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宋史·张知白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笃学,中进士第,累迁河阳节度判官。咸平奏疏,言当今要务,真宗异之,召试舍人院,权右正言。献《凤扆箴》,出知剑州。逾年,召试中书,加直史馆,面赐五品服,判三司开拆司。
    江南旱,与李防分路安抚。及还,权管京东转运使事。周伯星见,司天以瑞奏,群臣伏阁称贺。知白以为人君当修德应天,而星之见伏无所系,因陈治道之要。帝谓宰臣曰:“知白可谓乃心朝廷矣。”东封,进右司谏。又言:“咸平中,河湟未平,臣尝请罢郡国所上祥瑞。今天下无事,灵贶并至,望以《泰山诸瑞图》置玉清昭应宫,其副藏秘阁。”
    陕西饥,命按巡之。寻知邓州。会关右流佣至境,知白既发仓廪,又募民出粟以济。擢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再迁尚书工部郎中,使契丹。知白以朝廷制官,重内轻外,为引唐李峤议迁台阁典藩郡,乃自请补外,不许,遂命纠察在京刑狱,固请,知青州。还京师,求领国子监。帝曰:“知白岂倦于处剧邪?”宰臣言:“知白更践中外,未尝为身谋。”乃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拜给事中、参知政事。
    时王钦若为相,知白论议多相失,因称疾辞位,罢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大名府。及钦若分司南京,宰相丁谓素恶钦若,徙知白南京留守,意其报怨。既至,待钦若加厚。谓怒,复徙知白亳州,迁兵部。仁宗即位,进尚书右丞,为枢密副使,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会灵观使、集贤殿大学士。时进士唱第,赐《中庸篇》,中书上其本,乃命知白进读,至修身治家之道,必反复陈之。
    知白在相位,慎名器,无毫发私。常以盛满为戒,虽显贵,其清约如寒士。然体素羸,忧畏日侵,在中书忽感风眩,舆归第。帝亲问疾,不能语,薨。为罢上巳宴,赠太傅、中书令。礼官谢绛议谥文节,御史王嘉言言:“知白守道徇公,当官不挠,可谓正矣,谥文正。”王曾曰:“文节,美谥矣。”遂不改。
(节选自《宋史》)

译文
  张知白字用晦,沧州清池人。幼年酷爱学习,考中进士,经多次升迁河阳节度判官。咸平年间上疏,议论当今最重要的事务,真宗认为他不同一般,奉召应试舍人院,代理右正言。敬献《凤扆箴》,出京知剑州。过了一年,奉召考试中书,兼任直史馆,真宗亲自给他赐予五品官服,判三司开拆司。 
  江南发生干旱,张知白与李防分路安顿抚恤。回到京师后,暂时主管京东转运使事。周伯星出现,司天将它作为祥瑞上奏,大臣们跪伏在阁下相庆贺。张知白认为人君应当实行德政来符合上天的旨意,而星象的出没与此没有任何关系,于是张知白陈述治国之道的关键。真宗对宰相辅臣说:“张知白可以说是关心朝廷了。”真宗东封泰山,张知白任右司谏。张知白又进言说:“咸平年间,河湟还没有平定,我曾经请求罢除郡国所敬献的祥瑞。如今天下平安,神灵赐福一起到来,希望将《泰山诸瑞图》放置在玉清昭应宫,将副本收藏在秘阁。” 
  陕西发生饥荒,朝廷命令他按察巡视。不久任邓州知州。正值关右流民到达邓州,张知白已经打开了粮仓,又征求百姓拿出粮食加以救济。提升为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再升任尚书工部郎中,出使契丹。张知白认为朝廷的官制,重视京官而轻视外官,给朝廷推荐唐李峤建议让台阁主管属国郡县的做法,就自己上疏请求出京补官,未获批准,(朝廷)就任命他纠察在京的刑事案件,他坚决请求离开京师外补,于是任青州知州。回到京师,请求主管国子监。真宗说:“张知白难道是厌倦处理烦难事务了吗?”宰臣说:“张知白历任朝廷内外官职,不曾为自己作过任何谋划。”于是张知白被升任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授予给事中、参知政事。 
  当时王钦若任宰相,张知白与王钦若的意见经常不一致,于是声称有病而辞去官位,被免为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大名府。等到王钦若分管南京,宰相丁谓一直讨厌王钦若,就将张知白调任南京留守,以期他报复怨恨。张知白到任后,对王钦若却更加优厚。丁谓十分气愤,又将张知白调任亳州,升为兵部。仁宗即位后,张知白进升尚书右丞,为枢密副使,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会灵观使、集贤殿大学士。当时呼名召见登弟进士,赐《中庸篇》,中书递上本子,就命张知白进行讲读,讲到修身治家的道理,他一定反复陈述。 
  张知白任宰相,谨慎地对待等级仪制,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常常以盛满作为警戒,虽然身为显贵,但清廉简约如同贫寒之士。张知白身体一向虚弱,忧虑畏惧日渐侵袭,在任中书时突然中风目眩,乘车回到府第。皇帝亲自探问病情,张知白不能说话,去世。为此,皇帝停止了上巳宴,追赠太傅、中书令。礼官谢绛建议授予张知白谥号“文节”,御史王嘉言说:“张知白守道为公,任官不屈从,可以说是正直了,应赠谥号‘文正’。”王曾说:“ ‘文节’,是一个美好的谥号了。”于是不改变。 


相关练习:
《宋史·张知白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赵瞻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文质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胡寅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禾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王随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姚坦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吕景初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枃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任福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汪藻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项安世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曾巩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薛季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谢方叔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郑獬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若拙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原文及翻译
《宋史·宋偓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质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彭思永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晏敦复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廖德明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雍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太祖本纪》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运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尧叟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纲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石公弼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陆游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遂传》原文及翻译
《破瓮救友》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与欢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昉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原文及翻译
《宋史·薛向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慎从吉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苏元老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琪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任中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宋敏求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魏杞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柴中行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瓘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开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尹洙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鲜于侁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洪迈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倪思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允则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