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明史·杨慎传》原文及翻译(二)

明史
原文
    杨慎,字用修,年二十四,举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武宗微行,慎抗疏切谏,寻移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珰①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②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世宗怒,切责。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乃再杖七人于廷,慎谪戍云南永昌卫。
    先是,廷和③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扶病驰万里。在永昌,闻安铨、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大吏咸善视之。嘉靖三十八年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拟作古文,长老惊异。入京,赋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预修《武宗实录》,事必直书,总裁蒋冕尽付稿草,俾削定。尝奉使过镇江,谒杨一清,阅所藏书。叩以疑义,一清皆成诵。慎惊异,益肆力古学。既投荒多暇,书无所不览,尝语人曰:“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大珰:当权的宦官。②汉哀帝祖母傅婕好想被册封为太皇太后,群臣都反对,段犹、冷褒却上奏章阿附上意。③廷和:杨慎之父杨廷和。


译文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二十四岁那年考取正德六年殿试第一名,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官职。遇继母丧事,服丧完了以后,仍担任以前的官职。明武宗秘密出行,杨慎上书直言极谏皇帝。不久他上书称病,辞官归里。明世宗继位,起用他担任经筵讲官。他经常讲授《舜典》,说:“圣人设置赎刑,那是施用于一般的小过错,使平民改过自新。如果是首恶大奸,没有可以赎罪的道理。”当时大宦官张锐、于经被判处死刑,有人说进献金银以求赦免其罪,所以他常提到这句话。嘉靖三年,世宗采纳桂萼、张璁的建议,征召他们为翰林学士。杨慎与同一官位级别的三十六个人共同上书说:“我们与桂萼等人学术不同,主张观点也不一样。我们所遵从的是程颐、朱熹的学说主张。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犹的遗绪。现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认为我们说的正确,希望赐书罢免了我们吧。”皇帝很愤怒,严加责问。过了一个月,他又与学士丰熙等一同上书进谏。没有得到答复,又与廷臣跪伏在左顺门力谏。皇帝大怒,下令将带头起事的八个人逮捕入狱。这时杨慎和检讨王元正等摇门大哭,哭声响彻殿庭。皇帝越发愤怒,把他们都捉拿下狱,处以廷杖之刑。过了十天,又在朝堂上把这七人又打了一顿。杨慎被谪戍到了云南永昌卫。
    在此之前,杨廷和掌权,全部辞退了朝中办事不力的官员。到这时,他们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防备着他们,杨慎带病长途颠簸。回到永昌,听说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便率领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驱马快速赶到木密所与守卫官员一起打败了叛军。嘉靖八年,他得知杨廷和去世,获准归葬,葬礼结束之后他又回来。从此,(有时)或者归蜀,(有时)或者呆在云南会城,(有时)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员都以友好的态度对待他。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杨慎从小警惕机敏,十一岁就能作诗,十二岁写作古文,长老们都很惊异。进入京城后,写诗,李东阳读后嗟叹不已,大加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参与编撰《武宗实录》,事情必定如实记载,总裁蒋冕把草稿全部给他,让他删定。他曾经奉命出使经过镇江,拜见杨一清,阅读他收藏的书籍。拿不懂的地方询问他,杨一清都能背诵。杨慎非常惊异,于是更加努力学习古学。被流放边境之后空闲时间较多,更博览群书。他曾经告诉他人说:“人的天生资质不值得依靠,要想使道德学问每天更新进步,应该从学习中获得。”所以他酷爱学习,穷尽文理,到老反而更加坚定。明代背诵之广博,著作之丰富,当推杨慎第一。


相关练习:
《明史·杨慎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明史·崔亮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叶伯巨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吕大器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杨博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张元勋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石邦宪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李文忠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何卿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林润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赵锦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谢瑜传》原文及翻译
《张溥与“七录斋”》原文及翻译
《明史·刘球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程本立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桑乔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黄孔昭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彰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周怡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冯恩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颜鲸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许相卿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张芹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本纪九》原文及翻译
《明史·开济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杨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陆粲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俞大猷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叶应骢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孟桢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金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唐枢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郑一鹏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万元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录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李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胡松传》原文及翻译(二)
《明史·周忱传》原文及翻译(二)
《明史·徐九思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杨守陈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袁继咸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李遂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邹维琏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张经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朱纨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丁汝夔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曾铣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翟鹏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周敬心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陈九畴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