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天时不如地利》《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委而去之    (2)寡助之至    (3)亲戚畔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乙】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弗予?”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①知伯:即智伯,春秋末期晋国执政,为人飞扬跋扈。②魏桓子:又称魏宣子,春秋时期晋国魏氏领袖。③任章:魏桓子的大臣。④质:攻击对象。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弗予
(2)知伯大说
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10.知伯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分别从魏桓子和知伯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
6.(1)放弃 (2)极点 (3)同“叛”,背叛7.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8.(1)给予     (2)同“悦”,高兴    9.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10.魏桓子的角度:听取属下任章的意见,对知伯采用了“欲擒故纵”的正确有效的策略;知伯的本身的角度:骄横、轻敌。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放弃并且离开。委:放弃。
(2)句意为: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至:极点。
(3)句意为: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固:使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的地理环境。威:震慑。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
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所以不给。予:给予。
(2)句意为:知伯很高兴。说:同“悦”,高兴。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本句句意为:想要打败他,一定先要帮他一把;想要夺取他,一定先要给他一点。
故断句为: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10.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题干提示从魏桓子或知伯角度分析。在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分析。
“‘君不如与之,以骄知伯。君何释以天下图知氏,而独以吾国为知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家之邑一”,由此分析,魏桓子善于听取劝谏,采用了正确有效的军事策略。由“无故索地,邻国必恐;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知伯必懦。懦而轻敌,邻国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知氏之命不长矣”“知伯大说,因索蔡、皋梁于赵,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于外,赵氏应之于内,知氏遂亡”分析,知伯无故索地,得到地以后骄横轻敌,贪得无厌,招致邻国反抗,最后灭亡。
 
参考译文:
【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放弃并且离开,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乙】知伯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不给。任章问他道:“为什么不给他呢?”桓子说:“无缘无故来索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没有缘由就索取土地,邻国一定害怕;(知伯)胃口太大又不知满足,天下诸侯一定都害怕。(假使)你把土地给了他,知伯必定越发骄横。一骄横就会轻敌,邻国害怕就自然会相互团结。用相互团结的军队来防御对付轻敌的国家。知伯肯定活不长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他,一定先要帮他一把;想要夺取他,一定先要给他一点。’所以您不如把土地给他,以便使知伯越来越骄横。您怎么能放弃和天下诸侯共同图谋知伯的机会,却只让我国成为知伯的攻击对象呢?”魏桓子说:“好吧。”于是就把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知伯。知伯很高兴,于是就又向赵国索取蔡、皋梁等地,赵国不答应,知伯就围攻晋阳。这时韩魏从外围反击,赵氏从内围接应,知伯于是很快就灭亡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阅读练习及答案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阅读练习及答案
《貂勃常恶田单》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张仪为秦破从连横》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西门豹为邺令,而辞乎魏文侯》阅读练习及答案
《燕王喜使相国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秦以连横说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韩赵相难》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策三·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靖郭君善齐貌辨》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阅读练习及答案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战国策·赵第二·使者报王》阅读练习及答案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阅读练习及答案
《庄辛谓楚襄王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魏策·魏将与秦攻韩》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阅读练习及答案
《信陵君杀晋鄙》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策三·楚王死,太子在齐质》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赵武灵王平昼闲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苏代为燕说齐》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策二·韩、齐为与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雎至秦,王庭迎》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魏为与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并赵,北向迎燕》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魏策三·张仪为秦连横,说赵 (武)王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韩策一·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燕策一·苏秦北见燕昭王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阅读练习及答案
《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魏二·秦召魏相信安君》阅读练习及答案
《靖郭君,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赵策二·王遂胡服》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赵策一·秦将伐韩》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楚策·楚襄王为太子之时》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秦策五·文信侯吕不韦欲攻赵以广河间》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燕策一·齐大胜燕,子之亡》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孟尝君将入秦》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赵一·秦王谓公子他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齐六·齐闵王之遇杀》阅读练习及答案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