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何博士备论·晋论下》原文及翻译

何博士备论
原文
    天下之祸,不患其有可睹之迹。有迹之可睹,虽甚愚怯,必加所警备。而发于近者,其毒常浅。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四国之君立于四门之外而隐寓其羁縻勿纵之义甚深远也后世之君幸其衰敝而乐其向服也因内徙而亲之。其事肇于汉之孝宣。夫既去其侮而又役其力,可谓世主之大欲,国家之盛福矣。不知积之既久而大祸之所伏,一旦汹然若决坊水,莫之能遏。晋为不幸而适当之。昔者孝宣乘武帝攘击匈奴之威,始纳呼韩邪之朝。魏武复大徙武都之氐,以实关畿,用御蜀寇。于晋之兴,种族日蕃,其居处饮食皆趋华美。虽然,彼之内徙而听役也,亦迫于制服之威,而其情米尝不怀土而思返。自魏而上,其间非无明智之主,足以察究微渐,为子孙后世之虑。然皆安其内附,或乐用其力,惟恐其不能鸠合而收役之。虽有失为祸之形,皆不为之深思远虑。由晋而下,自武帝之平一吴会,遍抚天下。苟于此时有能探其所伏之祸,因其怀返之情,加之恩意以导其行,为之假建名号而廪资之,使各以其种族而返之旧土,彼将乐引轻去。彼晋武自平一吴会,方以侈欲形于天下,其能有及于此邪?虽郭钦抗疏,其言反复切至,皆恬不为省。为天下者,无恃其为平日之福,而忽所隐之祸也哉!
(节选自何去非《何博士备论·晋论下》)

译文
    天下的祸难,不怕它有可以觉察到的迹象。有迹象可以觉察到,即使是十分愚蠢怯懦的人,也一定会加以警戒防备。祸难发现得早,它造成的危害常常很小。所以周公在明堂朝见诸侯,四方诸侯都要站立在四门之外,其中隐含着约束而不放纵他们的含义,其用意是十分深远的。后来的君主庆幸这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衰落,并对他们的臣服感到十分高兴,因此把他们迁徙到内地同他们表示亲近。这种做法开始于汉宣帝。既免除了他们侵侮的威胁,又可以驱使他们为己效力,这可以说是满足了君主的理想,也是国家的莫大幸福了。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样做下来久而久之,就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一旦突然爆发就如同决了堤坝的洪水一样汹涌澎湃,谁也没法阻止了。晋朝实在是不幸而凑巧遭遇了这种祸难。过去汉宣帝乘着武帝反击匈奴获得巨大胜利的余威,开始接纳呼韩邪单于的臣服朝见。曹操时又从武都迁徙大量的氐人,用来充实关中和京畿,用他们来抵御蜀汉的进犯。到了晋朝兴起的时候,这些少数民族的人口日益繁盛,他们居住的房屋和饮食也日趋华丽丰美。尽管如此,这些少数民族的内迁并听从中原王朝的役使,也是迫于汉族政权制服的威胁,他们在感情上是未尝不怀恋故土和思念返回故地的。在曹魏以前的帝王中,并不是没有明智的君主,觉察到将要发生祸乱的细微征兆,为子孙后代作长远考虑的。但是他们都安于少数民族的内附,或乐于使少数民族为己效力,唯恐不能把他们集中起来加以驱使和奴役。虽觉察到有祸乱的形迹,但都不为此而深谋远虑。自晋朝以后,武帝司马炎平定东吴统一天下。如果在这时能够查究这些少数民族中隐伏的祸患,利用他们想返回故土的心情,对他们施恩加惠给以引导,授予他们官职名号送给他们财物和粮食,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种族分别返回故土,那么他们一定会乐意返回高兴离去。晋武帝自从平定东吴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向天下显示他的穷奢极欲,他又哪里能采取这些造福子孙后世的举措呢?尽管郭钦上疏直谏,再三建议十分恳切,但是晋武帝都无动于衷毫不醒悟。统治天下的人,不能安于平时的威福,而忽视了那隐伏的祸患啊!

相关练习:
《何博士备论·晋论下》《难蜀父老》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何博士备论·晋论下》原文及翻译
《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原文及翻译
张守节《大秦国》原文及翻译
《韦秀庄》原文及翻译
《太祖勒石》原文及翻译
《艺祖受命之三年》原文及翻译
宋濂《苍云轩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徽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蔡邕之女训》原文及翻译
《严光九诫》原文及翻译
《班固与弟超书》原文及翻译
《士议之不可辱者,大之也》原文及翻译
《新五代史·乌震传》原文及翻译
《萧何诫后世》原文及翻译
《手敕太子文》原文及翻译
《公孙侨家训》原文及翻译
《王徽之看竹不问主人》原文及翻译
《汉书·李广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大宛风土》原文及翻译
《上元灯》原文及翻译
《说苑·杂言·贤人君子者》原文及翻译
《管子·法禁》原文及翻译
《屠苏酒》原文及翻译
《金山竞渡》原文及翻译
《何博士备论·李广论》原文及翻译
《何博士备论·楚汉论》原文及翻译
《何博士备论·晁错论》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