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陈元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
原文:
陈元字长孙,苍梧广信人也。父钦,习《左氏春秋》,事黎阳贾护,与刘歆同时而别自名家。王莽从钦受左氏学,以钦为厌难将军。元少传父业,为之训诂,锐精覃思,至不与乡里通。以父任为郎。
建武初,元与桓谭、杜林、郑兴俱为学者所宗。时议欲立《左氏传》博士,范升奏以为《左氏》浅末,不宜立。元闻之,乃诣阙上疏曰陛下拨乱反正文武并用深愍经艺谬杂真伪错乱每临朝日辄延群臣讲论圣道。知丘明至贤,亲受孔子,而《公羊》《穀梁》传闻于后世,故诏立《左氏》,博询可否,示不专已,尽之群下也。今论者沉溺所习,玩守旧闻,固执虚言传受之辞,以非亲见实事之道。《左氏》孤学少与,遂为异家之所覆冒。夫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绝弦;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血。仲尼圣德而不容于世,况于竹帛余文,其为雷同者所排,固其宜也。非陛下至明,孰能察之!往者,孝武皇帝好《公羊》,卫太子好《谷梁》,有诏诏太子受《公羊》,不得受《谷梁》。孝宣皇帝在人间时,闻卫太子好《穀梁》,于是独学之。及即位,为石渠论而《谷梁氏》兴,至今与《公羊》并存。此先帝后帝各有所立,不必其相因也。臣元愚鄙,尝传师言。如得以褐衣召见,俯伏庭下,诵孔氏之正道,理丘明之宿冤。若辞不合经,事不稽古,退就重诛,虽死之日,生之年也。
书奏,下其议,范升复与元相辩难,凡十余上。帝卒立《左氏》学,太常选博士四人,元为第一。帝以元新忿争,乃用其次司隶从事李封,于是诸儒以《左氏》之立,论议讙哗,自公卿以下,数廷争之。会封病卒,《左氏》复废。
元以才高著名,辟司空李通府。李通罢,元后复辟司徒欧阳歙府,数陈当世便事、郊庙之礼,帝不能用。以病去,年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陈元传》)
译文:
陈元字长孙,苍梧广信人。父亲陈钦,研习《左氏春秋》,为黎阳贾护做事,与刘歆同时期但另有所承于名家。王莽跟从陈钦学习《左氏》学业,封陈钦为厌难将军。陈元年少时继承父亲的学业,并为他作训诂,竭尽全部精力思虑,甚至不与乡里人相往来。因父亲的关系而担任郎官。
建武初年,陈元与桓谭、杜林、郑兴都被认为是学者的宗师。当时(有人)讨论想设立《左氏传》博士,范升上奏认为《左氏》之学浅显不重要,不该立(博士)。陈元听说这件事,就到朝廷上书说:“陛下治理乱世,使之恢复正常,文臣武将一并任用,深切地怜惜经学出现的谬误错乱,真假交错混乱。每次上朝,便邀请群臣讲解讨论圣人之道。知道左丘明失分贤德,亲身接受孔子的传授,而《公羊传》《谷梁传》只是在后世传闻,因此下诏设立《左氏》博士,广泛征询可以不可以,表示不独断专行,听取群臣的见解。现在讨论的人沉溺于在他们所习惯的事物中,欣赏保守从前所得到的学业,顽固地坚持空虚言语所传授的辞句,以此非难亲眼所见事实的学说。《左氏》之学孤立没有人赞同,所以被不同流派所诬陷。最好的音乐不符合一般人的欣赏水平,因而伯牙弄断琴弦;最好的宝物不同于一般人的喜好,因而卞和眼中哭出血来。仲尼圣贤明德,但不被世人所容纳接受,何况是竹简丝帛上记录的剩余的文字,他们被雷同者所排斥,本来就是应该的!如果不是陛下非常圣明,谁能觉察到这些呢!过去,孝武皇帝喜爱《公羊》之学,卫太子喜爱《谷梁》之学,皇帝下诏命令太子学习《公羊》之学,不能学《谷梁》之学。孝宣皇帝在世时,听说卫太子喜爱《谷梁》之学,于是独自学习《谷梁》之学。等到孝宣皇帝即位,在石渠阁进行辩论而使《谷梁》之学兴起,至今与《公羊》学并存。这就是先帝后帝各有所树立,不一定要互相因袭。臣陈元愚昧浅陋,曾经得到先师的传授。如果能以平民的身份被您召见,俯伏在朝廷之上,诵读孔氏的正道,按条分述左丘明过去的冤屈。如果言辞不符合经义,事实没有古史为证,我便退下来接受严厉的处置,即使是死的那天,也当作是出生之日。
奏书呈上之后,皇上批示将它交给群臣商议,范升又与陈元相互辩论,共争论了十多次。皇上最终设立了《左氏》学官,太常挑选了四位博士,陈元名列第一。皇上因为陈元新近进行了愤怒的争论,于是便取用名列第二的司隶从事李封,于是众多儒士因《左氏》立学官之事,议论纷纷,从公卿以下的官员,多次在朝堂上争论这件事。正赶上李封生病去世,于是《左氏》学官又被废止了。
陈元凭借才学很高而著名,被司空李通征辟入府做事。李通被罢官后,陈元又到司徒欧阳歙府做事,多次陈述当时便宜之事,郊庙的礼仪,皇帝没有采纳。陈元因病免官,年岁也大了,后死于家中。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