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赵第二·使者报王》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
原文:
使者报王。王日:“吾固闻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有劳乐的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不如口者厚其国也。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鲲冠秫缝,大吴之国也。礼的赞拴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辨。不知而不疑,异于己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今卿之所言者,俗也。吾之所言者,所以制俗也。今吾国东有河、薄洛之乐,与齐、中山同之,而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西有楼烦、秦、韩之边,而无骑射之备。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变服骑射,以备燕、东胡、楼烦、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兼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非社稷之神灵,即鄗几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日:“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闻。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节选自《战国策·赵第二》)
译文:
使者(把公子成的话)报告给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说:“我确实听说叔父(公子成)生病了。”便立即前往叔父公子成家,亲自请求他说:“衣服,是为了便于穿用;礼节,是为了便于处理事情。因此圣人观察民间风俗来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礼法,这样做既有利于百姓,也能使国力增强。披散头发,身上刺有花纹,两臂交错站立,衣襟向左掩,这是瓯越百姓的风俗。染黑牙齿,在额头雕画,头戴鱼皮帽子,身穿缝纫粗拙的衣服,这是大吴国家的风俗。礼制和服饰虽然不同,但为求便利的目的却是一致的。所以风俗不同,穿戴就应有变化;情况不同,礼节也应改变。因此圣人认为如果有利于百姓,在措施上就不要求一致;果真可以方便行事,在礼法上就不强求统一。儒生虽都师从同一老师,但传下来的礼法却不相同;中原地区风俗相同,但各国的政教却不相同,更何况是为了偏远地区的方便呢?所以对于风俗礼制的取舍变化,即使聪明人也无法统一;远方和近地的服饰,即使圣贤君主也难以使其一致。偏僻地方的风俗多而奇异,学识浅陋的人喜欢诡辩。不知道的事情不加以怀疑,不同于自己观点的意见不加以非议,这才是追求真理的公正态度。现在您所说的,是世俗的言论。我所说的,是如何改革习俗的言论。现在我国东面有黄河、薄洛之水,和齐国、中山国共同拥有它们,但我们却没有船舶备用。从常山到代郡、上党郡,东面是燕国、东胡的边境,西面是楼烦、秦国、韩国的边境,但我们却没有配备骑射的装备。所以我将要准备船舶备战,招募习于水战的百姓,来防守黄河、薄洛之水;改穿胡服,练习骑马射箭,来防守我国与燕国、东胡、楼烦、秦国、韩国的边境。况且从前简主不把自己限于晋阳和上党一带,襄主兼并了戎狄和代郡,以抵御各部族胡人。这是愚人、聪明人都明白的。以前中山国依仗齐国强大兵力的支持,侵犯掠夺我国的土地,俘虏囚禁我国的百姓,引水围困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灵的保佑,鄗城几乎失守。先王对此深感气愤,但这个仇恨还没有报。现在我们推广便于骑射的胡服,从近处说,可以扼守上党这样形势险要的地方;从远处说,可以报中山国侵略的仇恨。可是叔父您却顺从中原地区的旧俗,违背简主、襄主的遗愿,憎恶改变服饰的做法,忘记了国家曾遭受的耻辱,这绝不是我所希望您做的!”公子成拜了又拜叩头说:“我愚钝,没有领会到君王的良苦用心,而冒昧地说了一些世俗的言论。如今君王想要继承简主、襄主的遗愿,来顺从先王的志向,我哪敢不服从命令。”公子成又拜了两拜,于是赵武灵王赐给他胡服。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