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宋史·柴中行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柴中行,字与之,余干人。绍熙元年进士,授抚州军事推官。权臣韩侂胄禁道学,校文,转运司移檄,令自言非伪学,中行奋笔曰:“自幼读程颐书以收科第,如以为伪,不愿考校。“

  调江州学教授,母丧,免,广西转运司辟为干官,帅将荐之,使其客尝中行,中行正色曰:“身为大帅,而称人为恩王、恩相,心窃耻之。毋污我!“摄昭州郡事,蠲丁钱,减苗斛,赈饥羸。转运司委中行代行部,由桂林属邑历柳、象、宾入邕管,问民疾苦,先行而后闻,捐盐息以惠远民。嘉定初,差主管尚书吏部架阁文字,迁太学正,升博士。转对,首论主威夺而国势轻;次论士大夫寡廉隅、乏骨鲠,宜养天下刚毅果敢之气;末论权臣用事,包苴成风,今旧习犹在,宜举行先朝痛绳赃吏之法。谓太学风化首,童子科覆试胄子舍选,有挟势者,中行力言于长,守法无秋豪私。迁太常主簿,转军器监丞。

  出知光州,严保伍,精阅习,增辟屯田,城壕营砦、器械糗粮,百尔具备,治行为淮右最。又条画极边、次边缓急事宜上之朝廷,大概谓:“边兵宜如蛇势,首尾相应。草寇合兵大入,则邻道援之;分兵轻袭,则邻郡援之。援兵既多,虽危不败。“又言:“淮、襄土豪丁壮,往者用兵,倾赀效力者,朝廷吝赏失信,宜亟加收拾,亦可激昂得其死力。“

  迁西京转运使兼提点刑狱。中行谓襄阳乃自古必争之地,备御尤宜周密。时任边寄者政令烦苛,日夜与民争利,中行讽之,不听。天方旱,尽捐酒税,斥征官,黥务吏,甘澍随至。官取盐钞赢过重,课日增,入中日寡,钞日壅。中行揭示通衢,一钱不增,商贾大集。改直秘阁、知襄阳兼京西帅,仍领漕事。江陵戎司移屯襄州,兵政久驰。中行白于朝,考核军实,旧额二万二千人,存者才半,亟招补虚籍。自是朝廷以节制之权归帅司。重劾李珙不法以惩贪守,时扈再兴有功以厉宿将,上关朝廷,下关制阃。

  迁江东转运司判官,旋改湖南提点刑狱。豪家习杀人,或收养亡命,横行江湖,一绳以法。华亭令贪虐,法从交疏荐之,中行笑曰:“此欲断吾按章也。“卒发其辜。入为吏部郎官。以立志启迪君心,言好进、好同、好欺,士大夫风俗三敝。选曹法大坏,吏缘为奸,中行遇事持正,不为势屈,由是铨综平允。

  擢宗正少卿。上疏谓:“陛下初政则以刚德立治本,更化则以刚德除权奸,今者顾乃垂拱仰成,安于无为。夫刚德实人主之大权,不可以久出而不收,覆辙在前,良可鉴也。“又曰:“朝廷用人,外示涵洪而阴掩其迹,内用牢笼而微见其机,观听虽美,实无以大服天下之心。曩者更化,元气复挽回矣。比年欲求安静,颇厌人言,于是臣下纳说,非观望则希合,非回缓则畏避,而面折廷诤之风未之多见,此任事大臣之责也。“

  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孟春,大雨震电,雷雹交作,边烽告急,至失地丧师,淮甸震汹。中行亟奏内外二失,朝廷十忧,大要言:“今日之事,人主尽委天下以任一相,一相尽以天下谋之三数腹心,而举朝之士相视以目,噤不敢言。甚至边庭申请,久不即报,脱有阙误,咎当谁执?“

