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宋史·周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周沆,字子真,青州益都人。第进士,知渤海县。岁满,县人请留,既报可,而以亲老求监州税。通判凤翔,初置转运判官。沆使江西,求葬亲,改知沂州。历开封府推官。

    湖南蛮唐、盘二族寇暴,杀居民,官军数不利,以沆为转运使。沆言:“蛮骤胜方骄,未易斗力,宜须秋冬进兵。且其地险气毒,人骁悍,善用鋋盾,北军不能确。请选邕、宜、融三州卒三千人习知山川技艺者,径捣其巢,布余兵络山足,出则猎取之。俟其势穷力屈,乃可顺抚。”朝廷用其策,二族皆降。加直史馆、知潭州。他道兵来戍者,率两期乃代,多死瘴疠,沆请以期为断,戍人便之。

    徙河东转运使。民盗铸铁钱,法不能禁,沆高估钱价,铸者以无利,自息。入为度支副使。

    侬智高乱定,仁宗命安抚广西,谕之曰:“岭外地恶,非贼所至处,毋庸行。”对曰:“君命,仁也;然远民罹涂炭,当布宣天子德泽。”遂往,遍行郡邑。民避寇弃业,吏用常法,满半岁则听人革佃。沆曰:“是岂与凶年诡征役者同科?”奏申其期。擢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改河北。

    李仲昌建六塔河之议,以为费省而功倍。诏沆行视,沆言:“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况所规新渠,视河广不能五之一,安能容受?此役若成,河必泛溢,齐、博、滨、棣之民其鱼矣。”既而从初议,河塞复决,如沆言。

    进枢密直学士、知成德军。俗方弃亲事佛。沆阅按,斥数千人还其家。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六十九。

                        (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九十》)


译文:
    周沆,字子真,青州益都人。进士及第后,任渤海知县。任职期满,渤海县人请他留任,上报朝廷后得到同意,但他以双亲已老为由请求任青州税监。

    湖南蛮唐、盘二族大肆抢掠,杀死平民,官军多次进剿不利,任命周沆为转运使。周沆献策说:“蛮人连续获胜,其气势骄盛,不可轻易以武力和他们争斗,应等到秋冬时节再进兵。况且那里地势险要瘴气毒厉,人又骁勇剽悍,善于使用铤盾,北军不能跟他们较量。请求选用邕州、宜州、融州三州熟习山川攻战技艺的士兵三千人,径直捣毁其老巢,分 布其余兵力分布环绕在山脚,如果他们逃出来就抓捕起来。等到他们气势力量已尽,才可以招顺安抚。“朝廷采纳了他的计策,唐、盘二族都降服了。

    任潭州知州时,其他道到潭州来戍守的士兵,大都守两个期限才替换,这些士兵大多死于瘴疠。周沆请求朝廷让这些士兵守一个期限就替换,朝廷答应了他的请求,戍守的士兵都认为很便利。

    调任河东转运使。老百姓私铸铁钱以谋利,法律不能禁止,周沆就抬高铜钱的价格,私铸铁钱的人因为无利可图,自然就停止了。

    广西侬智高叛乱被平定以后,仁宗让周沆前去安抚,告诉他说:“岭外地方险恶,不是盗贼到过的地方,你就不用去巡视了。“他答道:“君王的命令是对我仁爱呀,但是边远地区的老百姓遭受涂炭之祸,应当去宣扬皇上的恩德。“于是前往广西,把所有郡邑都巡视完。当地百姓躲避盗寇都荒弃了产业,官吏按常法管理,荒弃的土地只要满半年无人耕种就就收回而由别人租种。周沆说:“这样做难道要跟灾荒年月强征赋役一样吗?他就奏报朝廷请延长期限。

    李仲倡建议修建六塔河以引导黄河水流回故道,认为可节省费用而 功效翻倍皇上下诏让周沆去巡视,周沆说:“最近计划堵塞商胡黄河决口,本来计划用工五百八十万,费用一千六百万,现在才用工一万,花费三百万。同样是一条河流,而用工和花费就这样不相等,恐怕是李仲倡先做了小的盘算,以此来兴徭役罢了。更何况他所规划的新渠,其宽广度跟黄河相比不到五分之一,怎么能容下所有的洪水呢?这项工程建成后,黄河水必将泛滥,齐、博、滨、棣四州的百姓恐怕要成为水中鱼了。不久还是按照最初的意见决定堵塞商胡决口修建六塔河,结果黄河被堵塞的决口再次决堤,造成的祸害正如周沆所言。

    升为龙图阁直学士。这时英宗即位,契丹朝贺英宗乾元开年的使节来了,周沆负责接待。想在仁宗灵柩前接收国书。契丹使者认为前无此例,不同意。周沆辩驳道:“以前贵国有丧事,我们的使者走到柳河就返回来了,现在我国有丧事,让你们在灵座前递交国书,礼数够隆重的了,你还要说什么呢?“契丹使者马上就递交了国书。朝廷不知道契丹国主的年龄,周沆就陈闲谈的时候问其它问题顺便问了出来,得知契丹国主的实际年龄。契丹使者后悔道:“现在我们又应该以对待兄长的礼节来对待南朝了。“

    提拔为枢密直学士。在户部侍郎任上退职。死时六十九岁。

相关练习:
《宋史·周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任颛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杨崇勋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雄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杨石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从易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耒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李孝寿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孔文仲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贾昌朝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岩叟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李防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江万里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杨文仲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崔遵度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清之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魏咸信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曙传》原文及翻译
《鲁宗道不欺君》原文及翻译
《宋史·朱昂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许将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居安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胡旦传》原文及翻译
《戊申熙宁元年二月乙卯,上谓文彦博等曰》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洙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章惇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卫肤敏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尤袤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吕陶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韐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樊知古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孔守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袁继忠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孙应奎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遘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哲宗昭慈圣献孟皇后》原文及翻译
《宋史·赵延进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韩缜转》原文及翻译
《宋史·刘庠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种师道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文龙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任伯雨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田京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广渊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埙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五年,帝饬百官及诸监司毋得请托》原文及翻译
《宋史·柳开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陈良祐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王衣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张嵲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马伸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