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①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粥:通“鬻”,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B.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C.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D.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B.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
C.行摄,同义复合词,摄即“摄政王”之“摄”,有代理政事、暂任官职之意。
D.《春秋》,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语言简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孔子相貌奇特,喜爱礼乐。因孔子出生时,头顶中间是凹陷下去的,所以取名为丘。他还是孩子时,就常常模仿祭祀的游戏来学礼。
B.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下。成年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和牲畜繁殖的小吏。
C.孔子崇尚周礼,推行德治。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君臣父子要各安其分;孔子还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
D.孔子文采出众,治学严谨。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14.请结合选文内容谈一谈“孟釐子一定要懿子拜孔子为师”的原因。
答案:
10.C
11.A
12.D
13.(1)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
(2)孔子是一介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流传十几代人,读书人仍然尊奉他。
14.因为鲁大夫孟釐子认为:①孔子是圣人之后,即使不被当世所用,也必定是才德显达之人;②孔子年纪轻轻就博学好礼,值得后人向他学习。
参考译文:
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凹陷,所以就取名叫丘。他孩童时做游戏,经常陈列各种祭器,学习礼仪动作。他十七岁那年,鲁国的大夫釐子病重,快要死了,釐子告诫自己的后代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祖先在宋国灭败。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被当世所用,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现在孔子年少而好礼仪,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等到孟釐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宫敬叔便前往孔子处学礼。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统计准确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由此出任司空。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而感到奇异。鲁君又善待孔子,因此返回鲁国。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三十岁。齐景公和晏婴来鲁国,景公问孔子:“以前秦穆公国家小,地方又偏僻,为什么能称霸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其志向远大;地方虽偏僻,但行为正直。此后不久,鲁国大乱。孔子去到齐国,当齐卿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来与齐景公交往。孔子与齐国太师谈论音乐,听到《韶》的乐曲,学习《韶》乐,陶醉得居然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齐国人称赞孔子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讲得好啊!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纵然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下去呢!”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景公很高兴。
鲁昭公死后,鲁定公即位。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羊和猪的商人就不敢哄抬物价,男女行人都分开走路,掉在路上的东西也没人捡走;来到鲁国的城邑各地的旅客,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照顾,使其满意而归。孔子为官时,审理诉讼案件,有应该和别人共同商议的文辞,从不独断判决。到他撰写《春秋》时,当写的就写,当删的就删,就连子夏等这些(擅长文学的)弟子也不能增删一个字词。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这天去世。
……
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广的大路让人行走。”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观看了孔子的庙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旧居中演习礼仪,我徘徊流连不愿意离开。天下的君王达到贤人的很多了,他们生前都很荣耀,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孔子是一介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流传十几代人,读书人仍然尊奉他。上至天子王侯,中原讲习六经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作为衡量评判的标准,孔子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