  调秘书监、崇政殿说书。极论“往年以道学为伪学者,欲加远窜,杜绝言语,使忠义士箝口结舌,天下之气岂堪再沮坏如此耶?“又谓:“欲结人心,莫若去贪吏;欲去贪吏,莫若清朝廷。大臣法则小臣廉,在高位者以身率下,则州县小吏何恃而敢为?“又论内治外患,辨君子小人,大略谓:“执政、侍从、台谏、给舍之选,与三衙、京尹之除,皆朝廷大纲所在,故其人必出人主之亲擢,则权不下移。今或私谒,或请见,或数月之前先定,或举朝之人不识。附会者进,争为妾妇之道,则天下国家之利害安危,非惟己不敢言,亦且并绝人言矣。大臣为附会之说所误,边境之臣实遁者掩以为诬,真怯者誉以为勇,金帛满前,是非交乱,以欺庙堂,以欺陛下。愿明诏大臣,绝私意,布公道。“

  进秘阁修撰、知赣州。汉盗有方,境内清肃。丐祠得请,以言罢。理宗即位,以右文殿修撰主管南京鸿庆宫,赐金带。卒。所著有《易系集传》、《书集传》、《诗讲义》、《论语童蒙说》。



译文
    柴中行,字与之,余干人。绍熙元年(1190)考中进士,被授予抚州军事推官。权臣韩胄禁道学,考校文字,转运司传檄文,让柴中行自己讲伪学的错处,柴中行奋笔写道“:我从小读程颐的书才考中进士,如果认为是伪学,不愿考校。”

  柴中行调任江州学教授,母亲去世除去丧服后,他被广西转运司召用为干官,统帅要荐举他,派自己的门客试探柴中行,柴中行严肃地说:“身为大帅,而称别人为恩主、恩相,我感到这很可耻。不要玷污我!”他负责昭州政事,免去丁钱,减少苗斛,赈济贫困。转运司委托柴中行去巡视属郡民情,他由桂林属县经柳、象、宾州进入邕管,询问百姓的疾苦,先处理各种事情而后汇报,除去盐息使远地百姓受惠。嘉定初年,柴中行被差遣为主管尚书吏部架阁文字,升为太学正,博士。百官轮次奏事,他首先论说君主的威严被侵夺那么国势就轻;其次论说士大夫寡廉耻、少骨气,应该培养天下刚毅果敢的风气;最后论说权臣当政,包庇成风,现在旧习仍在,应采用先朝严惩赃吏的法令。他认为太学是风教的先锋,童子科复试胄子舍选,有恃势营私的,柴中行向长官提出,守法无私。他升为太常主簿,转为军器监丞。

  柴中行出朝任光州知州,他严格保伍法,精练兵卒,增辟屯田,城壕营寨、器械粮草,全都齐备,治理政务的成绩是淮右之首。又逐条规定离边境最近、离边境稍近的地方,有紧急事应上奏朝廷,大概说:“边防兵应像蛇一样,首尾相应。草寇合兵进犯,那么邻道来救援,草寇分兵袭击,那么邻郡来救援。援兵多,虽危险但不会失败。”又说:“淮、襄的土豪丁壮,过去用兵时,对那些倾财效力的人,朝廷没守信用,不给以赏赐,应该立即加以补救,也可以使他们情绪激昂,为国效死力。”

  柴中行升为西京转运使兼提点刑狱。他认为襄阳是自古以来必争之地,守备尤其应该周密。当时任边帅的人政令烦苛,日夜同老百姓争利,柴中行规劝他们,他们不听。当时天大旱,柴中行除去全部酒税,指斥征税官,给酷吏处以黥刑,随后就下雨了。官府收取盐钞赢余过重,赋税日益增多,商人不愿意经营,官府收入日益减少,盐钞日益滞积。柴中行在交通要道出告示,表示盐税一钱不增,商人又集中在这里。柴中行改任直秘阁、襄阳知府兼京西统帅,仍任转运使。江陵戎司移驻到襄州,兵政久已松弛。柴中行向朝廷汇报,考核军队虚实,旧额有军人二万二千,现存的才半数,立即招补缺额。从此朝廷把节制的权力归到帅司。强烈弹劾李珙的不法以惩戒贪官,阐明扈再兴有功以勉励宿将,上关朝廷,下关将帅。

