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四月,河决东郡金堤。先是,清河都尉冯逡奏言:“郡承河下流,顷所以阔无大害者,以屯氏河通,两川分流也。今屯氏河塞,鸣犊口又益不利,独一川兼受数河之任,虽高增堤防,终不能泄。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又其口所居高,于此分杀水力,道里便宜,可复浚以助大河,泄暴水,备非常。”事下丞相,以为“方.用度不足,可具勿浚”。后三岁,河果决于馆陶及东郡金堤,坏败官亭、空庐且四万所。冬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延世以竹落长四丈,大九围,盛以小石,两船夹载而下.之。三十六日河堤成。三月,诏以延世为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三年秋八月,河复决平原,所坏败者半建始时。鸿嘉四年秋,河水湓溢,败官亭、民舍四万馀所。平陵李寻奏言:“议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迹而穿之。今因.其自决,可且勿塞,以观水势;河欲居之,当梢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顺天心而图之,必有成功。”于是遂止不塞。待诏贾让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徏冀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泛滥期月自定。此功一立,河定民安,谓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兴利除害,支数百岁,谓之中策。若乃缮完故堤,增卑倍薄,劳费无已,数逢其害,下策也。”平帝时河、汴决坏,久而不修。建武十年,光武欲修之,浚仪令乐俊上言:“民新被兵革,未宜兴役。”乃止。兖、豫百姓怨叹,以为县官恒兴他役,不先民急。会有荐王景能治水者,夏四月,诏发卒数十万,遣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汴渠堤。景虽简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焉。十三年夏四月,汴渠成,河、汴分流,复其旧迹。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
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
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
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上切责/其不忧职/自杀/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使塞决河
11、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备非常”与“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两句中的“备”字含义相同。
“方用度不足”与“余方心动欲还”(《石钟山记》)两句中的“方”字含义相同。
“两船夹载而下之”与“下江陵”(《赤壁赋》)两句中的“下”字含义不相同。
“今因其自决”与“因利乘便”(《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治河方案考验施政者的能力,冯邈的治河观点多有合理之处,但被丞相借故拒绝,结果造成巨大损失。
汉代对治理黄河非常重视,王延世治河筑堤成功即被加官进爵,获得丰厚的赏赐,由此可见一斑。
政府施政有时也会引起百姓误解,光武帝时,因为战争刚停息而未整治黄河,结果招致各地百姓的怨恨。
治理黄河的代价一般不低,发动的民工数量以数十万计,费用即使简省,有时仍要用百亿来计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九河故迹,今既灭难明,屯氏河新绝未久,其处易浚。
(2)徙翼州之民当水冲者,放河使北入海,泛滥期月自定。
答案:
10、C句意: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策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厉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杜钦将王延世推荐给王凤,派他去负责堵塞黄河决口。
“御史大夫尹忠以对方略疏阔”,“疏阔”作“方略”的谓语,不可断开,排查BD;
“杜钦荐王延世于王凤”,“于王凤”作“荐”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排查A。
故选C。
11、D.“含义不相同”错误。两句中的“因”都是介词,“趁着”的意思。“今因其自决”意思是: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因利乘便”意思是:秦国趁着这有利的形势。
12、C.“招致各地百姓的怨恨”不对,原文中是“兖、豫间百姓”,而非“各地”。
13、(1)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很难寻找到,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容易疏通。
(2)将面临洪水冲击的冀州人民迁走,放黄河的水使其向北流入大海,洪水泛滥一个月就能平定下来。
参考译文:
汉成帝建始四年夏季四月,黄河在东郡金堤决口。在此之前,清河郡都尉冯逡奏报说:“清河郡位于黄河下游,暂时没有发生大灾害,是由于屯氏河通畅,可以两河分流。如今屯氏河已经淤塞,只有一条河,却要兼容数条河流的水量,即使加高提防,最终也不能使它顺畅宣泄。大禹时代修筑的九河故道,如今很难寻找,屯氏河刚刚淤塞不久,容易疏通。又由于黄河与屯氏河分流的汊口处在高处,在这里修筑分减水力的工程,从路途上看也非常方便,可以重新疏通屯氏河以辅助黄河,宣泄洪水,防备非常情况的发生。”成帝将冯遑的奏章交给丞相审查办理,丞相认为“现国家经费不足,暂且不必疏通”。三年之后,黄河果然在馆陶和东郡金堤决口,冲毁官暑驿站、以及民房近四万所。建始四年冬季十一月,御史大夫尹忠因为奏对治河的方策粗疏不切合实际,皇上严厉地斥责他不尽职尽责,尹忠自杀。杜钦将王延世推荐给王凤,派他去负责堵塞黄河决口。王延世与王凤用竹编成长四丈、九人合围的竹篓,里面盛上小石头,用两条船夹着运载,投入到决口处。经过三十六天奋战,河堤修成。三月,成帝下诏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领取中二千石俸禄,赐关内侯爵位,赏黄金一百斤。西汉成帝河平三年秋季八月,黄河再次在平原郡决口,所造成的损失是建始四年的一半。鸿嘉四年秋,黄河水泛滥,冲毁官暑驿站,以及民房四万多所。平陵人李寻上奏说:“讨论治河之策的人常想要寻找九河原来的河道贯通它,现在趁着黄河自己决口,可暂时不进行堵塞,先观察水的流势;如果黄河想占据那条道路,它渐渐就会自己形成河川,再沿河川挑出河床的沙土,然后按其自然状况进行治理;就一定会成功。”于是停止堵塞不再筑堤。待诏贾让上奏说:“治理黄河有上、中、下三策。黄河向西临近大山,向东面靠近金堤,从水势上看不会流得太远。将面临洪水冲击的冀州人民迁走,放黄河的水使其向北流入大海,洪水泛滥一个月就能平定下来。这一工程如能实施,黄河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是上策。多开凿运河渠道,既能使百姓灌溉农田,又可分减水势。兴利除害,可以支持数百年,称为中策。如果只是修理完善原有的提防,不断把低矮的堤坝增高,把薄的堤坝加厚,所耗费的人力劳力没有止境,却仍然频繁地遭受洪灾,因此这是最下策。”汉平帝时,黄河、汴水曾经决口,长久没有修复。到了建武十年,汉光武帝打算进行治理,浚仪县令乐俊上奏说:“民众新近遭受战争的创伤,不宜兴起徭役。”于是停止。兖州、豫州两州间的百姓埋怨叹息,认为朝廷总是兴办其他工程,不把老百姓的急难当做优先考虑的事。恰在这时有人推荐王景,说他有治水才能,夏季四月,汉明帝下令征发民工数十万人,派王景与将作谒者王吴修筑汴渠堤防。王景虽然减省工程费用,然而所用钱财仍要用百亿来计算。十三年夏四月,汴渠修成,黄河、汴河分流,恢复了过去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