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
原文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癸酉,上以高丽困弊,议以明年发三十万众,一举灭之。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水运。上从之。秋,七月,遣强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舟舰。房玄龄疾笃,上征赴玉华宫,相对流涕,因留宫下。玄龄谓诸子曰:“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癸卯,薨。柳芳①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王魏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为唐宗臣宜哉。”
    强伟等发民造船,蜀人苦造船之役,或乞输直雇潭州人造船;上许之。州县督迫严急,民至卖田宅、鬻子女不能供,剑外骚然。上闻之,遣长孙知人驰驿往视之。知人奏称:“山谷已伐之木,挽曳未毕,复征船庸,二事并集,民不能堪,宜加存养。”上乃敕潭州船庸皆从官给。二十三年,夏,五月,丁卯,疾笃。己已,今褚遂良草遗诏。有顷,上崩。壬申,太子即位。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四夷之人入仕于朝及来朝贡者数百人,闻丧皆恸哭,剪发、剺面、割耳,流血洒地。八月,庚寅,葬文皇帝于昭陵。唐高宗永徵二年春,正月,乙已,以字文节、柳奭并同中书门下三品。金州刺史滕王元婴骄奢纵逸,畋游无节,劳抚百姓。上赐书切让之:“取适之方,亦应多绪,晋灵荒君,何足为则!”元婴与蒋王恽皆好聚敛,上尝赐诸王帛各五百段,独不及二王,欶曰:“滕叔,蒋兄自能经纪,不须赐物;给麻两车以为钱贯。”二王大惭。癸巳,诏诸礼官学士议明堂制度,以高祖配五天帝。太宗配五人帝。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注释①(柳芳)唐史学家下文“王魏”指王珪、魏征,“房杜”指房玄龄,杜如晦,“英卫”指英国公李绩、卫国公李靖。


译文
    贞观二十二年夏季六月癸酉(二十日),太宗认为高丽穷困凋敝,议定在第二年征发三十万兵力,一举灭掉它。有人认为大军东征,必须储备一年的粮食,这是牲畜车辆不能运载的,应当准备舟船进行水上运输。太宗听从了这个建议。秋季,七月,派强伟在剑南道伐木造舟船。房玄龄病情加重,太宗征召他到玉华宫,二人相对流泪,于是太宗将房玄龄留在宫中。房玄龄对他的儿子们说:“如今天下太平,只有东征高丽一事没有停止,众位大臣都不敢劝谏,我明知这不对而不说话,即使死去仍有责任。”于是上奏章劝谏。太宗亲去探视,握着房玄龄的手与他告别,悲痛得不能克制自己。癸卯(二十四日),房玄龄去世。柳芳说:“房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天下人称他为贤相;然而没有多少事迹可追寻,道德也达到至高境界。所以王珪、魏征善于谏静而房玄龄、杜如晦二人不争其贤名,李绩、李靖善于领兵作战而房玄龄、杜如晦二人辅行文道,使国家太平,房玄龄被称为唐代的宗臣,是很应该的。”
    强伟等人征发百姓造船,蜀人苦于造船的劳役,有人请求出钱雇佣潭州人造船,太宗允许了。州县官吏督促过急,百姓们甚至卖田地宅院、卖儿卖女都供不上,引起剑外一带骚动。太宗听说后,派长孙知人驾乘驿马前往视察。长孙知人上奏说:“山谷之中已经砍伐的树木,还没有全部运出来,又要征调船庸,两件事并在一起,百姓们承受不了,应当加以存恤养护。”太宗于是敕令雇潭州人造船的费用都由政府支给。二十三年夏季,五月,丁卯(二十四日),太宗病情危急。己已(二十六日),下令褚遂良草拟遗诏。过了不久,太宗去世。壬中(二十九日),太子登基为皇帝。废止辽东的征战及各项土木工程。四方各部族在朝做官及来朝进贡的几百人,听说太宗去世,都失声痛哭,剪头发、用刀划脸、割耳朵等,流血满地。八月,庚寅(十八日),太宗皇帝被安葬在昭陵。唐高宗永徽二年春季,正月,乙已(十一日),朝廷任命宇文节、柳奭二人为同中书门下三品。金州刺史、滕王李元婴骄奢淫逸,无节制地游猎,惊扰百姓。高宗寄书信严厉地责备他:“寻求乐趣的办法也有多种多样,晋灵公那样的荒唐君主,怎么值得成为榜样呢!”李元婴与蒋王李晖都喜好收敛财物,高宗曾经赐给众王每人五百段绢帛,唯独没有滕、蒋二王的,敕令说:“滕王皇叔与蒋王皇兄自己能够经营聚敛,不必赐给财物;只给两车麻串钱用。”腾、蒋二王十分羞愧。癸巳(初二),高宗下诏令各位礼仪官、学士们商议朝廷的明堂制度,将高祖皇帝配享五位天帝。太宗皇帝配享五位人帝。


相关练习: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佑》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齐纪三》原文及翻译
《唐太宗论举贤》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乙亥,庞勋引兵北渡濉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后周纪五》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隋纪·义宁元年六月,己卯》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房玄龄明达吏事》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原文及翻译
《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原文及翻译
《哀帝建平四年秋八月,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将兵多少》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周世宗征伐淮南》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隋纪·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长孙皇后》原文及翻译(二)
《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帝欲诛樊爱能等以肃军政》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原文及翻译
《匦》(太后欲周知人间事,鱼保家上书)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上将幸东都》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齐州都督齐王祐》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初,刘备在荆州》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邓骘欲弃凉州》原文及翻译
《唐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二月,戊寅,以房玄龄为左仆射》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延熹元年十二月,南匈奴诸部并叛》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秦之始伐赵也》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虞寄与宝应书》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匈奴单于上书愿朝五年》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周纪·吴起才识》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汉纪·建武二年二月》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魏纪五·魏明帝》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魏纪一·正月,武王至洛阳》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魏斯传》原文及翻译
《初,吐蕃自恃其强》原文及翻译
《韩休为相》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刘黑闼传》原文及翻译
《秦王欲伐齐》原文及翻译
《李敬玄之西征也》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四》原文及翻译
《杜预向江陵,王浑出横江》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张轨传》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汉纪·邓鸳欲弃凉州》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汉纪·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上病笃》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上神采英毅》原文及翻译
《冬,十月,壬子,上幸辟雍,初行养老礼》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