秋之《雨雪不寒》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彝所至多善政》阅读练习及答案
袁宏道《初至天目双清庄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骆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魏博归朝》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洛阳名园记》后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楚辞章句》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史·文帝路淑媛》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才子传·白居易》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鼠戏》阅读练习及答案
《木雕神技》阅读练习及答案
沈约《高松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秋涛宫》《六和塔夜玩风潮》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老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吴越春秋·伍员奔宋,道遇申包胥》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赵策一·秦将伐韩》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桓公好服紫》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王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太宗吞蝗》《说疫气》阅读练习及答案
罗隐《吴宫遗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