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诗外传·孔子困陈蔡》原文及翻译
韩诗外传
原文: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食,弟子有饥色,读书习礼乐不休。子路进谏曰:“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贼。今夫子积德累仁,为善久矣,奚居之隐也?”
孔子曰:“汝小人也,未讲于论也。居,吾语汝。子以知者为无罪乎?则王子比干何为剖心而死?子以义者为听乎?则伍子胥何为抉目①而悬吴东门?子以廉者为用乎?则伯夷、叔齐何为饿于首阳之山?子以忠者为用乎?则鲍叔何为而不用?故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众矣,岂独丘哉!
“贤不肖者,材也;遇不遇者,时也。今无有时,贤安所用哉!故虞舜耕于历山之阳,立为天子,其遇尧也;吕望②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百里奚为秦伯牧牛,举为大夫,则遇秦缪公也。夫骥罢③盐车,此非无形容也,莫知之也。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夫兰茞④生于茂林之中,深山之间,人莫见之,故不芬。夫学者,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志不衰,先知祸福之始,而心无惑焉。故圣人隐居深念,独闻独见。夫舜亦贤圣矣,南面而治天下,惟其遇尧也。使舜居桀纣之世,能自免于刑戮之中,则为善矣,亦何位之有?桀杀关龙逢⑤,纣杀王子比干,当此之时,岂关龙逢无知,而王子比干不慧哉!此皆不遇时也。故君子务学,修身端行而须⑥其时者也。子无惑焉。”
(取材于《韩诗外传》卷七)
【注】①抉目:指忠臣被诛杀。抉:剔出。
译文: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都吃不上饭,弟子们都露出了饥饿的面色,(但是孔子)依然在不停地读书、修习礼乐。子路上前劝谏孔子说:“做善事的人,上天会用幸福来回报他;做不善之事的人,上天会用灾祸来回报他。现在先生您积累德行和仁义,做善事已经很久了,为什么处境这么困窘呢?”
孔子说:“你这个见识浅陋的人,没有研习(圣人的)主张。坐下,我来告诉你。您以为智者就不会获罪吗?那么王子比干为何会被剖心而死?您以为有道义者(的建议)一定会被国君听从吗?那么伍子胥为何会被挖出眼睛悬挂在吴国都城东门呢?您以为廉洁的人一定会被重用吗?那么伯夷、叔齐为何会被饿死在首阳山?您以为忠诚的人一定会被重用吗?那么鲍叔为何却不被重用?所以,君子学问渊博,深谋远虑,其中不能遇到好时机的人有很多,难道只有我吗!
“有没有才华,是才智方面的事情;能不能得到(贤明的国君)任用,是时运的事情。现在没有好的时机,贤才怎么能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呢!所以,虞舜在历山南面耕田,(后来)被确立为天子,(是因为)他遇到了尧啊;吕望将近五十岁了,(还)在棘津卖吃的,七十岁了,(还)在朝歌做屠夫,九十岁才被任用为天子的老师,是因为(他)遇到了周文王啊;百里奚为秦穆公放牛,(后来)被举荐为大夫,是因为遇到了秦穆公啊。千里马受累于沉重的盐车,这并不是(它)没有千里马的风度,(是因为)没有人懂得它啊。假如千里马遇不到伯乐,怎么能驰骋于千里之外?
“兰茝生长在茂密森林深远山野之中,没有人能看到它,所以世人感觉不到它的芬芳。学习,不是为了个人时运亨通。(君子应该)身处失意但不觉得困顿,遭遇忧患但志向不会消沉,在祸患和幸福的源头就已经有所察觉,因此内心不会困惑。所以,圣人身处乡野,深入思考,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舜也是圣贤了,他能够登上天子位,治理天下,只是(因为)他遇到尧啊。假如舜处在桀、纣的年代,能够让自己免除刑罚和屠戮,就已经很好了,怎么可能有天子的尊位呢?桀杀了关龙逢,纣杀了王子比干,在那时,难道是关龙逢缺乏智慧、王子比干不聪慧吗!这都是(因为)没有遇到好的时机啊。所以,君子致力于学习,修养身心,端正自身品行,然后等待时机啊。您不要有什么困惑了。”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