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曾巩《书魏郑公传后》原文及翻译

曾巩
原文

    予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①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 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 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 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 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 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或曰:“造辟②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今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
噫! 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选自《古代十大散文流派》第三卷“欧苏古文派”,有删改)
 注释:①亮:同“谅”,忠信。②辟:君主、国君。

译文

    我看到唐太宗常常委屈自己,听从群臣的意见,而魏郑公这些人喜逢这个好时代,他们感激太宗的知遇之恩,事情不论大小,没有不直言进谏的。虽然这是由于他们的忠诚,也是因为能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这样的啊。那么,我想唐代之所以太平,太宗之所以被称为贤君,前代的君主之所以比不上太宗,根本原因大概都在这里吧。能够知道魏郑公有谏诤的事情,是因为他的奏章还保存在。
    君王任用臣子,臣子侍奉君王的原则是什么呢?只是极其公正罢了。极其公正的原则,不是不许别人讲话来掩盖自己的过失,博取小信来讨好自己的君主,这是不可以做的事。还有更不可以做的事:认为谏诤是应当掩饰的,这是把谏诤当作不好的事情,那么后代谁还会去当面谏诤呢?况且前代的君主有纳谏的美德,可是后代看不见,那就不只是失掉一时的公正,又将使后代的君主认为前代没有诤谏的情况。这就开启了惰怠和忌讳进谏风气的先河。唐太宗晚年,许多大臣明知这层意思,但不进言,致使他越来越不明白治理天下的失误,后来出现辽东败亡的情况,才开始遗憾魏征不在世了,不曾知道他后悔的念头是从无人进谏而引发的。
    那伊尹、周公是什么样的人物呢!伊尹、周公恳切率直地规劝他们的君主,言辞极其深刻,事情又非常紧迫,他们的谏词保存在《尚书》里,不曾湮没。到现在,人们还称颂太甲、成王为贤君,伊尹、周公为良相,是因为他们的谏书还能见得到。假使当时就把谏书删减毁弃,成就小小的谦让的名声,那么后世依据什么来谏诤?又根据什么知道他们是德才兼备的人呢?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秦始皇这些国君的败亡,原来是他们的臣下的进谏的言辞没有流传下来。这不是史官的遗漏,而是当时的大臣不敢进谏才这样的。那么进谏的言辞没有流传下来,这是这几个国君的恶行更加昭然于后世的原因。
    有人说:“《春秋》记史的原则是替君主、父母、贤德的人掩饰隐瞒过错。”与此正好相反。《春秋》里所掩饰、隐瞒的都是不好的行为,接受谏诤怎么能说是不好的行为呢?又说:“既然这样,那么,焚毁谏稿的人不对吗?”我说:“焚稿的人是谁呢?这不是伊尹、周公做的,而是近世博取小信的人干的。那事情又不对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把焚稿当作掩饰君主过错的方法,而让后世去传扬这件事,这就使得后世看不到奏章的正确与否,而(让后世人)必然认定那过错通常在君主,美德常常在(焚稿者)自己身上,这哪里说得上是爱他们的君主呢?”
    又有人说:“到君主面前说的话,出来不把实话告诉别人”,与此不同。我说:这不是圣人说过的话。即使万一有这样的理论,也是说君臣之间,议论的时候,不想对当时的人泄漏他们的话语罢了,哪里是想杜绝告诉万世的人呢?
    唉!用真实信诚要求自己、侍奉君主,而且对万世不欺瞒的人,就是郑公啊!

相关练习:
曾巩《书魏郑公传后》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曾巩《阆州张侯庙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熙宁转对疏》原文及翻译
曾巩《饮归亭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文集·李白诗集后序》原文及翻译
曾巩《襄州宜城县长渠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拟岘台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与王介甫第二书》原文及翻译
曾巩《说宫》原文及翻译
曾巩《论习》原文及翻译
曾巩《苏明允哀辞并序》原文及翻译
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原文及翻译
曾巩《道山亭记》原文及译文
曾巩《请减五路城堡札子》原文及翻译
曾巩《喜似赠黄生序》原文及翻译
曾巩《南齐书目录序》原文及翻译
曾巩《送蔡元振序》原文及翻译
曾巩《思政堂记》原文及翻译(二)
曾巩《思政堂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抚州颜鲁公祠堂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瀛洲兴造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张久中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曾巩《广德湖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送李材叔知柳州序》原文及翻译
曾巩《宜黄县县学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秃秃记》原文及翻译
《越州鉴湖图》序原文及翻译
《陈公神道碑铭》原文及翻译
曾巩《戚元鲁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曾巩《王平甫文集序》原文及翻译
曾巩《刑赏论》原文及翻译
曾巩《菜园院佛殿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醒心亭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筠州学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南轩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请令州县特举士札子》原文及翻译
曾巩《谢杜相公书》原文及翻译
曾巩《与孙司封书》原文及翻译
曾巩《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曾巩《洪渥传》原文及翻译
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原文及翻译
曾巩《邪正辨》原文及翻译
曾巩《唐论》原文及翻译
《送李材叔知柳州》原文及翻译
曾巩《学舍记》原文及翻译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原文及翻译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原文及翻译
曾巩《送丁琰序》原文及翻译
曾巩《书魏郑公传》原文及翻译
《尹公亭记》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