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燕攻齐,取七十余。燕将守聊城,齐田单围而攻之,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怯死而灭名’。今公行一朝之忿,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且楚攻齐南阳,魏攻平陆,齐无南面之心,以为亡南阳之害,不若得济北之利,故定计而坚守之。齐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即臣见公之不能得也。齐必决之于聊城,公无再计,彼燕国大乱,君臣失计,上下迷惑,栗腹以百万之众,五折于外,万乘之国,被围于赵,壤削主困,为天下戮,公闻之乎?今公以弊聊之民距全齐之兵,期年不解,能以见于天下矣。为公计,不如罢兵体士,全车甲,归报燕王,必喜。士民见公如见父母,交游攘臂而议于世,功业可明矣。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且吾闻效小节者不能行大威,恶小耻者不能立荣名。昔曹沫为鲁君将,三战三北而丧地千里。使曹子之足不离陈,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故去三北之耻,退而与鲁君计也,曹子以为遭。齐桓公有天下,朝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劫桓公于坛位之上,颜色不变而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丧,一朝而反之,天下震动惊骇,威信吴、楚,传名后世。故其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毙也,公其图之!”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椟而去,故解齐国之围,救百姓之死,仲连之说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B.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离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C.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电/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D.计不顾后/出必死而不生/则不免为败军禽将/曹子以败军禽将/非勇也/功废名灭/后世无称/非知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故以此指居帝王之位。文中指“顾全南方”。
B.万乘,“乘”四马一车,本文指万辆兵车,形容国力雄厚。古时指天子。
C.三战三北的“北”指败退,与《过秦论》中“追亡逐北”的“北”相同。
D.文中的“颜色”指脸色,与《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的“颜色”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燕军攻下齐国聊城,燕将凭险据守,齐国名将田单多年都攻打不下,于是鲁仲连给燕将写了一封信,陈说死守聊城的不利之处,劝他速速解甲休兵。
B.鲁仲连认为燕将如果为一时的激愤牺牲自己,失去了聊城,无法在齐国表现出自己的声威,这不是勇敢:功废名毁,后世不称颂,这不是聪明。
C.齐国权衡利弊之后,认为失掉南阳的害处小,收回聊城的好处大,而且鲁仲连认为聊城已经疲惫,无法抵御齐国的攻打,因此决计要收回聊城。
D.鲁仲连劝燕将像曹沫那样,要能忍受一时的耻辱,才有机会赢得荣誉和美名。现在燕国大乱,君臣失策,正是建功立业,名扬天下的大好时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公计,不如罢兵休士,全车甲,归报燕王,必喜。
(2)故其业与三王争流,名与天壤相毙也,公其图之!
14.鲁仲连是从哪些角度劝说燕将撤军的?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D
【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解析】首先,根据句意进行判断,“计不顾后”意为“不考虑将来”,句意连贯,应断开,故排除A、C两项;其次,根据句式进行判断,“功废名灭”后断开。
11.C
【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及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析】前一个北指失败,后一个北指溃败的军队
12.A
【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析】由“齐与聊城共据期年之弊”可知,“多年攻打”错误。
13.(1)为您考虑,不如停战休兵,保全装备,去回报燕王,燕王必定高兴。
(2)因此,他的功业可与三王(禹、汤、文武三代圣王)争高下,名声与天地同存亡(并存)。希望您能加以考虑!
【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
【解析】文言文翻译要做到字字落实,更要有得分意识。(1)(计:考虑;全:保全;报:回报,报答。每词1分,大意1分)(2)(业:功业,争流:争高下;天壤:天地。每词1分,大意1分)
14.①个人荣辱角度②敌我力量角度(战场形势)③退兵之利(利已利国利天下)
【考查点】本题考查文言文理解概括能力
【解析】根据劝说内容,分层概括。紧抓中心句。
【译文】
燕国进攻齐国,占领了七十多座城。燕将留守聊城,齐将田单围攻聊城,士卒死伤惨重而城久攻不下。鲁仲连于是给燕将写了一封信,把信绑在箭杆上,射进城中,信上说:“我听说:‘聪明的人不去做违背时势、有损利益的事,勇敢的人不去做怕死而毁掉荣誉的事。’现在您为一时的激愤牺牲了自己,失去了聊城,并没有在齐国表现出自己的声威,这不是勇敢;战功被废弃,名誉被毁灭,后世不称颂,这不是聪明。况且楚国进攻齐国的南阳,魏国进攻齐国的平陆,齐国已无心南顾,认为失掉南阳的害处小,收回聊城的好处大,所以决计要收回聊城。齐、燕在聊城已相持一年,聊城已经疲惫,我认为您是无法抵御的。齐国必然要在聊城决一胜负,您千万不要犹豫不决。现在燕国大乱,君臣失策,上下糊涂,燕将栗腹率百万之众,却连打五次败仗,万乘的燕国被赵国围困,国土削减,君主困窘,被诸侯所耻笑,您可曾知道?现在,您以残破的聊城与齐国大军对抗,整整一年不能解围,您的军事才能已经显示给天下了。为您考虑,不如停战休兵,保全装备,去回报燕王,燕王必定高兴。民众看见您将如同见到父母一样,朋友会兴奋地夸奖您,您的功绩可以显扬。您对上辅助孤立的国君,以控制群臣;对下养育百姓,帮助游说之士,改革政治,移风易俗,功成名就可以传闻于天下。而且我听说,专门注意细微末节的人,是做不出有威望的大事的;不能忍受小耻辱的人,是建立不起荣誉和美名的。从前,曹沫做鲁国的将军,三战三败,失地千里。如果他脚不离开战场,不考虑将来,出战只知拼死拼活,则不过做一个战败被擒的将领罢了。曹沫认为战败被擒的将领,不是勇敢;功业废弃,名声泯灭,后世无人称道,不是聪明;所以曹沫不顾三战三败的耻辱,退而与鲁君合谋,曹沫把这当作自己的际遇。齐桓公是诸侯之首,被诸侯朝拜,而曹沫凭着一支宝剑,便挟持桓公于柯邑的会盟坛上,面不改色,义正辞严,三次战争所失的土地,一天就完全收复,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声威远及吴、楚,名声传到后世。因此,他们的功业可与禹、汤、文武三代圣王争高下,名声与天地并存。希望您能加以考虑!”燕将说:”我恭敬地接受您的教诲!”于是停止战斗,收拾行装,撤军而去。所以,解除齐国聊城之围,拯救百姓免于死亡,这都是鲁仲连游说的功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