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读通鉴论·谏必有专官乎》原文及翻译

王夫之《读通鉴论》
原文
    谏必有专官乎?古之明王,工瞽、庶人皆可进言于天子,故《周官》无谏职,以广听也。谏之有官,自汉设谏议大夫始。晋初立国,以傅玄、皇甫陶为之,唐之补阙拾遗,宋之司谏,皆放此而立也。谏有专官,而人臣之得进言于君仅矣。虽然,古今之时异,而广听之与慎听也,不得不殊;进言之迹同,而受益之与防邪也,亦各有道,未可以一概论也。
    谏官专立,职专谏矣。然非专谏于其官,而禁外此者之谏也。不淫听于辨言,而不塞聪于偏听;苟得忠直知治者司其是非之正,则怀忠乐进者相感以兴。乃若听之之道,群言竞奏,而忠佞相殽,存乎君之辨之,不徒在言者也。谏者以谏君也。迩声色,殖货利,狎宦戚,通女谒,怠政事,废学问,崇佛老,侈宫室,私行游,媒威仪,若此者谏官任之。大小群臣下逮于庶人,苟有言焉,则固天子所宜侧席而听者也。即言之过,而固可无尤也。外此,人与政其亟矣。然而人之贤不肖,铨衡任之;政之因革,所司任之。虽君道之所必详,而清诸其源,则是非著而议论一;争于其流,则议论繁而朋党兴。贞邪利害,各从其私意,辨言邪说,将自此以起,固不可不慎防之。而广听适以召奸,尤明主所深惧也。
(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有删改)


译文
    必须要设置专门的谏官吗?古代的贤明君主统治时期,乐师、平民百姓都可以向天子进言,因此《周官》中并没有提到谏官一职,其目的是为了广开言路。设立谏官,是从汉代设立谏议大夫一职开始的。西晋在建国之初,便任命傅玄、皇甫陶担任此职,唐朝的补阙拾遗、宋朝的司谏,都是仿效此制而专门设立的官职。设立了专职谏官,便形成了只有位居此专职的官员才能向君主进言的情形。尽管如此,古今时代有别,而君主广听谏言和慎听臣言的情形势必会有所不同;臣下进言的行迹相同,但君主直接受益与谨防奸邪也各有其方法,并不能一概而论。
    专职谏官的设立,其职责是为了专司进谏。然而并非只有谏官才能进谏,而禁止除谏官以外的人有所谏言。不沉湎于听信巧伪之言,不闭目塞耳、偏听偏信;假若得到忠诚正直且懂得治理国家的人才,任用其担当明辨是非曲直的职务,那么心怀忠诚、乐于进言的人便大受鼓舞,纷纷起来进言。至于听取谏言之道,则臣下竞相进言,忠、奸之言相互混淆,这就需要君主来辨别其中的是非曲直,而不仅仅是进言者的问题了。进谏者的目的主要是劝谏君主。对于亲近声色,喜好敛财,宠信宦官外戚,纵容后宫干政,懈怠朝政,荒废学业,崇尚佛、老之说,奢侈宫室,私下游乐,轻慢君主威仪等行为,谏官都需要给予谏言制止,这是其职责所在。而上至大小官员下至庶民百姓,如果有所进言,则天子都应该虚心听取其意见。即使言过其实,也固然不可以过分苛责。否则,人事与政事就将会面临危局了。然而用人的贤良与否,都需要主管选拔官吏的官员认真考量与辨别后方可任命;政务的因袭与变革,都需要专职的官员和部门来进行思虑取舍。虽然为君之道必须详明具体,然而若能明晰其根本,追根溯源,则是非自然清楚显现,议论终定于一;若争论于细枝末节,则会使得议论繁杂混乱,致使朋党兴起。臣子忠奸有别、利害各异,各党派都从一己之私出发,他们巧言善辩,制造各种邪说,乱象将由此而起。所以,这种情形固然不可不慎重防范。而广开言路却正好致使奸邪小人乘虚而入,这尤其是贤明君主所深为忧虑恐惧的事情。


相关文言文
《读通鉴论·谏必有专官乎》原文及翻译
《资治通鉴·稹复上疏》原文及翻译
《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原文及翻译
皮日休《六箴》原文及翻译
何去非《郭崇韬论》原文及翻译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原文及翻译(二)
《周召公年十九,见正而冠》原文及翻译
诗经《彤弓》原文及翻译
诗经《湛露》原文及翻译
《孙赵培城》原文及翻译
《男玉杀仇》原文及翻译
《十六国春秋别本·吕光传》原文及翻译
《广与不识俱以边太守将兵,有名当时》原文及翻译
诗经《蓼萧》原文及翻译
诗经《南山有臺》原文及翻译
《吕荣无贰》原文及翻译
《桓嫠行义》原文及翻译
《尉缭子·兵谈第二》原文及翻译
《云别传》原文及翻译
《书朱子礼卷·子礼为诸暨宰》原文及翻译
《期期艾艾》原文及翻译
《箕山之志》原文及翻译
《孔子家语·执辔》原文及翻译
《汉书·严延年传》原文及翻译
《读通鉴论·以利为恩者》原文及翻译
《读通鉴论·忌裨将之有功》原文及翻译
《有天下者而有私财》原文及翻译
《杨颙之谏诸葛公曰》原文及翻译
《《书》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夫之《读通鉴论·汉高帝》原文及翻译
王夫之《读通鉴论·梁元帝》原文及翻译
《读通鉴论》之《成而不倾,败而不亡》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