  柴中行升为江东转运司判官,不久改为湖南提点刑狱。豪强家习于杀人,或者收养亡命之徒,横行江湖,柴中行把他们都绳之以法。华亭县令贪虐,执法的吏人交相推荐他,柴中行笑着说:“这是想阻止我按规定处理他呀。”最终还是处治了他。柴中行入京为吏部郎官。因为他立志要启迪君心,上奏说喜欢升官、苟同、欺罔,是士大夫风俗的三个弊病。选择曹官的法则被破坏,官吏互相攀援为奸,柴中行遇事都持平公正,不为权势所屈服,因此选官公平。

  柴中行被提升为宗正少卿。他上疏说“:陛下刚秉政就把刚德定为治国的根本,改变风俗就用刚德除去权奸,如今可以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但是刚德实在是人主的大权,不能总拿出来而不收回,先前的教训,是可以很好地借鉴呀。”又说“:朝廷用人,表面上显示包容,而暗地里掩饰情迹,内定要任用得宠的人,而表面上故意突出他,让他有机会表现,听到和看到的虽然很好,实际没什么可以使天下人心服的。先前改变风俗,元气已被挽回了。近年想求得清静,十分厌恶人们进言,于是大臣奏事,不是观望就是迎合,不是徘徊就是退避,而当面和陛下争辩的风气不多了,这是掌权大臣的责任。”

  柴中行兼任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四月,天降大雨冰雹,雷电交加,边境告急,以致失地丧师,淮甸震动。柴中行马上奏明朝内外有二条失误,朝廷有十条忧患,大概是:“今日的事,是因为君主把天下事都委托给一个宰相,这个宰相又把治理天下的策略只和几个心腹商议,而满朝官员只能相视以目,不敢进言。甚至边境地区有什么请求,很久也不报上来,如果有什么失误,谁来负责?”

  柴中行被调为秘书监、崇政殿说书。他透彻地论述说“:往年把道学看作伪学的人,想把讲求道学的人流放到远方,堵塞言路,使忠义的人闭口不言,天下的风气怎能再被破坏成这样呢?”又说“:要想获得人心,不如除去贪吏;要想除去贪吏,不如使朝廷清明。大臣守法则小臣廉洁,身居高位的人以身作则,那么州县小吏凭什么敢胡作非为?”又论说治理内政和外患,分辨君子和小人,大概是:执政、侍从、台谏、给舍的选用,和任命三衙、京尹,都是朝廷的大事,因此选用的人一定是君主亲自提拔的,这样大权不交给臣下。现在或是私谒,或是请见,或是在几个月之前就先定下来,或者是满朝官员不认识。附会的人被任用,争相做妇人做的事,对天下国家的利害安危,不只自己不敢说,而且也不许别人说。大臣被附会的邪说所贻误,边境守臣中真正逃跑的被他们遮掩而认为是受到诬陷,真正怯懦的被他们赞扬成是勇敢,金帛堆在陛下面前,是非混淆,来欺骗国家,欺骗陛下。希望明确诏告大臣,去掉私心,开诚布公。”

  柴中行升为秘阁修撰、赣州知州。他治盗有方,赣州地区很清静。他请求辞官回家祭祀,得到允许,因言论被罢官。理宗即位后,柴中行以右文殿修撰的身份主管南京鸿庆宫,理宗赐给他金带。柴中行去世。柴中行著有《易系集传》、《书集传》、《诗讲义》、《论语童蒙说》。

相关练习:
《宋史·柴中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赵瞻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文质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胡寅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禾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王随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姚坦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吕景初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枃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任福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汪藻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项安世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曾巩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薛季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谢方叔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郑獬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若拙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原文及翻译
《宋史·宋偓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质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彭思永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晏敦复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廖德明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雍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太祖本纪》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运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尧叟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纲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石公弼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陆游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遂传》原文及翻译
《破瓮救友》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与欢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昉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原文及翻译
《宋史·薛向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慎从吉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苏元老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琪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任中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宋敏求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魏杞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开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尹洙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洪迈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倪思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吕公弼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