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儒学案·高攀龙传》原文及翻译
明儒学案
原文:
高攀龙,字存之,别号景逸。万历己丑进士,寻丁嗣父忧。服阕,授行人。时四川佥事张世则上疏,谓程、朱之学不能诚意,坏宋一代之风俗。进所著《大学古本初义》,欲施行天下,一改章句之旧,先生上疏驳之,寝其进书。
王锡爵再入辅政,驱除异己六十余人。以赵用贤望重,示意郑材、杨应宿讦其绝婚,去之。先生劾锡爵声音笑貌之间,虽示开诚布公之意,而不胜作好作恶之私。谪揭阳,半载而归。遂与顾宪成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每月三日远近集者数百人,以为纪纲世界,全要是非明白。小人闻而恶之,庙堂之上,行一正事,发一正论,俱目之为东林党人。天启改元,先生在林下已二十八年,起为光禄寺丞,升少卿署寺事。孙宗伯明《春秋》之义,劾旧辅方从哲。先生会议,持之益力。
逆阉魏忠贤乱政,先生谓同志曰:“今日之事未能用倒仓之法唯有上下和衷少杀其毒耳。”其论与先忠端公相合。总宪缺,先忠端公上速推宪臣慎简名贤疏,意任先生也。升左都御史,纠大贪御史崔呈秀,依律遣戍。亡何,逆阉与魏广微合谋,借会推晋抚一事,尽空朝署。先生遂归。明年,《三朝要典》成。坐移宫一案,削籍为民,毁其东林书院。丙寅,又以东林邪党逮先生及忠端公七人。缇帅将至,先生夜半书遗疏,自沉止水,三月十七日也。年六十有五。疏云:“臣虽削夺,旧系大臣,大臣受辱,则辱国。故北向叩头,从屈平之遗则。”崇祯初,逆阉、呈秀伏诛。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赐祭葬,荫子,谥忠宪。
(节选自黄宗羲《明儒学案》)
译文:
高攀龙,字存之,别号景逸。万历己丑年考中进士,不久遭遇父亲去世。服丧期满,被授予行人的官职。当时四川佥事张世则上疏,说程、朱之学不能使人意念真诚,败坏了宋朝一代的风俗,并进献了自己所写的《大学古本初义》,想要在天下施行,来重新解析儒家经典,高攀龙上奏章驳斥他,将他所进献之书搁置下来。
王锡爵第二次入朝辅政,排除异己六十多人。因为赵用贤声望重大,示意郑材、杨应宿揭发他退女儿亲事,使他离开朝廷。高攀龙弹劾王锡爵道貌岸然,(王锡爵)虽然表现出来的是坦诚公正待人,但是他做好事坏事都是很有私心的。高攀龙被贬到揭阳,半年之后回来,于是和顾宪成重建东林书院,在东林书院讲学。每月的三日远近之人聚集到东林书院的有数百人,认为纲纪世界,全部都要是非明白。小人听说之后厌恶他们,朝堂之上,做正确的事,发表正确的言论,都视他们为东林党人。天启改元,高攀龙先生在东林书院已经二十八年了,被起用为光禄寺丞,升任少卿署寺事。孙宗伯阐明《春秋》大仪,弹劾旧辅方从哲。高攀龙聚会议论,更加努力坚持。
逆贼太监魏忠贤乱政,先生对志同道合之人说:“现在的情况,还不能用倒仓的方法,只有上下和衷共济,少受他的毒害罢了。”他的评论与先忠端公不谋而合。左都御史缺位,先忠端公上奏章赶紧推荐顾宪成慎重选拔有名的贤士,高攀龙也有此意。顾宪成升任左都御史,纠察大贪官御史崔呈秀,依照法律派遣戍守。不久,逆贼魏忠贤和魏广微合谋,借聚会推举晋安抚一事,使朝廷官署完全空缺。高攀龙于是归隐。第二年,《三朝要典》写成。高攀龙因移宫一案获罪,除去官籍贬为平民,阉党捣毁了他们的东林书院。丙寅,又以东林邪党的罪名逮捕了高攀龙和忠端公七人。缇率将至,先生在半夜写下遗书,自沉于止水,这一天是三月十七日。享年六十五岁。遗书中说:“我虽然被削去官职,但以前是国家的大臣,大臣受到侮辱,就是侮辱国家。所以向北叩首,遵从屈原遗留下来的法则。”崇祯初年,逆贼魏忠贤、呈秀被杀。被追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赐予祭葬,因高攀龙而封赏他的儿子,谧号忠宪。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